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保刚
不久前,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下称《规划》)。根据《规划》,G60科创走廊由原先的沪嘉杭3个城市扩容至沪苏浙皖四地9个城市。这意味着,G60这条科创走廊由原先的城市战略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战略。
什么是G60科创走廊?
初期,这条大走廊是从上海松江沿着G60高速,一路向西南到嘉兴,再到杭州。事实上,它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2016年初,松江区率先启动1.0版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2017年,松江区再次拓展合作版图,携手嘉兴、杭州,共建共享2.0版G60科创走廊;2018年,G60科创走廊升级为3.0版,在沪嘉杭“纵轴”的基础上,向沪苏湖合“横轴”拓展,辐射范围扩大至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
G60科创走廊的构建源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推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需要。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1997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此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多次扩容,目前会员城市达30个。
一直以来,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将创新优势集聚,产生新的动能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今,G60科创走廊的诞生与发展正是这一课题的良好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正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所说,G60科创走廊之间的城市基于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性和要素的布局会加快,而科创走廊的品牌效应又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集聚,“就像美国硅谷101高速公路一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创业的新圣地”。
我们看到,两年多来,人才、资源、产业等不断向这条科创走廊聚集。如,一大批百亿元级的项目落户于此,其中包括投资100亿元的海尔智谷项目、投资200亿元的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清华启迪二期项目、投资100亿元的修正医药项目、投资200亿元的国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等,其中一半已经开工。这还远不止于此,如今,G60科创走廊上既汇集了钢铁、汽车、石化等传统制造业,也遍布着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新型制造业,同时还有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软件和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制造服务业。不难看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要一环,这条黄金大走廊已经成为一个全产业链覆盖的经济板块。
科创走廊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其背后呈现出长三角城市合作分工,科创要素自由流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协同配置的好势头。它也折射出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产业升级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城市之间的联系迈向了深化协同阶段。正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所认为的那样,在经历了近30年快速的工业化和分散经济的发展模式之后,沿海地区特别是長三角地区越过了经济发展的粗放阶段,走向了经济发展的集聚模式,这是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必要。
我们相信,随着G60科创走廊城市圈的不断扩容,其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产业门类更为齐全、经济活力也会更强。这里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新高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期待,G60科创走廊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