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平 张文涛
法库县是辽宁省农业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据统计,年平均粮食总产量达75.0万t,其中玉米70.5万t,水稻4.5万t。域内现有粮食经营企业95家,承担全县的粮食收购与存储任务;现有储存能力225.0万t,完全能够满足粮食入库长期储存的需用。目前,法库县大多粮食收储企业还在延续应用传统的储粮模式,突出反映出了储粮条件、储粮方法、储粮技术、储粮手段相对比较落后,现已不再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需求[1]。由此充分地认识到认真做好粮食应急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储存,保证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善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而且是确保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至此,为了适应新时期科学保粮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势必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继续按照“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科学保粮方针,深入开展推行绿色储粮工程工作,确保全县储粮质量安全及卫生安全[2]。
当前我国的储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法库县对这方面也是十分重视。储粮建设期间,储粮技术及管理手段等都得到一定的进步,同时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与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等也进步飞快,不仅满足了当前城乡居民对于粮食消费等方面的需求,而且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粮食食用安全等。但是,当前储粮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隐藏的风险及缺陷等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逐渐显露出来。例如,思想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储粮技术科学理念等方面渗透不够理想,储粮陈化问题严重,安全卫生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储粮的需要。所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1 绿色储粮意识欠缺 近些年的不断投资建设及创新,使得法库县储粮企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完善,储粮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相比以前,当下的仓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少部分粮食收储企业基本具备了使用绿色储粮技术的条件。由于企业管理者都已习惯采用传统管理标准对储粮进行规范,管理技术老套,管理手段不够先进,对于储粮投资不舍得下血本,新技术学习与应用不到位,改造不够合理,并且新的技术方法应用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储粮质量提升缓慢。储粮机构过于关注粮食数量、价格,对于储粮安全管理理念并不重视,更是不能有效保证储粮的质量及卫生等,认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执行绿色储粮理念。正是因为如此,造成储粮企业即使在条件及技术上都已经满足了当前绿色储粮的要求,但是理念上不够创新,对新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储粮管理仍然处于初级管理阶段。
1.2 预防药剂防治储粮害虫 储粮害虫的出现,需要采取预防技术及时进行治理。通过预防药剂防治储量害虫能够反映出粮食存储企业整体的粮食储存管理能力。粮食性质比较特殊,其属于有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可以引起水分的变化,在此期间就会吸引害虫及微生物等的注意力,不断繁衍之后导致粮食的营养品质下降。当前阶段,法库县粮食收储企业预防害虫的主要手段是采用磷化铝、防虫磷、敌敌畏等药剂,均属于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化学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害虫,但是对粮食会造成一定影响。并且化学防治手段中只有对虫螨与一般害虫有效。其本身具有杀虫快及彻底等优势,而且价格比较低廉、使用方便等。但是,杀虫剂本身属于有毒物质,自身具有一定毒性,这种毒性在粮食中会造成一定的污染,频繁使用还会让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失去防治作用。目前,法库县使用比较广泛的药剂是磷化铝。即利用磷化铝和水分作用产生的剧毒气体磷化氢对粮食进行熏蒸杀虫。但在这个过程中,磷化氢经过粮食物理作用下对其吸附,其散气时被解吸,粮食上会留下一些残留物。采用磷化氢将害虫熏死之后,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所以经常出现杀害虫失败的情况。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理害虫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采取更适当的方式,双管齐下对害虫进行治理。
1.3 化学药剂影响粮食卫生安全 法库县治理害虫的主要方式是化学手段,如采用磷化铝进行杀虫,或者使用防虫磷、敌敌畏等药剂进行局部害虫防治,这种方法相对成本较低,并且见效较快,但对环境会产生污染,并且粮食中会残存化学毒液,影响粮食卫生与安全。
所谓绿色储粮技术,主要是以当前的储粮发展为基础,积极采取生态储粮手段,尽量减少化学药剂对储粮的污染与伤害,科学延缓粮食陈化及发霉等,保证粮食的卫生安全,属于一种综合性的防治方法。粮食储藏期间,因为其自身属于活的有机物,所以经常会招来一些害虫、老鼠等,或者出现发霉等问题。各种侵害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粮食的质量。在此基础上,粮食还会受到化学药剂的侵害,磷化铝熏害虫的过程中局部毒液残留在粮食中,产生一定的化学污染。若频繁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或者局部防治害虫等,会导致粮食安全超出国家安全食品卫生标准控制的规定。社会发展及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必须采取安全卫生的绿色储粮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实施是顺应社会发展与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保证储粮更加安全、健康。
绿色储量技术,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技术研究理念,以储粮生态管理要求为目标,在粮食存储中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应用,采用控制生态因子的方式改善储粮环境,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不受到污染,而且能够保证储粮的安全。
绿色储粮技术,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指导方针,落实生态储粮要求,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基础,针对节约型、绿化型保护目标为基础,积极打造绿色储粮,尽最大能力保护人类食用资源[3]。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创建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生存质量。
绿色储粮技术其并不是静态不动的,其是多样化的技术形式,在深入研究及分析中,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及时发展及完善。当前绿色储粮技术形式包含低温储量、非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手段、气调储粮等。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粮食发展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市场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粮食存储中注重流通环节的安全,及时控制粮食不出现质量下降等问题,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不断提供新鲜无公害的粮食。这就需要注重区域绿色储粮的创新升级。温控储粮技术应用期间,需要采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冷源的优势,积极利用“三低”粮食存储技术,自动化排风,防止害虫。其次,加强调研,优化储粮技术。积极采用科学技术,结合企业实际发展为基础,制定全新的优化方案,不断升级储粮技术。
绿色储粮是指采用先进的储粮方式,对粮食进行科学保管。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防止其不受病虫害的为害,同时减少粮食质量损失。切实有效地整体提高法库县的粮食仓储水平,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工程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1]陆德山,周宏伟,惠立东.构建科学发展的绿色储备粮系统工程[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3(4):7-9.
[2]吕浩,徐志泉.对绿色储粮工程的思考[J].齐鲁粮食,2006(2):38-39.
[3]丁海滨,赵忠厚,周建新.开展绿色储粮工程,确保国家储备粮安全[J].食品科学,2004(11):35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