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
摘 要:2017年,在国内,媒介融合的呼声席卷了大多数媒体,在各个传统媒体中更是普遍。传统媒体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进行转型,尝试着进行媒介融合,以此来继续生存。然而理论上的融合在实际环境中频频受挫,这将引发我们的思考,在未来,新旧媒体的发展真的会共生共融吗?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共生共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普及可谓是遍地开花,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发展已是危机重重,先是受众的大量流失,接着是广告客户的锐减,随后从市场这块大饼分得的份额也是越来越少。针对新旧媒体的竞争,乐观的人会说:“新媒体虽然占有传播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会就此消亡,最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会达到共生共融的状态”。而悲观的人会说:“接触传统媒体的都是老一辈人,而网生代的年轻人几乎只接触新媒体,网生代的下一代更是如此,随着接触传统媒体的老一辈的离开,传统媒体也将会走到了终点,而我们的社会将会正式进入新媒体时代。”乐观者会列举历史发展的规律来论说共生共融的合理性,而悲观者则从现实环境来分析媒介生态。我则倾向于后者的观点,悲观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它可以让传统媒体认识到媒介发展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寻找出路。下面我将主要从符号型态和受众两个方面,讨论新旧媒体为什么不会走向共生共融的媒介生态。
一、媒介符号型态关系的变革
面对新旧媒体的差异,我们要明确两组新旧媒介之间不同关系:第一组,电视广播与报纸的新旧关系;第二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旧关系。两组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媒介的符号型态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分析电视广播媒介和报纸的关系。电视,这一媒介的主要符号型态是视频符号,广播的主要符号型态是音频符号;而报纸的主要符号型态是文字符号。这几种符号型态之间的关系是互补不重复的关系,所以尽管电视广播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要优于报纸,但是仍然取代不了报纸的文字符号作用。电视和广播重在形象思维,偏向于感性,思考的程度是比较浅层地;报纸重在逻辑思维,偏向于理性,所引发的思考属于深度类型。受众在选择媒介时也会考虑到思维方式的平衡,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转换,从而选择不同思维方式的媒介。媒介符号型态的不同使得广播电视和报纸各具魅力,媒介偏重的思维方式也使得它们各有所长。正是这才这样,现在才呈现出电视广播与报纸共同存在的媒介图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驱使下,媒介发展速度不会总是只按照一个定值发展,新媒介出现的周期也在缩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旧关系,则与电视广播与报纸的新旧关系有些不同。新媒体的符号型态包含视频符号、音频符号、文字符号等不同型态,几乎囊括了传统媒体所有的符号型态,这一组新旧媒介的关系就不再是互补不重复,而是包含关系,准确的说是,新媒体的符号型态包含传统媒体的符号型态。这就使的新媒体将多重媒介魅力汇集于一身。当多种媒介符号型态汇集在一种媒介中时,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包含多种符号型态的媒介具有相对优势,被受众选择的机会也会高于单一符号型态的媒介。另外在受众选择媒介时,还有一个省力原则,而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新媒体的使用会更快捷方便,会成为受众的首选。例如移动手机上具有各种符号型态的信息,使用方便快捷;而報纸的符号只限于文字和图片,在选择媒介时,自然是移动手机更方便,更符合省力原则。新媒体除了具有多种媒介符号型态之外,还体现多种思维方式,兼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认识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的符号型态的关系。
通过仔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新旧媒体的关系是不同的,前一组里,电视广播与报纸的关系是符号型态的优势互补;后一组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前者包含后者的符号型态。当媒介的符号型态为互补关系时,新旧媒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各自占有不同的受众群体;由于受众不同需求的存在,在发展过程这种类型的新旧媒介可以共同生存;而当媒介符号型态的互补关系变为包含关系时,新媒介集中各种优势于一体;而受众总是出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功能的媒介,当出现了包含多种功能的新媒介时,受众就不用再为选择何种媒介而烦恼,多功能多符号型态的媒介自然就成为受众的首选。这样由于旧媒介的功能和符号型态的单一,就会在受众选择的过程中慢慢地被淘汰掉。
另外新旧媒介共生共融的规律,不能适用在现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媒介发展速度的影响。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的发展,媒介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近10年新媒体的野蛮生长就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将媒介的发展绘成函数图像,我们会发现,媒介的发展速度呈现幂函数曲线趋势,前期发展缓慢,随后奇点到来,曲线陡然上升,媒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现在的时代就处在这个奇点上。媒介发展速度的改变也影响着媒介更替的速度。在从前,媒介更替速度慢,媒介间的交集就越多,共生共融的机会就越大;反之现在,媒介更替速度快,旧媒介消亡的的速度也会变快。所以在媒介历史的进程中,新旧媒介朝向共生共融的规律发展,只能适合电视广播与报纸这样可以互补的新旧媒介,而不适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这样具有包含关系的新旧媒介。
二、受众是媒介的生命值
在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符号型态关系后,我们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就是受众。不可忽视的一点,受众是媒体的经济命脉,无论是收费信息还是广告收益,都需要拥有大量的受众。所以对于媒体而言,受众就是市场,占有了受众的注意力,就是占有了市场。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电视广播和报纸受众占有情况,在年龄上的差异不会特别悬殊,但是新媒体快速发展之后,这一差别就变明显了。在21世纪成长起来的00后,是名副其实的网生一代。网生代的年轻人几乎只接触新媒体,网生代的下一代更是如此。从目前的受众占有情况来看,新媒体占有了年轻受众市场,传统媒体占有着部分老年受众市场;而随着老年受众的离开,受众市场将由年轻受众和新一代更年轻的受众组成,此时将会是新媒体的时代,留给传统媒体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少。从受众占有这一现实情况来看,或许对于传统媒体我们真的不能太乐观。在未来,或许我们不会看到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共生共融的媒介图景。
三、媒体人的反思
但是共生共融的规律是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呢?不全是,共生共融的规律虽然在新旧媒介上不适用,但却是很适合新旧媒介中的媒体人。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具有权威和公信力,而这些来自于传统媒体人的专业主义和新闻理想,是他们成就了传统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而新媒体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群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使命的媒体人。传统媒体人与新媒体人具有优势互补的交集,传统媒体人擅长做精致的内容,而新媒体人擅长于新技术。所以,共生共融的规律适合于媒体人的发展,这也为传统媒体需找出路提供了机会。
按照上文分析,传统媒体的发展会慢慢走向终点,那么需找出路就成为传统媒体人的头等大事。思路分为两步,转型和建立版权。两者都是聚焦新媒体技术优势。转型是向新媒体转型,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的技术优势,重构媒体影响力,利用传统媒体本身还有的公信力,争夺受众资源。将传统媒体擅长的内容卖给缺乏优质内容的新媒体。第二点,建立版权,建立网络上的版权。通过自毁程序的嵌入内容,以技术对抗技术,是受众版权意识增强;打出更好服务的牌,设定最惠订户待遇,以优质信息回馈受众,吸引受众。通过向新媒体转型和建立版权,使传统媒体人重获力量,形成新媒体人与传统媒体人的共同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