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性冲突中寻找和解的方式

2018-08-13 07:53景鑫
小资CHIC!ELEGANCE 2018年25期
关键词:贝鲁特穆尔巴勒斯坦人

景鑫

我是在一个午后突然心血来潮找来了这部片子看的,意外地看了进去,同样是围绕家庭中、普通人之间这些简单的日常题材说起,进而引发对人自身、对生命的关注与探讨,与小津在《东京物语》《麦秋》《秋刀鱼之味》里面永远温和淡淡地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不同,在《羞辱》这部电影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和矛盾似乎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人跟人之间、民族之间、文化信仰差异造成的难以调和的矛盾是中东地区电影中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个话题。

《羞辱》是导演齐德-多尔里时隔五年后的新作,改编自他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它讲述了原本只是两个普通人之间发生了口角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最终却引发成一件全民参与的社会大事件。

在电影里,两位主人公的身份不能忽视:阿德尔卡拉姆(AdelKaram)饰演的托尼是—个黎巴嫩基督徒,在贝鲁特生活;卡梅尔巴沙饰演的亚西尔则是在贝鲁特打工的巴勒斯坦人。某天托尼在阳台上浇花,淋湿了亚西尔,亚西尔由此发现阳台的排水管道违规并建议修理它,被托尼冷漠相待,最后托尼用歧视性的词汇辱骂了他。

在黎巴嫩,这两个人的身份从一开始便是对立的,他们代表了不同的阶层,也有着不同的信仰。这种固有的阶级对立,本身就带有一种偏见。

如果再去翻一下这个国家的历史,会发现黎巴嫩作为一个中东地区的国家,也是独特的一个,它是阿拉伯世界中唯一—个伊斯兰教、基督教两大宗教并存的国家。这两种宗教势力都想掌握国家政权,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底层民众都为此展开了漫长的斗争,经历了长达15年激烈动荡的内战。此外,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升级,整个中东陷入混乱,大量巴勒斯坦犹太难民涌入了黎巴嫩,使原本内部就已混乱的黎巴嫩面临内忧外患。《羞辱》的故事便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发生。

在电影后半段,当对峙的走向渐渐偏离二人初衷越发不可控时,更多真相、主人公过去的记忆亦随之浮出水面……托尼为何如此憎恶巴勒斯坦人的疑惑也有了答案:年幼之时的他在故乡达穆尔目睹了一场由巴勒斯坦人带来的惨烈大屠杀,而他是寥寥无几的幸存者。

韩松落在他的《为了报仇看电影》里写,“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一点人性的缝隙,我们乐于在冷酷中发现被掩盖的溫柔,在刚硬的人身上窥见脆弱的刹那,在固若金汤的世俗的城池里,寻找可供攻破和契合的缺口。”

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过往和历史往前走,而你并不知道在哪一个时刻你无意之间的一句言辞或者一个举动就撕开了对方心里的伤疤,然后所有矛盾一下子都被激发起来了。因此,《羞辱》真正关注的仍是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受到影响的人与人,人与历史的关系,以及战争带给人的创伤、如何与自己达成和解。电影结尾,在走出法庭后,亚西尔的车子无法发动,托尼在开车离开后又折回,帮助亚西尔处理好了车子故障,暗示达成最终默契的和解。同时,在很多年不踏足故乡之后的托尼,再—次回到了故乡达穆尔,这也是与自己的和解。

猜你喜欢
贝鲁特穆尔巴勒斯坦人
雨中哀悼
百岁老兵去世,英国降半旗志哀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
少年未染风与雪
囚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