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波
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可以在提升森林资源社会价值的同时,推动当地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为了促使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地林业机构应加强对林地资源的关注力度,增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生态林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不断完善林地资源基础设施。
当前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方面,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力度及资金保障不够完善。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重要作用,导致生态林业建设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及资金投入力度,再加上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生态林业的管理偏向于形式化。而且在林业建设中生态林业类型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生态林区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效益,制约了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资金保障不够充足则影响了生态林业建设及林地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生态林建设不能达到理想的成效等。另一方面,在生态林业建设及林地资源保护工作中现代科技含量不足。现阶段,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仍然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而林业管理人员的经济效益与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制约了林地产业化的进程,同时由于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不能为林业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也影响了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导致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1 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部门人员应认识到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对于当地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然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林地资源保护纳入区域发展战略中,如岗位管理量化制度、林地资源维护管理细则、生态林业管理措施等[1],尽可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林地资源破坏现象,为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然后,当地林业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机制,并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林业管理工作,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再教育的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职位激励机制,提高专业优先林业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并加大评优评先力度,促使林地资源维护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拓展生态林业建设规模,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不断开展。
2.2 加强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 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可以为林地资源与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法律依据。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部门可以对林地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然后对于工作不认真、非法占地、非法砍伐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可通过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介,利用公众的力量,加大林地资源与生态林业建设的监管力度,促使当地林地资源与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当地林业管理机构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细化林业管理工作,如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完善的林业资源优化措施,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力度,如在以往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对林地资源与生态林建设进行进一步探究,加大计算机技术、生态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力度,促使林地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2.3 加强监管力度 当地林业管理机构应鼓励相关林业技术部门到不同区域的林地进行实地考察,及时发现林地资源保护与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及时为当地林业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例如,内蒙古扎兰屯市林地出现了水土流失情况,同时由于林地资源开采过度也加剧了土地沙化程度,当地政府通过对当地土质、气候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退耕还林、惩处违法占地人员等,通过种植、栽种、管理等工作的统一实施,促使当地林地资源的生态效力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此外,为了促使林地资源维护与生态林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地林业管理机构可以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如将林地资源分为普通林地资源与生态林地资源2种,根据不同的林地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同时,在林地资源监管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优势,利用更加灵活的监察手段,如群众举报、不定时检查等,促使林地资源维护与生态林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资源的建设,而林业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林地资源维护及生态林建设。因此,当地政府应认识到林地资源维护与生态林建设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林地资源及生态林建设的监管力度,从而保障林地资源维护与生态林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蒋海球.浅谈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J].农技服务,2015(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