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73-01
在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最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人文精神起到关键作用。当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行创新是新时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教与学围绕着考试转的模式上,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很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谈不上创造力;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只注重了考试成绩的硬性评价,疏忽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地学成了传统的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了影响;在教学中,教学的两个主体在观念上的迥异导致小学语文教育似乎很难具有创造性发展的效果;教学方式的滞后,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语文课程向其他学科的拓展与延伸,导致学习方式上不能达到融会贯通;语文教育的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锻炼;体验性教学虽然一再被倡导,但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缺乏课外的锻炼与实践,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方法
1.读、写结合法创新研究。
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一是感悟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研习课文用语的精妙;二是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内容,领略文采的精华;三是联系生活实际,扩展阅读空间,感受生活语言给人带来的快乐。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級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2.培养口诵心维、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边自读,一边自听、自品,这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熏陶感染,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学生要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接受语言材料的全息刺激,目视、耳闻、心维并用,符号的、语音的、语义的、表象的、观念的、情感的等各类信息以不同的代码形式,经不同的输进通道同时摄进,促使读者调动已有储备能动地进行快速整合、立体感受,通过“相似联系”,取得“个性化”的体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在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
3.朗读训练与指导创新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怎样才能让这种兴趣与能力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评价的方法。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摆脱教学低效率的有效办法。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如何加强平日诵读的评价呢?由于这些孩子不认识字,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同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四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抽生读,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听得认真?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听的积极性。“小老师”教读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来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