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素质教育与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素质教育与德育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方式方法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品德的内容说教而轻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塑造。
【关键词】素质教育与德育;品德内容;品德心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73-0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与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素质教育与德育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方式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存在方向模糊的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品德的内容说教而轻品德的心理结构塑造。
品德的具体内容是一定的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它是历史的、具体的。就实际的学校素质教育与德育而言,几乎是围绕品德的内容展开的。教育形式也局限于灌输 ,这种方式在过去信息渠道少,人们获得的信息量小的时代,是有很好的效果的,那是学生的思想比较容易经过老师的传输而灌进自己的脑子里,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可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已经不是老师说啥啥就对,大人说好他就好了。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却很长时间都没有及时地探讨社会的变迁给我们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内容的说教,致使我们的学生“口是心非”,“校内一套校外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现象日趋严重,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实际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體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例如,有人认为品德的基本结构为“知”与“行”,即任何道德品质都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也有人认为品德的基本结构为“知、情、意、行”,即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结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只是理论的出发点或观点不同,对品德结构的认识就不同,但它不为时代、民族或阶级决定,它是指作为个体心理现象的品德的形式而言的。在古代,“德”又与“得”相通,“德者得也”,《说文解字》里把“德”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所谓“内得于己”,即反省自我,端正心性,使个人内心具有善之品性。所谓“外得于人”,就是在内心确立正直原则、端正心性修养的基础上,身体力行,使内心的正直原则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端正内心修养,并身体力行,即为“德”。
那么怎样塑造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呢?首先,寻找出适当的道德行为途径。其中有两种理论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是来自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常模理论。这一理论假定了许多常模,如社会责任感、公道、平等互助等,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一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是由常模决定的。另一种是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就是对社会规则的性质、功能和目的理解能力的发展,公正观是一个核心概念。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采取行动的假设的框架,在具体的情境中,儿童青少年依据已有的“框架”寻找行为途径。其次,确定道德行为的计划。这里包括行为决策过程的描述,道德动机的激发和斗争。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归纳为如下的八个方面:(1)人的道德行为是由于进化使利他主义变成了可遗传的东西;(2)良心,即羞愧、罪过感、对上帝的恐惧激发起主体的道德行为;(3)强化和模仿;(4)对合作意义或人际关系的理解;(5)移情或同情心是利他动机的基础;(6)对那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物的敬畏和遵从,如对国家或集体的献身精神,对神的尊敬;(7)对自我完整的关心和对个人社会地位的体验。
接着还要执行并实施道德行为的计划。它包括设想各种阻碍和想象不到的困难。如克服挫折、抗拒诱惑等。这种成分的核心是自我力量或自我调节技能。一般来说,自我力量较强的人比较弱的人更少欺骗行为,因为自我力量强者具有信念的力量,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同学们的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不一定要从自身的信念出发。执行道德行为的计划的方法可以有:(1)理解:“理解”被认为是人文科学方法观的一个重要代表形态。素质教育与德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同样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学生就无法窥视到道德教育的最本质内涵,也无法塑造品德心理,因此也就无法达到我们素质教育与德育的最终目标和宗旨。(2)生活叙事:生活是素质教育与德育的源泉,生活即教育,生活即素质教育与德育。叙事是人与人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与方式,生活叙事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及道德体验。叙事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因为叙事过程中故事本身就蕴藏着内在的教育价值。由于叙事过程的“开放性”和叙事对象——“故事”本身的“多解性”,因此,“叙事给人们提供了教育人们和传达思想的有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