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航
全省71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中包括1家省级检测机构、13家市级检测机构和57家县级检测机构,其中,省级检测机构通过了省级资质认定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13家市级检测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资质认定,12家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1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57家县级检测机构中,24家通过省级资质认定,16家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全省通过“双认证”的检查机构共30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13家,县级16家。
全省各级检测人员总计1074人,其中,正式人员883人,合同制人员187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39人,本科学历615人,专科及以下学历290人;高级技术职称190人,中级技术职称374人,初级技术职称259人,无技术职称216人。
全省各级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资产达到25740.95万元,实验室面积达到54513.25平方米。(详见表1)
表1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情况统计表
2016年各级检测机构政府委托任务经费共计2823.51万元,开展定量检测25437个,农药残毒快速检测11万余个。(详见表2)
表2 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检测经费及完成检测任务情况统计表
目前,各级检测机构均已初具规模,特别是省、市两级的检测机构随着国家投资资金的注入,无论从设施环境还是检测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均可以满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但是,虽然国家对县级检测机构同样予以支持,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加之人员构成、后续检测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市、县级检测机构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我省农产品检测机构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整体水平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已全部通过了计量认证,均已开展相关农产品检测工作。但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在近几年发展进度参差不齐。但绝大部分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还未能通过认证。人员编制少、业务水平低、检测资金缺乏、仪器设备旧都是县级检测机构面临的问题。
除了省级及部分市级检测机构外,由于设备配备达不到检测要求,大多数县级检测机构认证的参数仅为少数农药残留以及部分重金属参数。多数检测机构只为了完成上级部门认证的要求,仅仅认证了几十项参数,甚至大部分县级检测机构参数更是屈指可数,远远不能实际工作需求。
各级检测机构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人员配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县(区)级检测机构,由于编制限制,检测人员严重不足。检测人员承担多项职能,岗位不固定,随意性强,所学专业偏离检测,对检测技术缺少系统培训,给机构开展工作带来局限和难度,同时也阻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检测设备较为昂贵,多数机构设备配备不足,运营经费高昂都是阻碍机构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目前,多数检测机构配备了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但由于缺乏整体调控和缺少运行资金,部分机构投入设备后,使用频次低,仪器设备闲置,而且那些想扩大检测范围、增加参数的机构仍需配备气质联用仪等设备,投入不菲,难以实现。
检测机构大多挂靠在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其工作范围相对面较窄,影响力较低,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差。特别是在县区级地区,由于工作经费匮乏,没有固定和长期的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经费来源,使得日常运作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检测机构很多相关工作的开展。
许多检测机构只注重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对实验室缺少严格规范的管理,忽视实验室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的建设。部分机构对出具的数据的质量意识不足、不重视,特别是通过计量认证后的单位,更应该注重检测质量的管理工作,不应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而检测事故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日常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大部分机构缺少竞争的检测意识,缺乏开拓市场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进入,对政府性正是由于竞争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检测人员的开拓意识,使检测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降低,影响了机构的发展。
建议市、县级检测机构职能应尽快明确划分。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重点负责农产品定量检测工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参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负责农产品定量(机构条件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及定性检测工作,指导乡级检测站完成定性检测工作。乡级检测机构负责辖区内定性检测工作。在县乡两级检测机构遇到检测技术上重大问题时,应及时向对口的市级检测单位进行业务咨询,相关市级检测机构指导下级检测机构解决问题。在进一步摸清检测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区域性的布局和划分,制定出整体检测机构规划,针对重点进行扶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检测队伍。
充实检测人员队伍,积极争取检测机构人员编制,引进专业的检验人员,充实新生力量,使队伍建设与当前承担工作相适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业务培训工作,鼓励和支持检测人员、管理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与从业资质培训,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等工作。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尽其能、各尽其责的良好工作环境。
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向检测科研综合服务部门转变,真正成为能够解决农业检测领域疑难杂症的权威部门。建议已经具备整合条件的地区和部门顺应时代要求,在农业单位内部整合资源、人员编制,综合检测机构,提高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整体检测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促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发展的变化和参与监管工作的持久深化,检测机构硬件条件必须得到必要的可持续的配置、更新与改造。因此,应加大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日常检测的运行费用和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和配套,确保硬件条件的持续先进性、配套性、适用性,保证实验条件的维护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