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港两潮通外番

2018-08-14 19:49刘小方
百科知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宁波

刘小方

宁波,古称明州,因西靠四明山而得名。明朝建立后,与国号相同的明州改作宁波,取“海定则波宁”的瑞意。从地形上看,宁波西、北是四明山脉,南是天台余脉,群山之间是宽阔的鄞西平原。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在境内蜿蜒交汇,并向东流入大海。三江交汇之处古称三江口,这里江阔水深,水浪平静,是天然的良港。早在唐代,三江口上就已是“海外杂国,贾船交至”的繁盛场景。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宁波“君子尚礼,庸庶淳庬。四明山川之胜,人才比他郡为冠。民诉繁夥,富于稻蟹”。明《旧图经》则说:“四明据会稽之东,抱负沧海,枕山弊江,重埠崇岭,连亘数千里,又为海道辐辏之地,南则闽、广,东则倭夷,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东出定海有蛟门,虎蹲天设之险,亦东南要会也。”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对外贸易历史,让宁波在宋代就与广州、泉州一同跻身我国三大主要贸易港。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沐浴欧风美雨的地区。

它山堰,塑造宁波城市骨架的水利工程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大唐的盛世已经不再,朝廷内陷“牛李党争”和宦官专权的政治漩涡,外临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严酷现实。这时,一位自长安远调鄞县(今宁波)县令的山东籍官员王元玮正风尘仆仆前往上任。尽管朝政已日渐衰微,王元玮却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为地方百姓做些实事。他认为应当从鄞县的水利着手,通过凿渠筑坝来改变民生。在扎实的现场勘察和走访之后,他计划在樟溪河上修筑一道堤坝,用于阻咸蓄淡,灌溉农田。

我们都知道,宁波滨海,兼鱼盐之利的同时,也饱受海水咸卤之苦。旱季到来时,上游河流干涸少水,海水则倒灌入河道,所到之处,庄稼绝收,鱼虾不再,“风忽起朝汐,冲突川淤堤垫,堰埭堕圮。七乡民田将就枯涸,海波江卤骎骎弥漫”,海水倒灌的结果常常是“人无可饮,禾无可稼”。雨洪季节,河水暴涨,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如同三把利剑高悬在宁波城的头顶,随时可能引发灾害。志书上说:“夫四眀泽国,负三江捍两湖,潮汐上下冲接山下,其来则沟浍皆盈,其去则田畴皆涸。”

传说用了10年的时间,经过“打木桩,沉石笼,设梅梁,叠巨石,熔铁灌堤,铸石成堰”等复杂而艰苦的努力,县令王元玮才完成了“垒石为堰于两山间”。因堰所处的地方叫它山,所起称其为它山堰。随后,人们又在漳溪河下游的南塘河建了乌金、积渎、行春三处石碶(水闸)作为它山堰的配套工程。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漳溪河清澈见底,一道宽约5米、长约135米、高出水面约10米的石堰横卧在漳溪河上,与四周它山的青绿葱郁相得益彰。若单从观赏的角度看,由块石筑成的它山堰平整无奇,并没有多少审美价值。但这条堤堰的修筑,却让鄞西24万农田“悉仰它山堰之水”,也使宁波成为“水旱从入,不知饥馑”的粮食主产地。

它山堰建成后,宁波地区的水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涝则七分水入于江,三分水入于溪,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的理想状态。雨季的时候,上游洪水可漫过它山堰,进入奉化江,并通过甬江流入大海。山洪来临之前,所有闸门同时开启,降低南塘河的水位,便可极大消减洪水的危害。旱季来临时,因为它山堰的阻挡,加之南塘河沿線的三处石碶均闭合闸门,上游水则可以完全注入南塘河,以灌溉鄞西平原的农田,多余的水还可注入市区日湖和月湖,储水以防不时之需。同时倒灌的海水也因它山堰的拦截而无法上溯,确保了漳溪河上游的水质。

为了配合它山堰,使其发挥更好的水利效果,人们还陆续在鄞西建了中塘河、西塘河,在鄞东建了后塘河、中塘河、前塘河,在江北建了颜公渠、慈江、中大河,在市中心建了日湖、月湖等(日湖后来堰塞废弃),从而形成了阻咸蓄淡、通航水运的综合一体的河网格局,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可以说,它山堰及其配套设施的修筑,便利了灌溉和航行,改善了城市水利条件,美化了环境,塑造了宁波的城市骨架,也改变了宁波的城市面貌。

时至今日,它山堰依然屹立在鄞江之上,继续发挥着阻咸、引流、泄洪、灌溉的水利功能,继续为宁波城市的健康运行贡献力量。为了表彰王元玮修筑它山堰的伟绩,早在宋代,朝廷就敕令修建庙宇纪念他,南宋乾道年间赐庙名为“遗德庙”,并封他为“善政侯”。今天这座祠庙依旧香火旺盛,庙内大殿上塑的正是王元玮的像,匾额上的对联写着“倚鄞江而立庙,春风三月瓣香,还当曲江游;筑它堰以蓄流,恩泽千秋挽粟,不闻高堰患”,以歌颂这位唐代县令的功绩。2015年10月,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它山堰正式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波的它山堰,自此也成为世界的它山堰。

三江口,追溯明州市舶司的似水年华

从卫星地图上看,三江口将宁波市区自然划分为江北、江东和海曙三个片区。一直以来,海曙区一侧都是宁波市中心的所在。沿天一广场向东,渐次分布着国际购物中心、银泰百货、宁波第二百货商店、东方商厦、新华联商厦等大型商业楼盘和威斯汀、凯洲皇冠假日等奢华酒店,让人感觉到浓浓的商业气息。在咸塘街和东渡路之间,有一座体量巨大的宁波世贸中心大厦,这里曾是宋元明州市舶司的所在地。1995年,宁波市文物考古所曾在这一带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器物百余件,并“清理出市舶城门段及北宋、元市舶司(务)仓库地坪、水沟等遗迹”。

由世贸中心大厦继续向东,5分钟左右就能步行至江厦公园。江厦公园为南北走向,紧邻奉化江。从唐宋至明清的一千多年间,这里一直都是宁波最热闹的港口码头。因为贸易的繁荣,一批又一批的豪门大族在这一带修筑豪宅高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街,人们称之为“江厦街”,后来,走南闯北的宁波人常用“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来形容这条街的奢华和高档。

今天的江厦公园,碧草绿树间一座造型独特的“来远亭”静静矗立,追溯着久远之前宁波市舶司时代的辉煌。这座三面都以亭阁样式镂空的立方体小屋,中间安置一本石刻书本,象征着800多年前明州市舶司保留的进口货物清单。来远亭名称的由来,无疑是再现市舶司“掌藩货、海舶、征榷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的基本功能。

纵观整个宁波的地方历史,市舶司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五代时期,宁波就已设置类似海关的机构—“博易务”。北宋咸平二年(999),朝廷在明州单独设立市舶司,主要管理面向日本、高丽的贸易,兼管阇婆(爪哇一带)、真腊(柬埔寨)、占城(越南)、暹逻(泰国)乃至地中海、非洲诸国的贸易。宋神宗原丰二年(1079)出台的“诏立高丽交易法”规定,前往日本、高丽贸易,且价值达到五千缗者,必须由明州签证,否则以盗犯论处。这标志着明州成为当时赴日本、高丽等国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

《鄞县志》记录了古时宁波港口繁忙的景象:“鄞之商贾,聚于南江,嘉道以来,云集辐辏,闽人最多,粤人、吴人次之。……滨江庙左,今称大道头,凡番舶、商舶停泊,俱在来远亭至三江口一带。帆樯矗竖,樯端各立风鸟,青红相见,有时夜燃樯灯。每遇广船初到或初开,邻舟各鸣钲迎送,番货海错俱聚于此。”遥想当年,一众外来商舶在来远亭接受检查并办理有关手续,然后入市舶司门,将货物暂时储存于市舶库,以待良机出售。那时的江厦码头一定是人声鼎沸、货物堆积,不同肤色的商人云集于此,期待一个好的收益。

浙东运河,接驳宁波与内陆的水道枢纽

我们知道,与广州、泉州等古代港口城市不同的是,除了港口的优势之外,宁波还作为京杭大运河南终点而存在。或许正是兼运河和港口之利,才成就了宁波“海道辐辏之地”的美誉。优良的三江码头,可以将宁波周围的物资,如杭州的丝绸、上林湖的瓷器和宁绍的茶叶出口到新罗、日本及东南亚等地;而有了运河与内陆的相连,自宁波港卸下的番货,则可以经水路运往长安、洛阳、北京、天津等地。正如清代庆安会馆《甬东天后宫碑记》所言:“吾甬回图之利,以北洋商舶为最巨。其往也,转浙西之粟达之于津门。其来也,运辽燕齐莒之产贸之于甬东。”

伴随着商品贸易的极大扩展,来往古宁波港的贸易船只也不断增多。关于这一点,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这样写道:“在那条塔剌伊大河(疑为大运河)的出口处,有另一座叫作明州(MENZU)的城市。此城的船只恐怕比世上任何其他城的都要好要多。船身白如雪,用石灰涂刷。船上有厅室和旅舍,以及其他设施,尽可能的美观和整洁。确实,当你听闻,乃至眼见那些地区的大量船舶时,有些事简直难以置信。”

所谓浙东运河,陈桥驿先生认为“是西钱塘江、东姚江之间东西向人工运河。北起钱塘江南岸,经西兴镇到萧山,东南到钱清,再东南过绍兴城至曹娥江,过曹娥江以东至梁湖镇,东经上虞丰惠旧县城到达通明坝而与姚江汇合,全长250公里”。从修建历史来看,浙东运河堪称我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先秦时期,浙东就出现了“山阴故水道”。到了晋代,地方循吏组织民众,疏凿西兴运河,西兴运河与山阴故水道相连,形成了浙东运河的骨架。隋代,连接到杭州的大运河已经与钱塘江对岸的浙东运河相连。在宁波境内,奉化江西北侧的南塘河、姚江南侧的西塘河、甬江与姚江西北侧的颜公渠等都是人们为了勾连自然河流而挖凿的运河。这些运河的绝大部分得到良好保护,全航程依旧可以通航。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家、日本知名学者斯波义信认为,凭借着余姚江、曹娥江把宁波与杭州联系起来的水路及浙东运河,宁波成了大运河实际上的南端终点。而且,“由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的浅滩和潮汐影响,来自中国东南的远洋大帆船被迫在宁波卸货,转驳给能通航运河及其他内陆航道的小轮船或小帆船,再由这些小船转运到杭州、长江沿岸港口以及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而长江下游地区的产品则运集宁波出口”。斯波义信在大量的文献和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道:“在蒸汽船出现以前的船运方面,宁波港是中国东部沿海的第一个商业性海港。”

从文化意义上看,浙东运河更是内涵丰富。据统计,《全唐诗》收载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0位游历过浙东运河,并留下大量诗篇,为浙东运河赢得“唐诗之路”的美誉。李白《送王屋山人还王屋》中的“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描绘的就是浙东运河沿线的景色;杜甫的《壮游》“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也是对浙东运河之旅的感怀;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里,梁山伯也是取道浙东运河寻找祝英台的。浙东运河不仅是连接宁波与杭州的水道,更是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水上枢纽。

猜你喜欢
宁波
宁波第二激素厂
2020 CEDIA/CIT培训(宁波站)顺利举行
一图读懂宁波
宁波分店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宁波分店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邓小平与宁波帮
论近代宁波民信局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