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晨阳
颜鹤鸣是我国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先驱。1931年,他在亚美无线电公司工程师苏祖国的协助下,发明了第一台国产电影录音机“颜苏通”,后改名为“鹤鸣通”;1948年,他担任彩色技术指导,与梅兰芳先生、费穆先生合作拍摄了京剧《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由桑弧导演的《相思树》和《越剧菁华》两部彩色越剧片,也是颜鹤鸣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工艺设备冲印出来的。
1951年早春,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来到颜鹤鸣的家里,告诉了他一个喜讯:周恩来总理要审看越剧故事片《相思树》,准备拿该片赴德国柏林去参加国际影展。于是颜鹤鸣和他的长子颜照铭(后为中国农业教育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等4人,带上影片拷贝以及特殊放映机等设备奔赴首都,住进了北京珠宝口的惠中饭店里。到京后的第三天晚上10点钟左右,周总理的秘书来到惠中饭店让颜鹤鸣一个人带上放映设备去中南海。
深夜3点半,周总理前来观片,《相思树》刚放完两本,周总理就叫停机,并指着沙发让颜鹤鸣坐下,接着周总理说:“这部电影剧情很好,色彩也鲜艳,可惜声画分开了,又只能在你自己特制的机器上放映,我看送德参展的事只能放弃了。”
周总理接着又对颜鹤鸣说:“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机关、工厂、农村都想要《东方红》这首歌的唱片,解放前的唱片厂都是外国人开的,他们逃跑时把机器都破坏了,制造唱片的原料也都毁掉了。现在制作《东方红》唱片的任务,我想交给你。”
面对周总理交代的任务,颜鹤鸣又喜又惊,他说:“总理,我连唱片厂的门都没踏进去过,怎么会做唱片呢?”
周总理浓眉一扬,神态坚毅:“我知道你做事认真,胆子也大,脾气倔强,有声电影录音机‘鹤鸣通’、彩色电影冲洗设备不都让你搞成功了吗?”总理随即对秘书说:“你关照一下上海私营的四明银行,划拨4万元给老颜。”
见总理已经在吩咐拨款,颜鹤鸣着急起来:“总理,万一4万元用光,可我还是一无所成怎么办?”
周总理回答很干脆:“只要唱片能制造出来,4万元不够我再给你拨。在10月1日国庆节以前必须先搞出第一批《东方红》唱片,我想你一定会成功的!音乐家贺绿汀是你在明星电影公司里的同事,是你的老朋友,歌曲演出的人选、乐队由他负责,你可以去找他。”
最后周总理又关照秘书:“天快亮了,你安排一下老颜的早餐。”
回到上海,颜鹤鸣找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把周总理托付的任务告诉他:“这副重担,总理放在我俩身上了。”
贺绿汀说:“音乐方面的事你不用担心,我来组织。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制作唱片的人,又缺少机器设备。当年徐家汇的英国百代唱片公司以及其他厂的机器都被砸坏了,原料都沉在了肇嘉浜里。”
两人合计之后就分头忙起来,经过四处打听,他们终于找到了几位曾在旧上海百代、蓓开、胜利等唱片公司干过活的工人,有做腊板的,有干压机的,有搞电镀的,还找到了一名曾在唱片公司工作的中国工程师。颜鹤鸣以他们在原公司两倍的工资聘用他们,在威海卫路一幢老式的三层洋房内开始了试制工作。
颜鹤鸣和颜照铭先把影片录音设备“鹤鸣通”改制成唱片录音机器,没有录制大合唱的大型录音棚,他们就大胆尝试把演员和乐器分散在几个房间里,第一次采用多话筒录音方式,贺绿汀亲自调音合成,保证了大合唱《东方红》的录音质量。
录音问题解决了,又碰到了原料匮乏的困难。当年制造唱片的两种主要原料是从印度进口的洋干漆(又名泡力司)和石墨灰,现在都没有货源。他们开动脑筋与南京路上的小吕宋商店联系,买下了他们制作帽子所用的虫胶代替洋干漆,石墨灰则以氧化铁(南京红泥)替代。同时拆了十多台废弃压机,拼装出两台新压机。经过几个月奋战,第一批《东方红》唱片终于试制成功。10月1日前生产出了几万张唱片。采用的氧化铁腊盘呈红色,录制的又是《东方红》,因此大家都称之为“红唱片”。
《东方红》唱片一经问世,立刻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全国各地踊跃订购,工人们日夜制作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红泥氧化铁属于金刚砂一类的磨料,十分坚硬,半面唱片转下来,唱针几乎磨平了,声音也就沙哑了。颜鹤鸣把这事汇报给周总理,总理说:“能够唱出歌曲比没有声音要好得多,这样吧,每张唱片都贴上一张小条子,说明用完半面唱片就调换一根唱针。”
可由于人手紧张,唱片供不应求,多数唱片来不及贴上说明纸条就出厂了,“红唱片”的缺陷没能按周总理的办法得到弥补。多年以后谈起这件事,颜鹤鸣还感到十分内疚,他说:“好在那时候唱片一放,大家就兴奋得同声高唱,把唱片的缺点掩盖了。”
后来,颜鹤鸣的“红唱片”又灌制出了《歌唱祖国》、《胜利的旗子呼啦啦飘》等歌曲,一直到从国外进口到了唱片原料,颜鹤鸣才制作出了黑色的唱片,“红唱片”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