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绿色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食物,也是人们所需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保证蔬菜外部不受病虫害为害,大多数菜农往往利用化学农药来预防,但使用农药时过于盲目,使得蔬菜安全质量大大下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伴随人们对饮食安全重视程度的逐渐提升,无公害蔬菜成为人们的必需品,在菜农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尽可能应用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物理防治措施,尽量避免采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来提高无公害蔬菜的品质及饮食安全性。
1.1 选择抗病虫害无公害蔬菜品种 通过对无公害蔬菜进行品种改良及人工诱导,使其形成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特性的蔬菜品种。这种蔬菜具有本身不受侵害的特性,在反季节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具有抗高温、抗低温的特性,并且增产效果显著。
1.2 深耕晒埂 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深耕,将土层深处的病菌及虫卵翻到土层表面,使其直接面对天敌,进而降低无公害蔬菜被病虫害侵害的机会。并且对土壤进行深耕,对蔬菜根部呼吸作用有一定帮助,能够促进蔬菜根部快速生长。
1.3 选择适宜播种期,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病虫害高发时期错开播种,在同一土地上进行不同品种不同蔬菜类型的轮作;利用滴灌、喷灌等形式浇水,严禁或降低大面积漫灌;采取不同作物套种,合理利用作物空间;合理施入底肥及适量追肥,多种施肥方式并用;并且引入抗病、抗虫新品种,在引入过程中从源头加大控制力度,采取严格的检测方式,避免病虫害从源头传播。
1.4 种子处理及消毒 当无公害蔬菜品种种子自身含水量小于70%时,在70 ℃下对种子进行干热处理一段时间,能够有效预防黄瓜黑星病菌、炭疽病菌等。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70 ℃下处理种子40 min能够有效抑制上述病菌;处理时间超过90 min,种子内含水量降低50%,发芽率减少5%,但种子活力和对照来说没有显著差异,还能够抵抗霜霉病、枯萎病、菌核病及炭疽病等[1]。并且可以用50~60 ℃温水浸泡种子一段时间,能够起到消毒灭菌的效果,可以和催芽同时进行。
1.5 合理控制环境温湿度 可以合理控制环境中温湿度,特别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如温室大棚内,可以通过减少温室大棚空气湿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利用紫外隔膜可以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在空气湿度为70%以上,温度为50 ℃条件下进行闷棚,能够有效抑制黑星病菌的发病。
2.1 有效运用病虫害天敌 加强对病虫害天敌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有目的地创造病虫害天敌繁殖及生存环境,利用自然规律降低病虫害发病率,是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2 病毒防治 可用病毒来消灭虫害。诸如,利用颗粒体病毒来消灭蔬菜中的菜青虫、斜纹夜蛾,效果非常显著。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于叶菜类型虫害的防治作用突出,效果显著。
2.3 抗生菌及抗生素防治 抗生素及抗生菌类防治效果也较好,如宁南霉素、武夷菌素防治瓜类蔬菜病害效果显著,对灰霉病的防治也有一定效果;浏阳霉素对螨虫防治效果较好,而且对螨虫天敌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所以能够作为杀螨虫药物应用。
2.4 植物来源制剂防治 其他种类生物药剂还包含植物自身来源的,如鱼藤、烟碱等作物的提取物,对多种蔬菜类型病虫害防治效果都较好;最新研发的植物来源杀虫剂,如油酸烟碱乳油等防治病虫害效果非常好。
3.1 设施防护 例如,通过防虫网、遮阳网来防治,防虫网能够对温室大棚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避免害虫进入大棚内部,大大降低病菌传播及入侵概率;遮阳网能够避免绿色蔬菜遭受烈日为害,能够防止蚜虫侵害,大幅度提升大棚蔬菜的品质及产量。
3.2 高温闷棚 在夏季阳光非常充裕的条件下,能够利用高温闷棚的方式来进行封闭式消毒,利用太阳照射促使水分快速蒸发,大棚内部温度会快速提高,对于蔬菜白粉病及角斑病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闷棚时间在2 h内,作业结束后需立即进行通风。
3.3 诱杀法 按照病虫的生物学特点,可以进行色差诱杀、诱饵诱杀、灯光诱杀等方式。多种害虫的诱杀都可以利用黑光灯及双波灯,利用醋味吸引蛾虫,利用死鱼吸引苍蝇类型害虫,蚜虫可以通过在黄色木板上涂抹蜂蜜进行诱杀。同时,还能够利用超声波防治病虫害,超声波能够干扰害虫交配、觅食及其产卵等生物学行为,使得害虫种群得不到快速繁殖。
在无公害蔬菜栽培过程中,为保证蔬菜产量和质量,可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来有效防治无公害蔬菜病虫害。同时,针对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应用有效的方法、喷洒环保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从而使蔬菜不受病虫害和农药影响,提高蔬菜的品质,为人们提供健康、营养的食材。
[1]张瑞芳,王菲.绿色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2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