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浅析

2018-08-11 09:16刘雨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刘雨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理念,将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生活化,变得通俗易懂,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强化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73-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发掘生活教学素材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需要在教学素材的准备阶段,积极搜集带有生活元素的内容,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具体来讲,教师可将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案例作为教学辅助素材,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亦或者将课文内容进行变通,用生活化故事取代之,但需要保证教学知识点的一致性。如在教学《你好!新年》这一文章时,笔者在进行新课讲解的过程中,会首先为学生播放我国春节的一些习俗,放鞭炮、点花灯、贴对联等,通过这些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特点的知识点讲解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布置教室,教学环境生活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四面墙,抬头见黑板,低头背文章。如此的学习环境略显压抑、呆板,毫无生机可言。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童年时期,如此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环境,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可倾听全班学生对改变教学环境的看法,然后综合全班学生的意见对教室进行重新布置打扮。要打破教室的原有格調,在墙壁上贴上一些花草、小动物、风景等图片,并在黑板四周装饰花边。此外,也可在教室内开辟一个“植物角”,摆上一些芦荟、绿萝、仙人球等绿植,让教室充满生机。同时,可安排学生负责管理植物,并把浇水、修剪等工作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在课堂上汇报讨论,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在如此的课堂环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在了解生活的同时展现了个性,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水平,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十年后的礼物》这一课文讲述了一个“大音乐家十年前答应送守林人女儿礼物,十年后女孩果然收到礼物”的故事,这一故事带有一定的生活色彩。在进行这一课文的教学时,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请学生回忆生活中出现的诚信故事。学生发言踊跃,纷纷讲述了自己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学习了《十年后的礼物》这一课文,学生很快懂得了这一节课的诚信主旨。这种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类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并理解课文内容的举措,较为有效。

四、运用生活教学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写作在规定的时空内完成的做法,在时间上给学生以查阅资料、调查生活、接触社会的余地;在空间上走出教室,走向图书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开发生活资源,去亲身体验生活,逐步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审美情感体验,学会把真善美的感悟提升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写作表现真实的自我,真正成为心灵的窗口。教师要善于将课堂进行延伸,根据小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体验经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同时,教师要努力构建充满生活场景的“第二课堂”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五、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如此,才算得上是实际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街道,用眼睛去细心观察街边发布的广告语中存在的不规范用字的信息,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纠正。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字知识,使其能够提升书写的规范性。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教学级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

六、语文作业生活化

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某些教师保持以往的思维观念,习惯布置抄写、背诵课文等作业。诚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知识,但是长时间会让学生生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开展生活化教学要求将生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作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若要布置短期性作业,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观察、记录生活中有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情、父母朋友生活中的事情及个人的情绪变化等,用语言表达出来。若要布置长期性作业,语文教师则可安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现象及大自然中的现象。比如,学生可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将种子种下去,每天都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做好记录。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再安排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汇报作业成果,这样能让学生对大自然赋予生命的真实意义有更加真切的感受。

结语

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生活才更有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优化教学,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活力,也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9):40-41.

[2]孙海英.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思考[J].课外语文,2015,(6):162.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