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趣谈

2018-08-13 11:40杜兴军
侨园 2018年4期
关键词:俄罗斯

杜兴军

中俄国家关系非常好,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机制最完备、来往最密切的国家关系。中俄之间有着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的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关系的发展,离不开对彼此国情社情、民意民风的了解。两国人民爱恨情仇数百年,相互之间却不甚了解。

笔者曾经在中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馆工作了4年多,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民俗有所了解,今天愿意和各位分享一下中俄文化的精髓。

在俄文中,“中国礼仪”是“繁文缛节”的同义词。俄罗斯人待人接物坦诚而礼貌,热情而不过分。社交场合遇生人,从不“久仰久仰”,一句“认识你很高兴”,自然得体;接受礼物时,当场欣赏赞美、衷心感谢,从不推拒。

俄罗斯尊重女士、来宾和长者,但决不“唯上”,谁要是大会发言时先来一句“各位领导”,准被认为“有病”。进门、入电梯、上菜、倒酒,女士、客人、长者优先,不会“首长您请”。宴请时一定为来宾、为女士祝酒,为女士干杯时男士还要全体起立。俄罗斯人把家宴作為最隆重的待客场合,席间,你无须客气,爱吃的菜请主人拨,爱喝的酒求主人倒。俄罗斯人不会假斯文,老友到我家做客,吃得盘底朝天,说明我的菜做得好,他吃得尽兴。

中国人讲究含蓄,待人处事真诚谦虚内敛;俄罗斯人热情奔放,豪爽勇敢,敢说敢做性格耿直。中国人见面都要握手表示礼貌,而俄罗斯人和朋友久别重逢,都要热情地拥抱。在宴会或者庄重的场合,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尊重,长辈也有亲吻晚辈的习惯,一般是亲吻面颊,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连续三次表疼爱。晚辈对长辈表达自己的尊重一般吻两次。与女性来说,拥抱亲吻,则是最普通的表达感情的方式,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些难为情,但对豪爽奔放的俄罗斯人来说则司空见惯。俄罗斯人忌讳用左手向对方表示友好,他们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神,一个是凶神、一个善神,左手恰恰就是凶神。不过,中国的佛教徒比较重视右手。比如,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说须菩提向佛陀提问的时候,就“偏袒右肩”表示尊重。但中国民间并不重视这个问题,当然也就没有这个忌讳。还有,“枪打出头鸟”是中国的一个成语,告诫我们在交往中不要出风头,但是俄罗斯人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这和我们有本质的区别。

俄罗斯男士要为女士,包括为妻子或成年女儿开关汽车门;他们的辈分观念不强,有个年纪与我相近的俄国老友,他的外孙女对他以小名相称,对我则称叔叔。

俄罗斯人直爽诚实,容易反目,也容易和解。他们容易相信人,对不熟悉的人一概先认定对方是诚实人,待之以诚,只有通过交往发现此人爱撒谎,才对他失去信任。他们富有幽默感,往往一句玩笑就化解了人际关系的紧张气氛,亲朋相聚,笑话不绝。

俄罗斯人有不少独特的习惯,如果你说最近已很长时间没生病,他们一定让你用指关节在桌子等木制品上“笃笃笃”连敲三下,头向左扭,往肩后“呸呸呸”连吐三口;隔着门槛不能握手,否则好友也会反目;倒酒倒茶时不能翻腕朝外倒,否则喝了准得病;他们喜欢奇数,“13”除外,特别喜欢“7”。

俄罗斯人不好奇但爱管“闲事”,少有两人相骂万人围观的情形,也难遇孜孜不倦打听隐私的邻居。

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东西就是“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文化”。了解俄罗斯,就不能不走进俄罗斯文化。而要真正理解中国,理解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中断文明的最好方式,也在于解读、亲近它的文化。无论是战略协作伙伴,还是“世代友好”,两个大国的交流合作,离不开彼此文化的浸润沟通。

60年前,俄语是中国最热门的外语;60年后,“汉语热”在俄罗斯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俄罗斯学者斯特罗尼在俄罗斯《政权》周刊上撰文说,在过去的1个世纪,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学习过苏联,如今,中国的经济腾飞给了俄罗斯许多启示,也值得俄罗斯人好好学习。

俄罗斯是个充满音乐和艺术的国度,人们一踏上俄罗斯这片土地,就会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

自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这片热土诞生了无数用血肉乃至灵魂创作、演绎音乐的艺术家。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艺术家的作品深沉宏伟、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中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它们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

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令人深思。除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外,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俄罗斯的专业音乐教育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都是世界级的音乐学府,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上述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按人口比例计算,俄罗斯青少年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除此之外,各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经常举办的普及音乐会和专题音乐会,也极大拓宽了普通民众的音乐视野。

世界因差异而美丽,人文景观因差异而丰富。文化差异不会成为中俄关系的障碍,它将促进友好交流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人手不够 ——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隔离墙——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鸿门宴”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