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萍
每次休假回家,父亲见到我就会说:“你这次咋又没穿军装回来?”我总是一笑而过,要么推脱下次再穿,要么将孙子推到他面前,暂时应付过去。
当兵30余载,记忆中穿军装探家没几回。当兵的前几年稍多一些,那时军人职业受尊崇,社会上也时兴穿军装。后来部队有规定,非因公外出不得穿军装,故每次回家都穿便服。
我们李家世代蜗居的村名叫夏家源。四面环山,风景秀丽,人口近两百。这个赣西普通而又偏僻的山村,历史上也曾留下战乱的伤痛。那是个寧静祥和的上午,村里人刚吃完早饭,3个日本鬼子突然窜了进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亲那时还是个10多岁的孩子,鬼子想抓他当挑夫,吓得他急忙往山里跑。鬼子见其不从,边追边向他开了一枪,子弹呼啸着从父亲的耳边擦过,但他的脚步仍未停下来,拼命地向祖屋后的山里奔跑。山里孩子进了山,如同鱼入了水,一会儿就没了影踪。这几个鬼子还是不甘心,在进山口守了好久才悻悻离去。
记不清多少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我和父亲躺在老屋前面的竹床上,他对我说:“儿啊,要是当年我被鬼子抓住了,说不定早就没命了……”
当兵第3年,我去军校报到,特挤出几天时间探家,首次穿军装回去。那时的军装和现在比,尽管显得有些单调,但头顶红五星,红旗两边挂,还是挺干练扎眼的。当兵的儿子回来了!父亲立马停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得拉着我前后看了好几遍,连连说:“儿子,我喜欢你穿军装的样子,精神,威武,阳光!”
那天午后,父亲带我登上了老屋对面的山上。这里是村里的制高点,伫立山顶,全村沟壑农舍尽收眼底。他一一指着告诉我,鬼子是从那个方向进村的,最后是从那条小路走的。末了,他对我说:“要是我当年也和你一样当兵扛上了枪,肯定要撂倒这几个鬼子,让这几个禽兽有来无回。”
我陡然明白,父亲送我去当兵,喜欢我穿军装的样子,除了想让我到部队这个大熔炉中锻炼外,更多的还是要我扛枪卫国,记住他人生的屈辱史,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在村里重演,在中国土地上重演!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长期处在和平时期,如今国与家的概念,小家与大家的关联,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早已淡忘了,甚至有的人还质疑军人存在的价值,有段时间,军人都不敢穿军装出门上街。而父亲不这样,依然执着地喜欢看我穿军装的样子。他说军装是国家和军队的名片,是军人形象的象征,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它。
自从我穿上这身军装告别家乡那天开始,就与家人聚少离多,尽忠与尽孝的矛盾无时不牵扯着我,也同样考验着和平时期的每个军人。父亲病了,我不能在床前端茶送水;父亲冷了,我不能为他生炉添柴。家中一切大小事,父亲总是默默承受。其实,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们家乡根深蒂固。曾有邻居笑他:“有儿不在身边等于白养。”我回家获知这句玩笑话后,心里颇不是滋味。可父亲,这个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园丁,深知国与家的轻重,掂得清哪里更需要他的儿子。哪怕是自己生病住院,也不让家人告诉我,让我在部队安心工作。
父亲因治病,来部队大院小住过一段时间。每天早饭后,只要我穿上军装去上班,他都要争着送我一程。路上,我发现平时背有点微驼的父亲格外精神,腰板挺直,脚下生风。见到我的战友,他一个劲儿地笑着打招呼,好像都是他的孩子似的,老看不够,直到将我和战友送进办公楼,才会恋恋不舍地返回。双休日,父亲只要见我的军装挂在衣架上,总是帮我取下来熨烫,生怕有皱褶,似乎把军装也当成了他的儿子,时时都牵挂着。
父亲在大院每天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政治部警卫连的操场。每天连队的战士都会着装整齐地在这里操枪弄炮,杀声震天。这些平平常常的练兵场景,父亲却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常常连吃饭也会忘记。
我有一次问父亲:“我常年不能在家陪你,你和母亲住在山村里是不是常感到孤单无助?”他说:“儿啊,你可不知道,其实我一生很富有。你瞧,我拥有一座青山,两个菜园,三间老屋,天天百鸟争鸣,四季鲜花相伴,还有个穿军装为国奉献的儿子,谁说我不是一个富翁,谁说我孤单无助?”
我听完为之一振,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亲,竟有如此境界与胸襟,令我甚是慰藉和自豪。
有年初冬,我回驻家乡的部队授课。忙完授课已是第二天的上午,我穿着军装急匆匆地来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见到我的一刹那,两眼发光,激动万分,不顾病体,坚持坐了起来,紧紧抓着我的双手,生怕我瞬间会消失似的……
“这是我当兵的儿子,我就是喜欢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只要有医生或护士进病房,父亲就会主动介绍。那天医生告诉我,好久未见到父亲这么好的气色了。这也是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见我穿军装。
2010年5月20日下午,勤劳一生的父亲驾鹤西去,这天我还在距故乡近千公里的军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去年在父亲去世7周年前夕,我正好有军务活动路过家乡,就特地穿军装去看看父亲。此际,父亲再也不能到老屋门口来迎我了,也不能再带我去看村里的制高点了。他的墓位于小镇斜对面的半山腰上,四周松柏相伴,两旁群山环绕,山上清风习习,山下厂房林立。
含泪向父亲敬礼,我想他老人家一定会很开心的。此时,多彩的阳光照进山林,身后的小镇一片祥和安宁……
(摘自《解放军报》 图/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