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瑞 蒯 好 崔正宇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 130000)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施工时设计、材料使用不当以及工艺技术问题为后期的损坏埋下隐患;另一种是水泥路投入使用后养护不足以及不正确的使用方法直接破坏了路面,下面对两种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排水系统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雨水以及融化的雪水通过路面坡度排出到沟渠或其他下水系统,防止路面被雨水浸泡腐蚀。但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附近排水设施设计不当,有些路面甚至缺少基本的排水设施,致使排水不畅,导致混凝土路面被冲刷以及表面积水,对路基和路面甚至内部混凝土产生伤害。
为了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起决因素就是水泥路面的配合比设计,水泥与粗细集料的用量会直接影响路面的耐久性和抗磨性,水泥的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质量,细集料和粗集料的配比则会影响它的强度,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不仅无法满足强度要求,还会形成路面裂缝,严重时路面脱皮。
在出现破损现象较多、较严重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绝大多数是因为基层类型单一,强度较低造成的。许多路面上仅使用了半刚性基层,由于半刚性基层强度偏低,在路面破损清除后,基层的粉化程度相当严重。另外,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由于未使用排水基层,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半刚性基层被严重冲刷破坏。
基层设置的单一,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难以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路基松软很容易出现板底脱空、裂缝、错台等现象,严重缩短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期限。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施工技术不达标使得伸缩缝设置不当,伸缩缝太小时温度升高水泥面板会相互挤压造成破坏。水泥混凝土搅拌质量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因此在搅拌时应注意级配和含水量对混凝土塌落度的影响。
在水泥混凝土建设期间,特殊天气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5.1 施工期间遭遇下雨天,刚建成的路面被雨水冲刷后,平整度和细观抗滑能力会严重下降。如果在铺筑过程中遭遇降雨,应立即停工,并要求立即覆盖刚摊铺的路面,以免雨水将水泥浆体冲刷走。
2.5.2 当施工现场温度高于30℃,拌合物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0%,在这种状况下混凝土面板的施工属于在高温天进行。高温天施工首先要保证拌合物能够顺利摊铺;其次当摊铺温度超过35℃时,会造成面板温差开裂;最后高温天气下的蒸发率很大,往往会发生塑性收缩开裂及干缩开裂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加强洒水和覆盖养生。
2.5.3 如果摊铺现场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在 5~15℃,夜间最高气温低于-3℃~5℃,则这种情况属于低温条件施工。气温过低会使混凝土前期水化程度较低,导致路面强度不足。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成后,对未完全凝结的路面需要一段时间来养护硬化。但一部分路面在养护期间没有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还有一部分没有达到28天养护时间就已投入使用,致使在以后行车时路面产生破坏甚至在养护时期就产生表面或者贯穿型裂缝,而且在经过一段使用年限后损坏程度会严重加剧。
乡村水泥路面在投入使用之后,政府对于其养护重视程度不够,绝大部分水泥路并不予以养护。虽然水泥路面具有使用周期长,耐久性好,但其一旦发生破损就会迅速发展,而且与其他路面相比更难于修复,这样会严重缩短水泥路面的使用年限。所以应该及时发现路面存在的缺陷,做好预防性、经常性养护,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近些年,中国农村道路高速发展,各种道路可谓是“四通八达”。与此同时,大部分超载运输车辆由于高速的限制,转而选择走农村水泥路,长时间的高强度荷载,致使水泥路的使用年限缩短。可是政府对于此类事件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得此类情况“愈演愈烈”,水泥路面的状况每况愈下,全国大部分农村道路深受其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行车安全。
由于政府层面的管理缺失,民众亦缺乏对水泥路面的保护意识,例如在无人监管的乡村水泥路面,很多大型运输车辆的司机对限载标志视而不见,使得路面被进一步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是乡村之间重要的经济命脉,对于农村的发展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水泥路面的损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容忽视的,并且路况较差也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对于水泥路面进一步的养护和修建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