王瑞红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此次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四大重点,并首次公布了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有关专家表示,新一轮针对人身险产品的整顿,说明市场仍存待解问题,“负面清单”将对解决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意义重大
根据《通知》,此次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四大重点,一是严查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如通过变相提供生存金快速返还、减少基本保额等方式规避监管规定;二是严查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如将产品“长险短做”、“名实不符”;三是严查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如通过设定不合理的理赔条件惜赔、拒赔,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如追求营销效果,炒噱头、蹭热点,定价假设随意调整等。
此次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主要是对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情况再做一次摸底,希望能彻底掌握情况,了解可能的风险点。此前几次整顿中,仍有部分险企执行得不够彻底,存在一些违背监管导向的产品。如《通知》点名的“长险短做”问题,即所谓的“中短期存续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人身险产品核查清理的四大重点问题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强监管背景下,针对人身险违规问题的处理将会变得愈发严格。
在下发《通知》的同时,银保监会还公布了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负面清单”,包含人身险产品条款设计、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产品精算假设和产品申报使用管理五大内容。专家表示,负面清单的出台有利于险企在产品创新时更好地把控“红线”。因为,有了“负面清单”后,保险公司再去设计产品,就会按照清单修正开发行为,不违反保险原理和法律法规,不搞噱头。
可以说,此次“负面清单”规定的相当细致,而且意义重大。如原位癌不得列为恶性肿瘤除外责任;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不得盲目设置高额给付限额;不得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等。负面清单将之前的规定更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未来对产品设计的监管将更为严格。以短期健康险的续保问题为例,保证续保并非准确表述,部分险企将“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写入产品说明,是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有關专家表示,“负面清单”的出台,除了改善中国保险市场的生态环境外,也是对中资保险机构的保护。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在进行新一轮开放,如果不清除国内保险市场乱象,和外资保险机构竞争可能很快就被打败。更快地识别、诊断、改正中资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对其是一种保护。在保险市场上,作为供给端的产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产品设计上“正本清源”,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市场乱象,降低负债端经营风险。
互联网保险五花八门真假难辨
据5月7日的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自从有了碎屏险,手机再也不怕摔!”“如果两年内没分手,结婚将获得礼金!”……听到这些奇怪的标语,大家可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些都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兴起的一些所谓的“新兴”保险。与传统保险不同,这些险种的名称可谓是无奇不有,比如保障被宠物伤害所产生医疗费用的“汪星保”、针对整形意外伤害的“貌美如花险”等等。
除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人身意外险、养老保险等之外,最近还有一类新奇的保险受到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比如专门针对驾考一族的“驾考失败险”,又或者是“明星恋爱险”“熊孩子险”和“忘穿秋裤险”等等。这些听起来非常新奇保险真的能派上用场吗?福州莆田的林女士认为,其实自己购买“驾考失败险”就是买个心安,“买了心情不会紧张,可以放松一点点,没有压力,也有个保障。”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新奇保险都会受到大家的追捧,比如针对在使用公共网络时造成手机银行账户被盗窃的“蹭网险”,仿佛并不被消费者看好。有人就认为,应该用不到,蹭网这个一般不会蹭一些来历不明的网。尤其安全问题会比较在意,所以不会去选择。但是也有一些保险却确确实实踩中了大家的需求,比如保护手机屏幕的“碎屏险”。来自北京的陈女士就在购买手机后为屏幕上了保险,但没想到当手机屏幕真的碎掉以后,却无法像通常的保险那样自己去找维修机构换屏幕,由保险公司报销相应的费用,实际情况是要把手机寄到指定的维修点,修好之后再寄回。
随着互联网的外沿越来越宽广,特定场景的小额保险产品也开始变得层出不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新奇保险都一无是处,它们也是分派系的。像市面上经常可以看到的“熊孩子险”,其实就是一种监护人责任保险,如果孩子闯了祸保险公司会进行相应的赔付。再比如“吃货险”,其实就是意外险的一种。类似于这样的保险其本身是一个正规的产品,且保障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只不过换了个名字,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但有一些保险,比如“明星恋爱险”“赏月险”“忘穿秋裤险”等,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实质性的意义,就算自己喜欢的明星恋爱了,正月十五没看到月亮,冷天出门儿忘记穿秋裤,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损失。针对类似的案例,有关人士认为,这样的“保险”很有可能不被保险公司所认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由正规的保险公司所出具的电子保单一般都合法有效。如果消费平台没有权限,可能涉及到无权代理,最后导致理赔时是无效的,或者买到了假的保险产品,不被保险公司所认可。
没有保障功能的险种不要参与其中
相较于传统保险,有些保险的名字听上去有趣又新颖。从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可以看到,这些各式各样的保险中,有的购买人数还不少。从买家评价中不难看出,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好奇心理而购买,但是有些险种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用户短期、个性化、细分保险的需求。不过,这些听起来十分新奇的保险究竟靠不靠谱?选购互联网保险时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此,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认为,这些所谓的“保险”根本就不具备保险的特征。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赌博的心态,对个人来说不会造成所谓经济上的打击。保险应该是抗衡可能风险因素,不是投机的、赌博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噱头。这左一个奇葩名、右一个奇葩名的保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对于缺乏理财经验的群体来说还真是真假难辨。
不过专家介绍了三个辨别的方法:首先判断这个保险是否会对日常生活当中的某项经济风险起到保障作用;其次要关注这个产品是不是由正规的保险公司开发,销售渠道是否正规,有无相应的营销资格;最后专家提醒消费者,监管部门网站上定期会公布有关奇葩险的风险警告,希望广大消费者及时关注。
有关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对此一直比较敏感、比较重视,当一个奇葩的险种出来之后,原来的保监会有保监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会定期地公布网上有哪些容易出现风险、不具备保险资质,或者没有保险意义、没有更多风险保障功能的险种,提醒大家不要参与其中。
所以说,此次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知,其监管矛头直指市场上存在的炒作概念和噱头化倾向的保险产品,将会起到极大的遏制作用。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同时应建立互联网保险的黑名单和诚信档案,开通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用户积极反映可疑机构和产品,对于无资质销售互联网保险等行为进行曝光,以利于有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