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区案例:让“树杆”站起来

2018-08-11 09:16罗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罗洪

【摘 要】观察时间:2018年4月观察地点:沙池区观察对象:中四班幼儿观察要点:1.探索如何让“树杆”站起来的方法。2.在探索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3.在探索过程中同伴之间能否积极交流合作。

【关键词】“树杆”站起来;回应支持;案例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51-01

游戏背景:

玩沙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游戏,沙子的流动性和可塑性能使玩沙游戏变化多端,乐趣无穷。为了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有新的探索点,我们在玩沙工具中添加“PVC”管和“竹筒”等材料,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给予幼儿创造的空间。管子的投放很受孩子们的喜欢,本案例来自幼儿在玩沙过程中观察到新的探索点。

镜头一:“树杆”怎么站不起来

【观察记录】

晨间户外游戏时间,一群孩子根据前一天预约的活动区来到沙池换上玩沙服装,三三两两在一起玩沙,有的在建城宝,有的在建公园玩得不亦乐乎。涛涛和新新忙着建公园的“亭子”、“花”、“树”看上去还真有点小规模,新新说:“公园这些树太矮了,要是能种上一些高的树就好了,在一旁的我顺势说:“是呀,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种高一点的树?”于是新新起身走到放材料架前看了看,发现今天材料架上有多出几根PVC管,他兴奋极了拿了两根PVC管跑回来,“快看这管子这么长我们把它当‘树杆,试试这个长管子能不能站起来吧”,于是涛涛负责扶住“树杆”,新新负责把“树杆”的底部埋起来,新新用铲子一勺一勺地把沙子挖起来铺在“树杆”的底部,然后用铲子拍拍沙子,新新拍了几下后开始直接用手捧沙子,再用手直接拍沙,涛涛也想去帮他,新新说“你别动,扶住‘树杆”,说完就去找来一颗小树枝(带叶的塑料树枝)插在管子的顶端,小树枝插上顶端还真有点像树。又过一会涛涛还是把手放开,“树杆”没有站起来倒了。

【分析解读】

1.游戏中幼儿发现一棵棵小树枝太矮,想种几棵高一点的树,因此引发幼儿到材料架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当发现今天的材料架上有几根长长PVC管时兴奋极了,于是突发奇想把PVC管当“树杆”(PVC管是老师新投放的材料),说明孩子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找来替代物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进行尝试。

2.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玩沙经验,他们会通过堆沙、拍沙等动作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对于如何让“树杆”站起来,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埋住管子的底端的方法,但是沙堆到哪个点幼儿还没有经验,所以没有成功。

【回应支持】

教师投放的新材料,引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把长长PVC管当“树杆”,在分享过程中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树杆站不起来呢?”涛涛说:可能“树杆”太高站不住,晨晨说:“下面沙子太少,手一放开树就倒了”洋洋说:“沙子是不是要堆高一点才会站得住”,“你们都说的很好,下次游戏时再试试怎样让树杆站起来吧”。

镜头二:“树杆”终于站起来了

【观察记录】

晨间户外活动又开始了,新新、晨晨、涛涛根据昨天傍晚预约的游戏区早早的来到了沙池,新新对同伴说:“今天我们来建公园吧,你们搭亭子、滑滑梯,我还是种高高的树吧”,涛涛、晨晨异口同声的说:“好吧”,他们商量后各自去搬材料动工了,新新又像昨天一样搬来长长的PVC管当“树杆”并在顶端插上一根小树枝,右手扶“树杆”左手用铲子把“树杆”周围的沙子拨到一起后用铲子轻轻地拍着沙子,过了一会新新想慢慢放开“树杆”试试能不能站住,可是“树杆”向新新手的这边慢慢倾倒下来,这时新新说:晨晨快过来帮我,多装点沙子过来,于是晨晨找来翻斗车装来了一车的沙子倒在“树杆”下端周围,涛涛也过来帮忙,他们一起将沙子沿着“树杆”向上堆起来,沙堆慢慢地高起来了,新新轻轻地松开手,“树杆”终于站起来,几个小伙伴欢呼起来,“快看,我们种这么高的树站起来了”,“树杆”站起来引来一群孩子们的围观,他们一时对“树杆”站起来挺感兴趣的,有的孩子也去找来PVC管当“树杆”开始忙活着。

【分析解读】

1.这次新新仍然对PVC管当“树杆”感兴趣,于是继续尝试探索让“树杆”站起来。刚开始新新独自一人尝试仍然没有成功,于是意识到需要同伴的帮助,因此有了合作需求,在大家共同合作下“树杆”底端沙堆得高高的,最后终于成功让“树杆”站起来了。

2.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一些经验,知道想让“树杆”站起来,就要在“树杆”底端的沙子堆得越高越稳的道理。

【回应支持】

要让“树杆”站起来,除了要挖沙、堆沙、拍沙使沙堆更紧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索点——沙堆的高度决定“树杆”更稳地站起来,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发现沙子埋的点越高,“树杆”站立的成功指数就越高,这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在分享活动中,我让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在玩沙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我问:“新新为什么这次树杆站起来了?”,新新说:“开始我一个人堆沙,还是不能让树杆站住,我发现下面的沙子太少了,就叫晨晨过来帮忙”,晨晨说:“我用翻斗车装沙子这样装得比较多,沙堆的越高“树杆”才能站起来”,“你们都有动脑筋,大家一起合作最后终于成功”。

镜头三:插进粗管子里也能让“树杆”站起来

【观察记录】

让“树杆”站起来的成功场景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他们一时对PVC管当“树杆”也产生了较大兴趣,今天昊昊也拿来一根长长的PVC管也在顶端插上树枝(带叶子的塑料树枝),他踮着脚用力地将“树杆”的一头向沙池里插,同时也在“树杆”的底部堆了些沙子但是没成功,这时他看到旁边的斌斌拿着一根又短又粗的管子放在沙堆上,用铲子挖沙子装进管子里,昊昊灵机一动捡起倒下的“树杆”对斌斌说:“我这根细的“树杆”插进你的粗管子里去可以吗”?看看能不能站起来”,斌斌抬头看了看“树杆”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昊昊将“树杆”插入粗管子里,想把手松开可是“树杆”有点倾斜,昊昊对斌斌说;“你扶着“树杆”我来装沙子”,昊昊一边用铲子挖沙子往粗管子里装,一边用铲子压管子里的沙子,试图让装进粗管子沙子压紧,慢慢地粗管子的沙子堆到凸起来,昊昊说:“斌斌现在你把手放开看看,”果真“树杆”稳稳地站住了。昊昊的成功让他们狂喜:“老师快看,我们这颗树杆插在粗管子里也能站起来了”。

【分析解读】

兴趣是幼儿游戏的内动力,让“树杆”站起来的游戏,引发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昊昊通过自己尝试用堆沙的方法让“树杆”站起来失败后,他看到旁边玩粗管子的斌斌,产生了想把“树杆”插进粗管子的念头,于是两人开始合作,最后让“树杆”稳稳地站住了。其实这是一个套筒的原理,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并获得成功,幼儿自己的探索过程就是在寻求方法的过程,这比老师直接告知方法更能让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

【反思与感悟】

玩沙游戏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形式,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是幼儿的游戏的观察者与支持者。教师投放的新材料引发了幼儿玩让“树杆”站起来的探索行为,他们会通过挖沙,堆沙,拍沙等动作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沙堆埋到哪个点,是需要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中积累经验。

《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从片段一“树杆”站不起来——片段二“树杆”终于站起来了——片段三不一样的方法也能讓“树杆”站起来。这三个片段中看得出幼儿能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探索中积累经验,说明孩子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耐心观察幼儿主动探索的行为,给予幼儿成功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追随幼儿,有效支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幼儿游戏的价值。遵循“幼儿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3]黄锐, 都艳茹, 马佳.主题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