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晓婧
据日经中文网13日报道,日本政府、产业界、大学以及研究机关联合打造“人工智能(AI)医院”,计划2022年度之前建立10家导入“AI医疗”系统的示范医院,预计投入超过100亿日元(约合6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AI医疗”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医疗。“AI医院”利用AI技术可以自动录入病例、诊断影像,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有望解决高额医疗费以及慢性病医生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日本政府计划以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为中心,8月开始募集有参与意向的企业和医院,9月内初具规模。然而,目前日本药企的AI活用率相对较低。日本制药工业协会调查显示,在其加盟的71家企业中活用AI技术的案例有69件,其中外资企业占比84%,日本企业占比27%。
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医生姚力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导入“AI医疗”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AI能做的,哪些是AI做不了的。实验证明AI技术擅长处理具有硬性指标的工作,比如输入几万张病理片子之后,就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其专业程度足以和老专家比肩,今后可能取代病理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医生工作。但是,AI无论怎么发展都无法代替临床医生诊断,因为人是活的、复杂的,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姚力举例说,AI可以列举出无数个发烧的理由,但是无法诊断具体某个患者为什么发烧,也就是说其分析出的数据不能和实际病患进行匹配,这部分工作还需要医生完成。
姚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中国的医院导入“AI医疗”的话,可以迅速推进同质化进程。试想全国各地都是AI问诊,就没有必要从广州跑到北京看病。此外,简单重复性的工作由AI取代的话,医生可以集中精力诊断,给予病人人文关怀,提升服务意识,这种软实力是AI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的。
姚力表示,日本医疗技术本身就比中国先进,科技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可以紧密关注日本“AI医疗”进展,引进、消化、吸收之后,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姚力提醒说,一定要最大化的开发AI可以做的部分,不要在AI做不到的工作上面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