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喆 朱心笛
摘 要:儿童的积极人格培养以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为导向。以积极人格培育方案为载体。针对父母儿童两大群体、通过我们的个性化培育课程。给孩子心理健康的同时,也注重孩子未来的社会性发展情况。根据一系列的课程培育,全方面的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关键词:儿童;性格养成;天赋
引言:儿童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促进儿童积极人格培育刻不容缓。
一、什么是儿童积极人格
“人格”一词醉西湖来自于拉丁文,原指一个人在生活的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20世纪3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开始广泛研究人格,心理科学从而迅速发展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人格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北美兴起了全人教育,主要目的是是促进人的整体发展,倡导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发展。经过科学分析,幼儿人格结构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15个特质(聪慧性、自主进取、探索创新、文艺兴趣、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诚实知耻、同情利他、合群守礼、情绪稳定性、情绪敏感性、精力充沛、善交际、乐观开朗)构成。在这些特质中根据教师评定量表进行重要性排序,最终显示幼儿阶段积极人格发展的特质为:认真尽责、自我控制、诚实礼貌、合作交往、自主进取、自尊自信、情绪适应、同情助人、探索创造。[1]
二、积极人格培养的学术方案
关于儿童的积极人格培养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和三个层级。两个层级分别是:儿童个体和家庭团体。
1.儿童个体
我们将儿童的培养过程分为测试,设计方案,课程训练三个层级。以3-岁儿童为例,经过科学分析,幼儿人格结构由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15个特质(聪慧性、自主进取、探索创新、文艺兴趣、认真尽责、攻击反抗、坚持自制、诚实知耻、同情利他、合群守礼、情绪稳定性、情绪敏感性、精力充沛、善交际、乐观开朗)构成。在这些特质中根据教师评定量表进行重要性排序,最终显示幼儿阶段积极人格发展的特质为:认真尽责、自我控制、诚实礼貌、合作交往、自主进取、自尊自信、情绪适应、同情助人、探索创造。这些特质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天赋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更加清晰的明确个人兴趣的方向,确定人生的目标。[2]
2. 家庭团体
家庭团体训练致力于让家长融入于课程训练中,让家长反思个人在家庭教育中的方式方法,学习更加完善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家庭教育讲堂课让更多的家长互相沟通并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有助于探索更优更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
三、儿童积极人格培养社会趋势分析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各种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儿童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情感表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过度保护或溺爱,另一种则表现为漠视,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接受教育和社会影响而逐步习得的。学前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奠基阶段,3-6岁的幼儿期则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儿童人格的发展就是满足儿童各种社会性需要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和方法,学习这個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的人格培养。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中国新生婴儿数量开始开启了高速增长模式,未来新生婴儿数将保持甚至提高目前的高增长率。
据人民日报发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的讲话,始终把儿童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我国有2.3亿儿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也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和支撑。[3]全社会都要树立一切为了儿童的理念和道德。推进儿童健康服务的优先供给。伴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儿童健康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这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尽快解决。要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儿科岗位的吸引力,逐步解决儿科资源短缺问题。要把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思路体现在儿童卫生工作中,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拿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多措并举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打牢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济飞速发展,快速的经济发展要求着各行各业培育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群。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且在社会中站稳脚跟,作为未成年儿童家长的人群将注意力极大的投入到青少年一系列硬性能力的培养上。从智力方向上的例如数理化应试教育到非智力方向上的舞蹈美术乐器等能力培养,使未成年群体在接受学校教育后依然不得不奔波于各类培训课程继续学习,疲惫不堪。然而从根本上来看,儿童若想在一生中发挥出个人的潜在能力,需要将儿童的健全人格培养作为首要目标。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人格教育运动,以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全面发展。我们国家则于1999年将心理学列为我国2001-2015年优先发展的18个基础学科之一。近二十年来,我国不断涌现出一大批针对幼儿人格特质培养的实证研究,认识到人格发展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今的市场范围内,大部分的早教课程存在着仅仅是简单玩乐,难以与普通幼儿园托管班区分的特质,使家长花双份钱得不到想要的成效;且大部分早教课程从国外引进,难以完成本土化去适合本国的国情和社会特点。我们的儿童需要一份专属的,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专业心理学积极人格培养体系。[4]
参考文献:
[1]杨丽珠. 3-15岁健全人格培养研究[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5.
[2]廖春红.九型人格[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10.
[3]立群. 儿童的积极人格养成[N]. 人民日报,2015-06-12(第二版).
[4]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刘丽译. 北京:南海出版公司,2014.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