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升
【摘 要】同课异构指同样的教材内容,在固化的课堂时间里,通过不同类型的讲述,活动多样化教学效果的教育现象,同课异构有着不同的可能,不同的教師教学的模式有所差异,学生的课堂关注点有所偏移,这些都会使得同课异构的情况发生,除了客观性的干预条件,还包括教师主观调节的内容,教师摒弃传统的固化模式,在同一节课上,利用多维的形式,构建趣味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率,也是目前同课异构常见的景象,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枯燥,同课异构中,教师改变墨守成规的想法,提出同课异构的创新观点,使得数学课堂又枯燥转化为趣味,由抽象转化为直观、由固化转化为开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01-01
引言
教学并无定法,同课异构应是不同的教学优化体现,与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同课异构应打破课堂的呆板模式,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内容,只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有机会全神贯注地参与数学的思考,集思广益碰撞智慧的火花。同课异构契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以辩证思维发挥出同课异构的价值,改变固化的课堂模式,在同课异构模式下,衍生独立的思想,焕发数学的生机。
一、提问的同课异构
由于数学的性质,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次数较多,其中的问答内容几乎贯穿了数学的理论与实践。传统的提问过程中,教师通常依托教材,将一些基础的、重点的内容循序地导入问题元素中,学生的回答千篇一律,甚至套用固化的模板。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后即使能够回答问题,但自己对于问题仍旧一知半解,且提问中都是教师单向化的强迫,学生鲜少自己主动回应。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点”,学生几乎能一字不差的按照教材内容背诵出来,但学生真正的了解三角形吗?不尽然。还有的提问较为呆板,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能回答“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模式下,虽然也算是实现了课堂的互动,至少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但互动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同样以三角形为对比,同课异构下,教师抛出与学生有关的问题:“今天某位学生身上有三角形,谁能找出来?”原来学生佩戴了红领巾,红领巾就是三角形的,还有的学生身上的配饰或者衣服上的图案有三角形,大家都乐此不疲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再次提问“班级里有三角形,谁能找到更多的三角形?”学生们发现了流动红旗、教师的三角板、课桌支架等,再拓展到生活中“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三角形?你觉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教师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次的问题提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讨论。同课异构模式下,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认知的同课异构
认知的同课异构即是教师认知的不同,也是学生认知的差异,每个人对数学的认知不同。数学的知识内容难以一概而论,我们不能说哪些教学方式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只能结合数学的教学反馈,从学生的成绩与课堂表现来分析,哪些教学形式更加的符合学生的心态,契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例如:同样是教学“位置”,一名教师通过口头讲述与思维联想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方格,以不同的色彩填充,以“红色在黄色的下方第二个格子里”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感官的触动利用数学描绘方位,另一名教师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座位,教师随意的指明一个定点(某学生),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说出自己在该定点的哪个位置,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坐标,很快理解“我在某某学生的往左移第三个位置”,反过来还可以说“某某在我右边的第三个位置”。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教学的成果不同。第一名教师利用平面教学,课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在实际中难以利用。第二名教师利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活跃度,学生对位置的理解更加深刻。反之,第一名教师利用颜色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本身就对鲜艳的色彩容易产生触动,能够快速的理解位置关系。第二名教师在游戏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在不恰当的引导下,也许一堂课结束学生对位置的理解还不够全面。
从辩证的视角来看,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不应凭借教师的主观臆测,同课异构也理应避免教师单向化的结论,也以学生为主,参考学生的喜好特征,整合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拓展的同课异构
数学的知识可拓展到生活中,也可联系前后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俗易懂的领会数学的内涵,明确数学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圆柱和圆锥可展开成为平面图形,若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角度出发,那么就可以迁移思维领会其面积公式与差异,还可以迁移到生活当中。例如:学生课桌上的水杯是圆柱,削好的铅笔是圆锥,从这些实物替代抽象的物体思维也不失为一种教学的好方式,同课异构中教师可利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重模式并用,使得学生接触的数学面更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同课异构是素质教育下,教师反思的良机,结合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同课异构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品质、思维模式,使得学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视野,拓宽思维空间,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小芬. 学以致用用以促研研以引思同课异构云南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后的行动[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3(Z2):6-7.
[2]刘海清. 精彩课堂魅力数学收获人生参加云南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感想[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3.
[3]黄秀丽. 小学数学两种导学风格的差异分析认识比同课异构片段的对比研究[J]. 新课程中, 2017(6).
[4]杜汶锦. 从六节同课异构课的对比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视频的分析与反思[J]. 探索科学,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