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94-01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人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有情感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索的多种功能,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昂扬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進教师活动积服的过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充分调动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激发,思维就会变得活跃,情绪会变得高涨,有利于学生探究交流。
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人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背影中的浓浓两犊之清;曹操观沧海的壮志奇悄;“但便卢城匕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一腔报国之情。怎会不让学生怀然心动。而有所悟呢,只要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出作者情感。
2.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教师应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有生气
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葺勃不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
1.书,让学生自己读。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索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我在学习中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援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间,这既是学生认识的进步,也是学生思维的粼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娜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间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发表意见的空间,以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3.话,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5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三、有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
四、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厂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索,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我想作者留下空白也i午就希望读者去大胆畅想。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空白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继续续写故事。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就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研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人到“创造性的世界。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焕发艺术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