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华
张淑萍曾经供职于马鞍山十七冶,工作舒适,待遇令人艳羡。然而,为了心中的梦想,她辞职南下。赚取第一桶金后,她选择自主创业。先是做老本行——通讯器材,后来又转战研发汽车单向器,几年前,她又将视角转向了无人机研发。
她的人生是由“精彩”两个字组成的!
2018年7月,骄阳似火的一天,记者赶赴佳讯科技公司,聆听张淑萍娓娓讲述她的人生故事……
1957年6月,张淑萍出生在安徽马鞍山。从武汉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张淑萍顺利进入十七冶就業。
十七冶效益好,张淑萍做起工作得心应手。不久,张淑萍相继成为一双儿女的母亲。良好的家境、舒适的工作环境,张淑萍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张淑萍并没有多少喜悦感。那时,张淑萍的很多同学、同事纷纷辞职下海,她也动摇了。
母亲得知女儿的想法后,强烈反对:“咱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两个孩子都还小,你工作又稳定,怎么能辞职南下?”父亲倒是开明多了:“你女儿的个性,你不是不知道,她想干的事,你反对,她会难受的。”听了父亲的话,母亲果然不再反对了。
1992年底,张淑萍辞去工作,去了珠海。因为有同学引见,张淑萍进入珠海通讯公司工作,岗位是行政助理,虽说工作的效率比原来快了些,可她并没感受到火热的市场节奏。几个月后,张淑萍主动申请去了市场营销岗位。
为了开拓业务,张淑萍四处出差,经常忙得分身乏术。去的地方多了,张淑萍的眼界也逐渐被打开,她对人真诚,不怕苦不怕累,业绩开始在同事中崭露头角。
1996年,张淑萍被公司派往合肥,组建珠海通讯公司安徽办事处。那时,联通公司也刚成立,联通安徽分公司需采购大量的通讯设备,前来竞标的公司很多,其中不乏国外的公司。
让张淑萍意外的是,她所在的公司竟然中标了。就是这笔业务,让办事处的业绩有了明显的提升,张淑萍也为公司赚取了巨额利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公司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公司的绩效开始大幅下滑,相反,华为和中兴却抓住机会,迅速扩张。
很多同事纷纷离开了珠海通讯公司,华为公司向张淑萍伸出了橄榄枝,但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她,还是想干一份自己的事业,张淑萍在合肥成立了万达通讯器材公司。公司开业前一天,张淑萍阑尾炎发作,医生说如再不及时做手术,会出现穿孔。张淑萍进手术室前,在病房里给大家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安排好了开业的各个细节,这才被推进了手术室。
彼时,中国的通讯器材行业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时期,万达通讯公司生意异常火爆,利润丰厚。按说,张淑萍肯定会再接再厉,创造新的辉煌,可每当夜深人静时,张淑萍却在分析珠海通讯的日渐衰退,华为和中兴等公司的崛起。张淑萍决定自己研发产品自己卖。2000年6月,合肥佳讯科技公司在合肥操兵巷成立,主攻通讯器材的研发和销售。公司成立之初,张淑萍就对员工说:“佳讯必须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不受控于任何别的公司,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此时,大数据概念开始崭露头角,移动基站所涉及的各项数据指标的收集、分类、统计等呈爆发式增长,张淑萍决定,佳讯公司主攻移动通讯领域大数据监测平台。
产品方向有了清晰定位,科研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可产品在市场试验时,发现还是会受到电磁等干扰。研发的过程枯燥、艰辛而又漫长,每年几百万元的投入,让张淑萍也有些吃不消。
“即便现金流再紧张,研发上也要舍得投入资金。因为,佳讯是要靠产品立足市场,占领市场。”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张淑萍的话,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经过反复测试,佳讯终于推出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佳讯公司步入了正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淑萍的一个在国外的朋友,给她带来一个新的技术项目——汽车零部件单向器。张淑萍带着技术,去了大众和奇瑞汽车公司,发现市场潜力巨大。巧合的是,奇瑞汽车正在研发一款涡轮增压器,需要与国外合作的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国外的厂商不仅不配合,而且报价奇高。
虽然单向器看起来很小,也并不复杂,可国内竟然没有一家厂商可以生产。了解得越多,张淑萍的内心越是波澜壮阔,中国制造闻名于世,一个小小的单向器有这么难制造吗?不服输的张淑萍找到清华大学的专家,又辗转洛阳轴承研究所,所里的专家杨老师被她的执着精神所打动,就问张淑萍:“你是不是真的想做?”张淑萍激动地说:“我渴望能打破这个技术壁垒,请杨老师帮忙。”在杨老师的帮助之下,张淑萍成立了佳讯精密分公司,先后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几千万元的研发资金,可一直没能成功。
很多人都劝张淑萍放弃,张淑萍内心也在挣扎:“也许,在创业的道路上,不可能每件事都能成功,就当这是个教训吧。”张淑萍虽然这么想,可内心却十分不甘,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佳讯精密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张淑萍公司生产的单向器指标,超过国际行业标准,逼得国外的厂家将单向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半以上。
让张淑萍引以为傲的是,直至今日,只有佳讯精密和南方轴承厂具备这样的技术水准。
佳讯虽是一家小公司,可在技术方面敢啃硬骨头,张淑萍因此在业界声名鹊起。2011年的一天,张淑萍在北京和朋友聚会时,有朋友就向她推荐了无人机项目。
张淑萍被广阔的市场前景所吸引,当即成立了佳讯无人机事业部。此时,智能无人机项目在中国才刚起步,很多事情都需亲力亲为,技术团队从设计、生产到调试等,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最让大家为难的是,要想生产出一架合格的无人机,技术上并不难,可要想无人机与搭载的设备相匹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投入的1000万元被用完后,张淑萍明显感觉到了资金的压力,她也深刻地意识到,无人机研发是个“无底洞”。其间,很多朋友都对张淑萍说:“你这两个公司经营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去折腾别的?早放弃早好。”张淑萍倔强地认为,眼前困难重重,但走过去,就是一片艳阳天。
张淑萍在召集技术团队开会后,又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并在北京成立了独立研发中心。试飞与失败,那段时间,张淑萍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关键词,要知道,一架智能无人机摔下来,可能就要损失几十万元,但张淑萍不动声色,咬牙坚持着。
2014年秋天,佳讯量产的首款智能无人机横空出世。这是一款电力巡线专业无人机,凭借搭载了专业的设备和数据系统,可以对规定的线路进行巡查检测,而且这款无人机能在空中连续作业达到50分钟。
南方电网在项目招标时,佳讯的电力巡视无人机因为性格优异、质量可靠,一下成为了香饽饽,当年,佳讯的无人机项目营业收入就达到了500万元。首款无人机的成功,给了佳讯人极大的鼓舞,大家再接再厉,又相继研发出了警用智能无人机、“海神”智慧消防无人机系统,以及应用于航天、救灾等不同领域的系列产品。
2017年,佳讯无人机的收入更是突破了2000万元。张淑萍也因此成了这个行业的排头兵和拓荒者。
事业上取得极大成功的张淑萍,热衷于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回报社会。其实她本人生活简朴,从不去参加应酬,每天早晨6点,张淑萍都会准点起床,然后动手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如今,她的一双儿女相继从海外留学归来,都已成家立业。面对各种荣誉和赞美,张淑萍说:“其实,还是习主席那句话说得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