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生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 南昌 330096)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对于环境的影响,当前环境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尤其是降雨集中和不均匀,容易导致河道水位超过警戒线,超历时水位的洪水日趋频繁,因此国家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时,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强。江西省中小河流众多,属于太平洋季风气候,降雨集中和频繁显得更为突出。江西省中小河流工程的河道断面尺寸、涉河、穿河建筑等在设计和施工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工程项目存在较大的原发性缺陷,同时涉河工程的运营管理缺陷,对中小河流的安全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研究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中小河流的顺畅流通起着较大的作用。
江西省河流存量较大,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分布,根据调查可知,中小河流的数量和流域面积分布见表1。
表1 江西省中小河流分布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尤其是经历“98洪灾”之后,国家对于主要江河的治理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因此大江和大河的防洪抗灾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然而,对于数量多、分布广泛的中小河流,尤其是水系发达的江西省,由于国家的投入不足和重视力度不够,面对洪涝灾害时存在着“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问题。
鉴于江西省中小河流众多,治理存在较多问题,基本情况如下。
(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江西省整体属于多山地区,河流存在较大的坡降,汇流时间较短,存在洪水较大的涨落。对于江西省境内的诸多中小河流,尤其是河流沿岸的县城、城镇和农田地区的防洪设施存在建设乱、标准低和维护运营不善的问题,使得较多的中小河流不设防,因此在遇到洪水灾害后则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隐患。
(2)河道萎缩严重。随着江西省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这使得部分中小河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经济的发展向河流要地现象较为突出,使得大量不合理的采砂和拦河障碍得到建设,违章建筑甚至向河道倾倒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对中小河流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河道严重萎缩,造成行洪能力降低,存在较大的洪水灾害威胁。
(3)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江西省的中小河流较多,受到当地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境内许多中小河流的治理资金面临较大的缺口,尤其是山区的一些村镇,对于中小河流防护最多的则是沿河村民建的护坎,然而却存在着分布零散,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总量和人口的快速飞升,沿河两岸的村镇规模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河道的防洪安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穿越村镇的中小河流面临更为严峻的防洪保安全形势。
(4)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已经成为国家公共服务重点和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为了贯彻中央对于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河流重视的精神,需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针对江西省中小河流,以防洪为主要的治理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小河流治理的任务和方案,申请国家财政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倾斜,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的需要,同时对于中小河流的全面系统治理也颇有益处。
江西省中小河流分布广泛,相应的治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当前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主要为加长、加高和加固围堤结构等;同时为了节省征地费用,河堤和护岸多采用挡土墙的形式,因此造成河流渠道化的现象较为明显。对于河流生态治理方案的选择与投资具有较大的关系,往往容易忽略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长期下去则会破坏中小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对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可知,目前江西省河流治理存在以下问题。
对于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而言,治理理念存在较大的问题,具体如下。
(1)片面重视防洪功能。对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当前存在着过度重视防洪排水工程,甚至成为当前河流治理的唯一目标,对于河流的其他功能考虑较少甚至不考虑。
(2)水资源开发过度。江西省整体经济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水资源被视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商品进行开发利用,如过度修建水电站或引水闸,这会造成城镇和工业用水占用较多的生态用水,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3)对河流生态工程认识不足。针对江西省的中小河流存在以下的生态功能,如提供生物栖息地、调蓄水分、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等等,这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甚至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如果对于河流的生态功能的重视度不够,则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往往忽视其生态功能,甚至破坏河流原有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对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在治理措施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加长、加高和加固河堤。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为了满足河道行洪排水的需要,河道断面存在着过度切滩疏浚、拓宽断面的问题;对两岸空间受限制的河流,则采用加长、加高和加固河堤的方式进行处理,对原有河道的生态功能则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仅仅把河道治理作为防洪治理。
(2)对河床河岸进行硬化处理。对河岸河床进行硬化处理,则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①中小河流治理的设计中,通常采用大量混凝土或浆砌石来提高河道的抗冲刷能力,这虽然能够有效减少河流渗漏损失,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河道渠化问题。对河床河岸的硬化处理,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相对于乔灌木绿色护岸缓冲带,混凝土和浆砌石护岸对河道垃圾的拦截、雨水的净化功能大大减弱,造成河水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②硬质护坡、护岸的建设,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循环,对岸边植物的蓄水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对河岸的储水行洪造成较大的影响。③硬质护坡护岸对河岸生物的栖息地造成较大的影响,河流原有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得生物种群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威胁,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失衡。④混凝土、浆砌石护坡护岸等,容易吸收热和光,使得河水温度升高,形成有益于病菌和蚊虫滋生的环境,对于河边人群的生存产生较大的危害。
(3)河流景观简单化。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多注重防洪排涝能力的设计,对于河岸景观的规划则考虑的较少,使得景观规划单一,单调乏味,对于河流的生态廊道和绿色休闲空间的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小河流治理对缓解和解决洪涝灾害、提供清洁能源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增长。同时治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造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果对河流生态重视不足,则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更为科学、生态的的河流治理方案。
对于江西省的中小河流的治理,防洪设计对于区域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防洪功能的增强,应综合考虑防洪与资源、景观和生态功能相结合的特点。确保河流生态用水、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合格后排入河道。同时兼顾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防洪效益。在治理过程中,给予生态环境充分的重视,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
和谐的生态环境离不开自然健康的河流,其中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而在中小河流的实际治理过程中,需要重视流域的生态平衡,对河流治理的规划不能仅限于河道和河流两岸,而是综合流域整体环境,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保护河流的生态用地平衡。
江西省中小河流治理的重中之重是河流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这也是社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对于水土保持的治理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措施。重视水土流失在河流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或增加河流深入土壤的量,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机会。减少水土流失量,对于水库、河流和护坡的淤积具有较大的缓解作用,这对于水库的运行年限和使用寿命均有较大的增长作用,提高中小河流治理的经济效益。提高护岸、护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坡或泥石流灾害对中小河流行洪能力的影响。
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不仅对中小河流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河流汇入的大河流的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江西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平衡均有较大的影响,这对江西省中小河流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河流的治理,需要根据实际的行洪需要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兼顾流域生态的平衡,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和措施,坚持生态平衡的理念,不仅能够有效防御洪水,同时也能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小河流治理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