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琴
农产品质量是关系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社会民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滞后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产品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监管,提高其安全性十分重要[1]。为了保障民众健康,临翔区加大了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
1.1 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国家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农产品安全监管。临翔区的农产品安全性逐渐提高、不断进步,尤其是在蔬菜类、畜禽产品类、水产品类的安全监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2]。随着规模化种植和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农业部认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种类逐年增加,极大地丰富了临翔区的农产品市场,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使农产品安全得到了较大保障[3]。
1.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产品市场非常庞大,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但监管上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农产品监管的意识形态建设不足,农产品经营户的环境意识、安全意识还不足,没有从源头上减少农产品、土地的污染;家庭经营、个体经营的农产品占大多数,不利于农产品监管;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足,存在不少较差、混乱、模糊的情况,不利于统一监管;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监管服务体系,配套设施建设不足缺乏对农产品全过程的监管等,这些都制约了临翔区农产品监管质量的提升,阻碍了临翔区健康、绿色、安全、环保的农产品市场的建设[4]。
我国是农产品需求大国,提高农产品监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临翔区现存的问题和不足,应积极寻找有效策略加以改善,促进临翔区农产品监管水平的提升。
2.1 加强观念建设,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观念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其观念和思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问题。临翔区的农产品经营大多是分散经营,个体户和农民家庭的自营占很大比例,受传统小农经营观念的影响,他们很难接受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在农产品种植中根据经验进行,缺少环保观念和科学的种植方法,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染色剂、膨大剂、催熟剂等,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甚至使用一些甲胺磷、久效磷等高危害的农药产品,一旦超标而未被检测投入市场,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对此,临翔区应坚定不移地加强环保观念的建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农业站技术人员培训授课、农产品种植开发销售经验交流会、宣传标语、宣传栏、宣传册等,努力推广农业科技,将农产品经营种植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化肥等农业种植中可能用到的产品的危害、用量登记本常识传达给种植户,尤其是基层农村的种植户,使其树立长远的思想,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科学种植,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程度,自觉接受农产品检疫检测,提高农产品安全[5]。
2.2 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全过程的监管 分散的农产品市场不利于质量安全监管,为此,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种植,完善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为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加工、生产、销售的单位提供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生产,便于统一监管。同时,应加强农产品全过程的监管,监管部门只针对最后成熟或加工的农产品的监管是远远不足的,应定期测定土壤的成分,及时改良和优化生产能力不足的、土壤质量下降的地区,针对土壤中重金属、矿物质含量超标或有害物质超标的地区加强管理,禁止生产等。此外,应加强农产品种植、培育、采摘、包装、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卫生监管,严格检疫检测,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比如,通过建立监督部门、在重点农产品交易中心设立安全监督员,加强现场监管和农产品的抽检,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3 加大农产品经营者不合格生产的处罚力度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须从生产经营者入手,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对非法经营的经营者加以处罚,形成市场威慑力。应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的投入、使用管理,如建立登记手册,做备案,明确列出禁止使用的类型、品种,可使用的类型、品种的最大使用量等,实行实名制购买、建立追溯网络。大力宣传违禁品的禁用宣传和检查力度,严格监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农用品。此外,在生产经营或加工销售中使用了含毒高、高农残、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的药品、加工品、未经检疫检测私自出售的、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卫生问题的生产经营者加大惩处力度,建立市场威慑力,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2.4 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配套服务设施 应对临翔区现行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中概念、分类、检查标准不明确、模糊、交叉、重复的地方及时修正,并根据市场需要和现实监管情况,将遗漏的,未纳入监管体系的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完善标准建设。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监管人员,在日常的农产品监管活动中公正无私、刚正不阿,全面、严格、认真、高效地进行监管工作,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建立农产品监管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农产品检测站的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站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的研发,积极研发推广大量农药、化肥的相关代替品,从农产品生产的源头到终端都形成完善的、高质量的监管服务,保障农产品安全。
临翔区是市级所在地,政治、文化、人口集中的城市,农产品市场十分庞大,加强农产品市场安全监管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近年来,临翔区加强了农产品市场的安全监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本从观念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全过程监督、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力度、标准体系、监管队伍、配套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促进临翔区农产品安全监管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刘小兰,张悟移,梁基.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06-111.
[2]幸家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3]梅星星.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4]史长菊,王杰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9(1):37-39.
[5]Gianluca Brunori,Vanessa Malandrin,Adanella Rossi.Trade-off or convergence? The role of food security in the evolution of food discourse in Italy[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3,29(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