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亚民
无论是三岁幼儿还是耄耋老翁,对于“学习”这种行为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可能会在课堂里学习一门学科,也可能在生活中学习使用新的智能手机,学习行为时常在不经意间在我们身边发生。学习总给我们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可能都在进行着学习的行为;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很难去定义“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既熟悉又陌生的学习。
关于学习的定义,心理学家有着较为一致的观点,他们认为广义上的学习是指,人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这种心理现象不仅发生在人的身上,也同样发生在动物身上,学习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心理现象。对人类而言,学习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可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和经验。我们通过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对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
第二,技能的变化。获得更为有效的工作和生活技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
第三,态度的变化。对一个问题和一件事物产生与以往不同的理解,产生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学习会让人们发生深入、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是不同的心理学派都认同的事实,但这种变化究竟是如何引起的,不同的心理学派有著不同的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与生存有关的行为的研究,注重人们在环境中的适应行为,强调环境的作用,用公式S—R(S是外界刺激,R是个体的反应)来指代人们的学习模式。例如,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就认为,学习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有时父母及时的表扬(这是一种强化行为)会促进儿童暂时形成某一良好的行为,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当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没有再得到家长的表扬(强化)时,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简而言之,强化在我们的学习行为以及其他方面的改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行为主义不同,认知学习理论则重视研究学习者处理外界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用S—O—R(S是外界环境刺激,O是学习的大脑加工过程,R是反应)模式来取代简单的没有大脑参与的S—R联结,强调个体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模式不应是观察刺激以后的被动反应和模仿,而是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重组。学习与建造一栋大楼的过程类似,最重要的是先把框架搭建好,再进行内部的填充和装饰,这样当我们遇到新的知识时,也能很快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快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认知学习理论是当前最被认同的学习理论,特别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获得了广泛的接受。他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如果要获得价值,应该尽可能地赋予其意义。
资深儿童创伤治疗师布鲁斯·佩里博士认为:“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21世纪,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革,这样的改变到底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出生的人,他们从“无互联网的世界”进入“有互联网的世界”,被称为数字时代的移民。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从小就浸润在互联网、手机已然存在的环境中,他们在学会走路、说话、吃饭、穿衣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操控网络信息终端设备,因此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由于时刻接触强大的数字媒体和网络上无限连接的资源,数字原住民形成了不同于数字移民的涉猎新知的方式,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1.从系统化学习到碎片化学习
这种变化实际上是由学习资源载体的变化而引起的。纸质时代,书籍和报刊是人们学习的主要资源。人们接触到的学习资料都是以印刷媒介的形式存在,印刷媒介以线性的、系统的方式组织信息。阅读图书报刊培养了人们线性的、系统的认知加工风格,养成了节奏缓慢、深入思考的系统化学习习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兴起,网络媒介以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组织信息,使随时随地的阅读成为可能,无限的信息量正在挑战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快速高效的浅阅读被广泛接受。智能手机的出现,更加强化了人们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我们可能会在早餐时间打开手机里的听书软件;等公交车的时候用背单词软件学习几个新单词;在排队入场的时候打开阅读软件继续自己的小说阅读……
2.从阶段性学习到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成人学习者可以不必拘泥于特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表,在想学习的时候进行学习,也使得居住在边远地方的人和一些残疾人能自由地参与学习。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过去由学校作为唯一的学习机会提供者的状况,引发了新的组织者和提供者,比如各种学习培训机构、网络学习平台“慕课”。这些教育提供者可能会与学校平行,甚至代替学校成为主要的知识传播者。
为应付外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类从出生伊始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成为贯穿于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生存本能,也是推动自我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每天会有很多知识被更新,对有些事物而言,知识的半衰期正在缩短,如何高效学习、更新知识,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1.注意力有限该怎么办
想要高效学习,注意力资源必不可少。所谓注意,就是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会周期性起伏,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们只有20分钟的时间能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其余的时间,注意力会主动或被动转移。也就是说,一堂课只有20分钟是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因此必须把握好这“黄金20分钟”。那么,预习就显得极其重要了。通过预习我们对一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有些是我们通过预习已经能掌握的,有些疑难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用自己的认知资源紧跟授课老师的思路。带着问题去听课去学习,能够让我们有限的认知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2.不复习难记住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仅用一个词来概括,“记忆”应该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概括。无论是陈述性的学习还是程序性的学习,其本质都是记忆: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至记忆系统,在相应的场景下提取对应的记忆,在提取成功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才能确保提取成功?我们之所以会提取失败是因为我们的记忆系统对有些信息产生了遗忘,那么復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研究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都会被遗忘,遗忘的规律主要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最后记忆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因此,学习完后,我们首先要及时进行复习,提高记忆保持率;其次根据遗忘曲线,在正确的时间点安排复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会学习也要会休息
学习是一个会占用大量认知资源的过程,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人产生身体上的疲劳感。研究表明:超过2小时,学习效果就逐渐递减,超过4小时的连续学习,其效果很难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合理的休息与高效率的学习同等重要,长时间低效学习不仅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低效的学习会使我们产生自责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影响学习情绪,打消学习热情。要想长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消耗甚至透支体力,要确保每次学习时精力都能够恢复。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虽然有很多,但存在共性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做有信息素养的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确定信息需求:能以问题或目的为导向,定义、描述和确认信息需求。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在问题求解和目标实现的驱动下,定义、描述和确认信息需求,按“SMART”的方式制订目标,即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明确期限(Time-bound),从而使信息活动更具指向性和可控性,并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2. 能信息定位:能够根据需求分析,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明确所需要的信息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信息的性质不同,确定或预测信息范围的方法也不一样,根据对信息的定位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
3.会获取信息:能选用或构建合适的搜寻策略,有效获取信息。使用相同的搜索引擎,搜索一条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搜索结果,这与他们所使用的不同搜索策略有关。针对不同需求的信息检索,我们也应该学会选择合适的搜索工具,例如:对于一般信息的检索,我们可以通过常见搜索引擎来获取大量的结果,而对于更专业的学术问题的检索,选择相应的学术搜索引擎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要会评价和辨别信息,即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辨别信息的真伪。最后,我们还要能整合新信息,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其与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联系或融合,也就是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有意义学习。
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一个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唯有让每个终身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他们才有“善学”的基础和可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也才有最根本的存在意义。
慕课,终身学习的助力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人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2016年,全球的慕课平台上共有2600门新课程上线,整体课程数量已达到6850门,课程来源超过700所大学,共有2300万新用户第一次在慕课平台上注册上课,全球总共有5800万用户在慕课平台上至少注册报名了一门课程。慕课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延续上千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优质的课程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触和学习。只要在网络可触及的地方,人们就能够通过参加慕课,获取高品质的课程,享受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