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通关便利化对贸易便利化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便利的通关系统,将极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保障贸易信心,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我国已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进出口实现回稳向好。
我国通关一体化目前具体达到什么水平?“三互”大通关改革进展如何?相关企业将得到哪些便利?海关总署将如何监管跨境电子商务?《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此专访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国。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全国通关一体化已初见成效,实现主要申报业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李国表示,大通关机制这一新时代基础设施的建立,还只是海关技术进步、机制革新迈出的第一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或将我国海关工作推向全新的理念和时代。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新开放格局的构建中,海关的角色尤其重要,海关总署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
李国:2018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海关的相关工作可概括为“五个一”:
首先是完成了“一整套顶层设计”。在各部委中率先制定落实“一带一路”实施方案,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出台海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16条措施,出台支持新疆、福建“一带一路”建设共33条措施。
其次是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加强与沿线国家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2014年以来与沿线21个国家签署了48份合作文件。2015年在西安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与沿线国家海关达成了推进互联互通6点共识。
第三是推进了“一揽子支持举措”。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中欧班列口岸通关协调机制,发起并推动实施“关铁通”倡议,批准重庆、成都等10个中欧班列沿线铁路场站临时开放,在西安等11个城市设立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第四是实施了“一大批合作项目”。推进中哈、中吉、中塔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项目,农产品通关时间缩短了90%,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对此给予肯定。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中欧安智贸等合作,我国AEO企业货物出口到互认国家,通关时间和成本降低了50%以上。
海关关员查验从布拉格发出抵达义乌的中欧班列。
第五是各地海关开展了“一连串服务活动”。如,去年9月,天津特派办、天津海关、呼和浩特海关、满洲里海关、乌鲁木齐海关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强化通关协作,畅通物流通道。
今年1月,海关总署制定出台了《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大通关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充分发挥大通关合作在促进“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17条具体措施涵盖机制衔接、贸易便利和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内环境、口岸开放等多个领域,重点深化大通关合作机制衔接、推动贸易便利和安全合作、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财经国家周刊》:据企业反映,去年的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了超过1/3。在此基础上,今年对通关流程“去繁就简”有什么新举措?
李国:事实上,海关总署去年推动通关流程“去繁就简”,通关环节压减约50%,通关时间压缩近50%,今年企业的这一感受将更加明显。
今年,还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提升通关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企业“自报自缴”。二是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主要申报业务覆盖率达70%以上。三是推进口岸通关环节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坚持“能联尽联”原则,凡是可以实施联合检查的都要纳入联合检查范围。四是进一步发挥对口岸管理部门的协调职能,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特别是通关准备和货物提离环节。五是建立口岸通关时效评估指标,推动口岸货物通关时间向社会公开。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了“单一窗口”和全国通关一体化。目前的工作有何重点难点?
李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进出口实现回稳向好。
具体看,口岸各相关部门以自身业务一体化为基础,以“单一窗口”为依托,以“三互”大通关为机制化保障,构建形成了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全国通关一体化新格局:
第一个层面,是口岸部門自身一体化建设。
海关总署通过建立风险防控中心、税管中心,实施“三制度”改革,即“一次申报、分步处置”、改革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协同监管,企业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海关完成相关通关手续;质检总局建成运行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实现了统一审单放行作业,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现场开箱查验率、统一抽检、统一抽样送检率;公安部应用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信息系统,实现了本部门业务一体化、执法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交通运输部推广应用全国统一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推进船舶申报手续和离港证件的电子化,船舶便利运输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个层面,就是“单一窗口”建设。
“单一窗口”标准版实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所有口岸全覆盖,完成9大基本功能开发建设,与公安部等11个部委系统“总对总”对接,主要申报业务量(货物、舱单、运输工具申报)达到日均43万票,覆盖率已达30%。
第三个层面是内外协同。
推进以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三互”大通关建设。口岸各部门通过加强国际大通关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间执法协调进一步强化。依托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推动执法协作和联合监管,各口岸部门就反恐、反偷渡、打击骗退税、查处逃避检验检疫等方面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口岸安全联防联控格局正逐步形成。
《财经国家周刊》: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海关监管的革命性变革。运行一年以来情况如何?已经给企业带来哪些便利?
李国:海关总署于2017年7月1日实现了全国通关一体化,覆盖全运输方式、全章节商品。目前,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全部建成运作,“一次申报、分步处置”、改革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协同监管等“三制度”全面推开,结构扁平、管理集约、协调统一的通关管理格局初步形成,海关监管体制发生革命性变革,真正实现“全国海关是一关”。运行半年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对于企业来讲,办理通关手续更便利、货物通关更快捷、通关成本更节约。企业可在全国任一海关办理通关手续,面对的都是同一监管口径、同一执法标准。同时,由于取消了专业审单、现场接单环节,通关环节减少50%,直接放行报关单量占85%以上,货物口岸通关时间大大缩短。
如2017年11月,进、出口海关通关时间较2016年全年分别缩短64%和53%。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较改革前通关手续费平均降幅17%;通关物流费用平均降幅15.2%,企业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减轻。
《财经国家周刊》: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各地方、各部委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海关总署为此推出了哪些措施?
李国:海关总署按照“建立一套标准、建设一个平台”的目标,在2017年6月30日建成并启用全国海关“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1.0版)。
2017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海关”建设,于2017年12月30日完成上线运行“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1.1版。相比1.0版本,1.1平台的海关政务服务事项由127项增至132项,网上可办理事项由59项增至105项。
由此,给企业带来更多办事便利:
一是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用户通过一体化平台登录后,可一站式办理目前全国海關所有的海关网上服务事项。
二是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完善了海关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编码管理,对网上办理事项公布包含了22个要素的办事指南,从设立依据、申请条件、申办表格、随附资料、作业流程、办理部门、办理时限等方面给予明确指引,企业如何办理一目了然。
三是实现海关政务服务“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新平台覆盖了海关政务服务全部领域,除运输工具登临检查、货物实际查验等执法环节必须现场实施外,尽可能实现全程在线办理,企业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办理各项上线的海关业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平台开发建设过程中,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做到互相兼容、协同建设、有效衔接。
《财经国家周刊》:其中,“智慧海关”这一海关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如何利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其“智慧”水平?
李国:去年6月14日,海关总署启动新一代海关信息系统(智慧海关)建设。其总体目标,是提升海关全面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与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海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和《“十三五”时期海关发展规划》等的相关要求,以大数据为核心,全方位提升海关信息应用智能化水平。
一方面立足当前,聚焦现实问题,重点抓好“11项关键任务”,集中突破,尽快见效;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对关键任务不断迭代优化,全力打造5项基础工程,包括建成智能作业、智能分析、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4个应用平台和1个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目前,在全国通关一体化系统建设、大数据应用、机检设备智能审图、“互联网+海关”、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建设成果。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2月,海关总署与世界海关组织(WCO)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在京召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那么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如何?海关对跨境电商的快速扩张,有无政策措施?
李国:近年来,海关总署改革通关监管模式,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积极探索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制度措施:
一是归纳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区域出口”“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4种新型海关通关监管模式。二是提出了“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管理措施,方便中小企业申报。三是发布公告明确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增列3种新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方式。四是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备案管理制度,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工作的相关制度。五是自2015年5月起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海关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六是设计开发了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搭建电子商务监管服务平台,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七是对外发布公告,配合国家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实施,规范海关管理。八是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制定了包括全程通关无纸化等十项便利制度措施在内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措施》,并印发相关海关贯彻执行。
2017年10月,中国海关接任澳大利亚海关成为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工作组主席,并受世界海关组织委托,牵头制订《WCO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框架标准》。
按照计划,《标准框架》于今年1月、4月在世界海关组织电商工作组会议进行讨论。《标准框架》通过后将成为指导世界各国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的首个基本准则,有利于不断推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