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民
金融再开放的核心理念是,打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再开放的目标。
中国金融业在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一方面,银行业的发展。2016年,最赚钱的前20家大银行中,中国有9家大型银行入选,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占全球资本市场的11.3%,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债券市场、第三大保险市场。2011年,中国的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率为45%,2016年上升至65%,提高了20个百分点。虽然这一水平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明显落后于日本、美国,甚至远落后于韩国,但是增速很快。
相对于庞大的资本体量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国际化程度与之并不匹配,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我们资本市场的要求。
第一,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就银行业而言,即使是最高点2007年,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比重也仅为2.36%,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26%。2016年QFII持股数量占A股比重仅为1.15%。2017年,境外机构在国债和金融债市场占比是44%。只有保险业,外资保险在中国保险业中的占比稍高一些,最高点是2015年的数据,6.9%,2016年降到6.1%。很明显,这个数据是不理想的,因为中国在开放的同时,在准入、股权、产品、范围、监管等方面,还是设置了很多条款,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
第二,中国的债务水平总体偏高。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高债务水平可能导致金融风险。日本、泰国、美国、西班牙,分别在债务达到220%、180%、180%、120%时发生了金融危机。200%的债务线是一个国际警戒线。中国现在超过了200%,但是我不认为中国会出现金融危机,因为这有结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流动性支持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债务高、资源效率低却是一个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问题。十几年前,1块钱人民币的贷款可以生产1块钱新增GDP,但今天要4块钱的贷款才能增加1块钱的新增GDP,贷款的效率降低了75%以上。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贷款的依存度还在上升。效率低表明市场竞争、市场结构和市场制度不完善。
此外,中国还有世界最高的储蓄率,如何配置高达46%的储蓄率,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同时,一个重要变化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人均收入上升,服务业上升制造业下降,金融业如何服务新时代经济发展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业需要新改革、再开放。
第一,开放金融市场准入,这是基本问题。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第二,广泛开放金融业务。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第三,金融服务开放。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对外商投资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
第四,资本市场开放。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2018年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第五,银保监会推出最新开放政策,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我们放开金融市场,放宽外资机构设立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让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还应该要看一下金融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情况。通过比较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市场依然是银行业为支撑的。
第六,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统一外资持有上市和非上市两类证券公司股权的比例,完善境外股东条件,明确境内股东的实际控制人身份变更导致内资证券公司性质变更相关政策。
第七,中国要建立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措施包括加强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监督和金融监管双重监管;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系统,实现风险监管的定量化和程序化;完善监管法律体系。
最后,建立健康、有效、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市场化资源配置、丰富资本市场层次、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完善金融监管。
总的来说,经过四十年的开放,中国金融业强劲增长,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新金融要求。通过金融再开放,可以促进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确保金融结构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创立中国特色金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