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滨海经济区空间布局结构及发展战略研究

2018-08-15 00:51朱晓光
山西建筑 2018年13期
关键词:营口空间结构滨海

朱晓光  王 楠   包 宇

(1.营口市老边区建筑工程管理站,辽宁 营口 115000; 2.营口市政务服务中心,辽宁 营口 115000; 3.营口市老边区国土资源监察大队,辽宁 营口 115000)

0 引言

营口滨海经济区位于营口市西部,北起虎庄河,南到浮渡河,东至黑大线以东2 km左右,西至海岸线及近海海域,包括站前、西市、鲅鱼圈、老边区等4个市区,大石桥、盖州市2个县级市,44个街道、镇,土地总面积约1 600 km2,占全市的28.8%;总人口160万人,占全市的70%。滨海经济区覆盖了营口市主要的城市化地区,是正在形成的营口都市区的核心区。

1 滨海经济区空间布局结构

1.1 带状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带形城市的理论首先由索非亚提出,主要是通过主要交通干线串联各个功能组团,形成带状的结构。吴良镛教授的城市发展葡萄串理论是对带形城市理论的一种发展。结合滨海经济区的带状特征,可以应用带形城市理论,依托快速交通及轨道交通,串联各组团和主要功能区和城区。

1.2 国内外滨海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与借鉴

1.2.1美国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实践

区域交通系统:在区域层面上,海湾地区环状交通系统对扩散经济中心城市的能量、促进区域空间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区内来说,快速干道对提高相对可达性的作用十分明显。美国旧金山海湾地区的实践表明,快速干道系统(Bay Area Rapid Transit System)对地区的影响是不平衡的。

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滨水地区往往是交通最集中、水陆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方,故交通组织比较复杂。为简化交通,一般采用将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办法。芝加哥、巴黎的德方斯新区把过境交通放在地下,与地面上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

1.2.2深圳市及珠江口地区

虎门大桥建成通车,在珠江口北部形成环状交通,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沟通珠江口南岸,将促使环状交通的形成,促使珠三角的核心地区联为一体,加速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和沟通。就深圳特区的规划而言,在特区形成四大组团,四大组团之间通过三条东西向快速干道联系,快速干道与对外交通之间有较好的连接。深圳是国内成功的带状组团规划布局模式,交通组织的方式和城市结构特征值得借鉴。

1.3 滨海经济区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3.1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从东北三省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来看,呈现出“三纵三横”的空间发展轴线,发展主要轴线呈现出“丰”字形的结构,其中从哈尔滨到大连的中部南北发展轴线是最主要的发展轴。从辽宁省城镇空间建构来看,呈现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沈大发展轴线为主,东西为两翼。依据辽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辽宁省域城镇空间为1条一级轴线、5条二级轴线、4条三级轴线。

一级轴线1条:沈大发展轴。沈大发展轴由大连经沈阳至昌图,是辽宁城镇发展主轴,也是东北地区城镇发展主轴,以沈阳、大连为双中心,双核带动、多点推进,将形成巨型城市带。二级轴线5条:沈阳—锦州—葫芦岛、沈阳—抚顺、沈阳—本溪—丹东、沈阳—阜新—朝阳、大连—丹东。二级轴线均是由省域中心沈阳、大连向各市域中心辐射轴线,与沈大发展轴共同构成辽宁城镇发展的主骨架。应着重完善交通、通信设施,增强轴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1.3.2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营口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在空间上主要形成两条主轴、三条副轴形成的空间网络放射格局。两条主轴分别沿着沈海高速和305国道。在市域西部主要为滨海为生态景观区域,营口城镇主要分布西部的滨海经济区,是营口的战略重点区域。

1.3.3周边城市发展影响

影响营口城市空间结构的周边城市主要是沈阳、大连、盘锦、鞍山等城市,沈阳和大连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必然加强营口的战略地位。营口在空间布局主要通过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与周边城市联系。对营口的空间影响主要体现在轴向联系的加强,港口发展的协作与竞争。沈阳的影响主要体现产业的转移、中心功能的辐射,鞍山的影响主要体现产业的空间转移与协作,盘锦等城市主要是为营口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腹地范围和部分产业、基础设施的协作。

1.3.4重大项目布局

营口滨海经济区的重大项目计划主要包括港口、滨海路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至鲅鱼圈港铁路专线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滨海经济区的发展奠定基础设施基础。另外钢铁、化工、精铝加工等重要产业的布局对营口滨海经济区产业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的形成必然导致城市组团的发展。

1.3.5生态环境特征

滨海经济区在生态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向西圈层式结构,东部为山区生态景观与农业发展区域、中部为城镇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区域、西部为滨海生态景观区域。自东部山体向西部沿海有多条河流沟通,成为山、城、海自然连接的生态景观廊道。景观带与生态廊道相互交织,在空间上成为生态圈层式网络结构。自然生态环境在空间上呈现出圈层式网络结构要求城镇空间结构与之相适应。

1.4 滨海经济区空间结构

依据空间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滨海经济区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两轴三带六城”的带状组团结构,依托快速交通体系形成带状组团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

“两轴”: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相适应,沿着305国道和沈海高速分别形成两条城镇空间发展主轴线。

“三带”:由东部山体向滨海呈现出带状空间特征,三带为东部山区生态景观带、中部城镇空间发展带、西部滨海生态景观带。

“六城(区)”:以现状城镇空间结构为基础,结合产业基地、港区的发展等,在滨海经济区将形成六个城区,即营口主城区、沿海产业基地、老边城区(营东新城)、大石桥城区、盖州城区、鲅鱼圈城区。组团之间在充分利用对外交通系统,同时建立滨海经济区内部的快速道路交通系统,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各城区间联系的时效性。

2 空间发展战略

2.1 圈层推进战略

圈层推进战略主要是以滨海经济区为龙头,逐步向内陆地区推进,形成差别性的空间发展格局。圈层推进战略首先是要壮大以沿海产业区为主体的内圈层,逐步依托交通线等基础设施向内陆地区逐步推进,与内陆的中心城市相互呼应,形成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增长极核。

2.2 轴带发展战略

对于滨海经济区内部主要形成南北发展轴线,引导城市组团与基础设施带状发展。依托现状城区和港区,结合滨海的岸线利用,引导滨海经济区形成滨海发展轴带,并依托通往铁路、公路形成次级发展轴线。轴带发展与滨海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同时避免城区将来的蔓延扩张。

2.3 多中心组团发展战略

依托现有的主城区、产业基地(新城)、老边城区(营东新城)、大石桥城区、盖州城区、鲅鱼圈城区,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六个大组团,其中主城区、老边区与大石桥区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产业基地:鲅鱼圈城区主要依托港口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城市服务功能,形成现代化的港城区;在盖州城区西部区域发展沿海经济区的城市中心区,集聚现代的金融、贸易、信息、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在每个组团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心,多中心带动滨海经济区发展。

2.4 产业集群带动战略

营口滨海经济区将会形成以港口经济平台的临港型产业集群,具体有:现代物流业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发展为工业发展支撑的金融贸易等高端制造业。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强化城市组团的功能和特色,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组团发展的增长极核。营口产业集群与城市组团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协调好产业、居住、公共设施等的空间布局关系,而且需要处理好城市组团与产业集群的支撑与服务关系。

2.5 生态网络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战略

利用滨海经济区的海、河、湿地、盐田、山体、田园等自然要素构筑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网络系统,城市组团以生态网络为基础,形成生态网络与城市组团镶嵌的结构体系。

2.6 海湾拓展战略

海湾拓展战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现代化的深水港;二是充分利用沿海的盐碱地和滩涂;三是适当填海造地,集约节约土地资源,避免占基本农田。

2.7 TOD引导战略

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在公共交通站点及其沿线布局城市组团,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处理好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关系。作为带状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带动城市开发建设,解决走廊交通问题的重要交通工具,轨道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用地布局相协调,并与区域轨道交通系统协调。

带状发展的城市对机动车的容纳有限,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公共交通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城市未来保障公共交通的路权,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品质的立体公共交通,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和出行特征人群的需求,支持城市的交通需求管理,协调土地开发,成为城市未来交通联系的重要交通工具。

猜你喜欢
营口空间结构滨海
滨海白首乌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营口古代文明展》的内容设计与特色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营口高校学生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研究分析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营口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