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小园子村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泾河一级支流安家川河流域,位于东经106°55′02″,北纬36°04′07″。主要地貌有梁、峁、坡地及冲沟,土质松软,地表受流水切割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虽然进行了整治,水土流失现象有所减轻,但沟谷扩张、沟头延伸、沟道下切问题依然存在,对耕地、道路造成了威胁。
小园子村片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流域年平均气温8.5 ℃,多年平均降水量450 mm,保证率P=50%、75%、90%、95%的设计年降水量分别为440、367、308、276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型)830 mm。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6 mm,多年平均径流量67.8万m3,保证率P=50%、75%、90%、95%年径流量分别为61.1万、40.5万、26.5万、20.1万m3。流域输沙模数4 880 t/km2,多年平均输沙总量4.27万t。
工作区属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大,沟谷纵横,沟谷冲刷下切强烈,西北高东南低。该地区位于祁吕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脊柱,其构造成分散布在东经105°~107°,南北长约500 km,东西宽20~200 km,呈北宽南窄之楔形,其范围约占宁夏总面积的2/3,由一系列走向南北的挤压性断裂和褶皱组成,为一狭长构造带。
小园子村片区开发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绿化,一是通过栽植经果林,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二是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三是营造各种绿化林,增进水土保持能力;四是修建道路、营造道路绿化林,改善出行条件;五是防护安家川河河段,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1 造林设计
5.1.1 乔木林 立地条件类型为荒沟沿线以下沟底、阴坡、阳坡,造林树种为刺槐、臭椿。采用行间混交,沿等高线布行。刺槐株距3.00 m,臭椿株距3.00 m;行间距4.00 m。整地形式为小鱼鳞坑整地,工程量为面积180.2 hm2,栽植刺槐75 143棵、臭椿75 143棵。
5.1.2 灌木林 立地条件类型为沟道以上荒坡,造林树种为山桃;造林密度为株距1.00 m,行距4.00 m,初植密度为山桃2 500株/hm2。整地形式为“88542”等高水平沟;工程量为面积339.5 hm2,栽植山桃848 750棵,苗木用量为山桃苗933 625株。
5.1.3 经济林 立地条件类型为荒沟沿线以下阳坡、沟道以上荒坡,造林树种为红梅杏。造林密度为红梅杏株距3.00 m,行间距4.00 m,初植密度为833株/hm2。整地形式为小鱼鳞坑整地;工程量为面积174.4 hm2,栽植红梅杏145 275棵,苗木用量为红梅杏苗159 803株。
5.1.4 道路绿化林 立地条件类型为生产道路两侧路肩,造林树种为云杉(高度1.20~1.49 m,灌幅50 cm以上,土球直径30 cm以上)。造林密度为株距3.00 m,1 km长路段栽植333株。整地形式为穴状整地(圆形,60 cm×60 cm);工程量为栽植云杉3 333棵,折合造林面积2.33 hm2。
5.1.5 村庄(居民点)造林 立地条件类型为农村居民庭院及周围区域。造林树种为云杉、香花槐。造林密度为株距3.00 m以上,随机栽植,按每户10棵云杉、10棵香花槐配置。整地形式为穴状整地(圆形,60 cm×60 cm)。工程量为栽植云杉300棵,香花槐300棵,折合造林面积0.42 hm2。
5.2 生产道路设计 修建生产道路6.4 km,路基宽5.00 m,为沙石土路。铺设沙石宽度4.0 m,路肩宽各为0.5 m,铺设0.12 m厚度的砂砾石 。
5.3 河道治理设计 从小园子公路桥下游1+000处开始,顺安家川河而下1+600处结束,治理单侧堤防护总长0.6 km,右岸砌护,为护岸形式,建防冲墙2座。
护岸采用Mu30M7.5浆砌石梯形结构,迎水面坡比1∶1,底部宽0.80 m,顶部宽0.50 m,砌护高度3.00 m,基础齿墙深2.00 m、宽0.80 m,护坡顶设砼台帽,坡面和基础砌石间距每10.00 m设一道伸缩缝。
河道修建重力截水墙2座,中心线桩号0+000、0+550处,为Mu30M7.5浆砌石结构。截水墙底宽1.52 m,顶宽0.50 m,河床外露0.10 m,基础深2.00 m,两侧边坡1.0∶0.3。
彭阳县水务局作为项目责任主体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招投标工作。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项目的监督实施。
通过各项措施治理,小园子村片区治理程度由34.8%提高至75.8%。每年可增加保土能力2.61万t,增加保水能力266.6 万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