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北大

2018-08-14 19:50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3期
关键词:蔡元培胡适大学

作文君

2018年是北京大学办学120周年,同时也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革新北大的校长蔡元培诞辰150周年。1916年蔡元培接手北大时,北大仍有不少衙门气,很多教师原为清朝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学问不多;部分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大多无心学术研究,只想做官发财;有的学生带着听差上课;一些师生出入八大胡同等地的花街柳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可以说,没有蔡元培,就没有现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北大建校已120年,蔡元培既非北大的创校校长,也非在任时间最长的校长,但只有他被北大人称为“永远的校长”。请跟作文君一起,发现不一样的蔡元培。

01人物小传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就成为翰林院编修。1898年,蔡元培30岁时,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府杀害了他所崇拜的谭嗣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无望,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组织南京临时政府,第三天就任命蔡元培做教育总长。这个教育总长既没钱也没办公室,一共就三个人:总长、次长和秘书。办公室虽然寒酸,人才却不少,鲁迅、许寿裳、王云五等牛人,便是这个时候被蔡元培发现并请进教育部的。不久以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蔡元培断然辞职。

三年后,袁世凯一命呜呼,当时的教育总长急电在国外游学的蔡元培:“国事渐平,教育宜急。用特专电敦请我公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席。”好友纷纷劝他不要去:“北大已经烂到流脓,若不能整顿,反而污了自己的名声。”但蔡元培慨然领命。他延聘和支持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辜鸿铭等人任教讲学,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而且这些教授作为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

除了改造北大,蔡元培还办了许多学校。1927年,蔡元培倡议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1927年11月27日和萧友梅于上海创办的国立音乐院(即今上海音乐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1928年于杭州西子湖畔创立的国立艺术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的最高美术学府。1936年,與陶玄、张静江、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世界学校,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学及有用的人才。

蔡元培操劳一生,也清贫一生,直至死后也没有一间房子、一寸土地。不仅欠下医院千余元的医药费,就连入殓时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代筹的。但蔡元培的成就,有目共睹。

02元培语录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03他人评价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翁同龢

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梁漱溟

04蔡元培在北大

1.就职演说:什么是大学

蔡元培在北大的第五天,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对大学的定位一针见血。他一开始就批评了抱着做官的理想来念大学的人:“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也正是因为蔡元培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中国的大学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精神:大学就是大学,不应把它当成是权力的依附,更不应该把它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这一天,蔡元培为大学教育奠定了基调:“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此篇演讲一出,全中国都震惊了。当时还是学生的罗家伦后来回忆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那一天起,中国的大学教育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明。

【小编感悟】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元培甫一上任就指出当时北大学风、学气不正的原因所在,并倡导学生们在大学里要抱定宗旨,努力学习。这番就职演说不仅阐明了大学的本质,还让人们看到了蔡元培的能力与决心。

【适用话题】改革;演讲;透过现象看本质

2.新校徽、新制度

蔡元培对北大的伟大抱负与期望,也体现在了北大的校徽中。他委托鲁迅设计北大的校徽:上部的“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是正面站立的人像,寓意“以人为本”,要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同时,蔡元培对学校听课制度进行了改革:“不管有没有学籍,都可以来听课。”最有名的旁听生,他的名字叫“毛泽东”。而后,蔡元培更是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招收女生。从此开启了中国大学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这些超前的思想与姿态,谁人能及?

【小编感悟】新的校徽,既寄托了蔡元培“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使师生们有了团结凝聚的向心力;制定新的制度,开放旁听、招收女生,开国内大学教育先河,使北大成为国内大学的创新与革命先驱。

【适用话题】开放;革新;创新

3.找人才、“挖墙脚”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他深知教育的改革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于是他各处去找人才、“挖墙脚”,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请陈独秀,蔡元培竟然给他办了张“东京日本大学毕业”的假证。陈独秀还推辞说:“我得回上海办《新青年》!”蔡元培二话不说就把《新青年》搬来了北大。一心想考北大却落榜的梁漱溟,也被蔡元培聘来当教授,只因为梁漱溟用西方现代学说阐述佛教理论,根基深厚。被邀请的梁漱溟也感叹:“欲当北大学生而不得,却一下成了北大教师!”

蔡元培聘请教师的标准是“积学而热心”之士,即学有专成又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为合格。他不问党、信仰,只问学问,于是各学派的大师大家相继到北大,李大钊、鲁迅、刘半农等革新人物进入北大任教;邀请辜鸿铭教授英国文学;刘师培、黄季刚等主张发扬国故的国学大师也登上北大讲坛;今文派的胡适与古文派的陈汉章,大唱反调,同时并讲,都有听众,学生在比较中得到较全面的知识。蔡元培不仅延揽众多学问大家教授学生,而且聘请高明的管理人才。傅斯年曾说蔡先生请蒋梦麟做总务长,助理校务为最佳搭档:“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小编感悟】蔡元培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聘请大批学有专成的学者、人才,改变了北大的教育风气,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从而开阔视野。

【适用话题】观点碰撞;求贤若渴;人才;教育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给北大影响最深的贡献。当时北大的思想有多自由呢?有段逸事可作说明。

教授黄侃是反对白话文的先锋,他讲课时时常攻击白话文:“如果胡适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文言仅需四字——妻丧速归。”但倡导白话文的胡适听闻后,也作出了令人拍案的回击。胡适对学生们说:“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行政院做秘书,我拒绝了。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文代我拟一则电文。”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最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仅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但胡适却说:“我的白话电文就5字:干不了,谢谢。”

就是在这样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下,北大学子的见识和思想有了飞一般的提升。蔡元培让北大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阵地和学术的中心。

蔡元培确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思路影响深远,使北大“学风丕振,声誉日隆”。北大人才辈出,学术成果累累,这其中有许多是本学科开创性、奠基性成果,如徐宝璜的《新闻学》、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陈大齐的《心理学大纲》、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等。此外,陈大齐在北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钟观光在北大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分类标记的植物标本馆……由于北京大学在学术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声名远播,正如李大钊所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小编感悟】单打独斗是没法成大事的,观点的碰撞、自由讨论的氛围才能产生新的想法。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为全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和学术中心,是北大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适用话题】自由;觀点;想法

5.“讲义风波”与五四运动

北大曾经发生过一起“讲义风波”。有段时间,教育部拖欠了北大工资好几个月,一度让北大教授们生活拮据起来。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教授评议会决定向学生征收少量讲义费。数百名学生拒交讲义费,还包围了红楼。一向温和的蔡元培挺身而出,怒吼道:“你们闹什么,这是教授评议会做出的决定,我是校长,我负责!”学生们被其气势所慑,纷纷离开。因为蔡元培,北大不但成为中国最自由的大学,也成为中国最规范的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了,北京各校的大学生都涌到街上示威游行,得知学生的行动后,蔡元培并没有像“讲义风波”那样阻拦,而是选择了赞同甚至“放任”的态度。

【小编感悟】“讲义风波”时,蔡元培是维护学校正常运转的校长,五四运动时,蔡元培是维护学生的校长。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矛盾,他让学生可以正常地表达自己,却又不纵容。

【适用话题】责任;爱护学生;做人与处世

(摘自微信公众号“七书先生”,作者七书先生,编辑部汇编)

猜你喜欢
蔡元培胡适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