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唱研究

2018-08-11 09:09吴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

【摘要】徐沛东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词曲作家,其在漫长的藝术生涯中创作出了非常多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的作品,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包含着大量不同体裁和风格的声乐作品,不仅雅俗共赏,还具有深远的人文精神的影响力。因此,本文首先简介了徐沛东的艺术创作生涯,随后以《大森林的早晨》、《黄河渔娘》、《曙色》为例对其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研究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众多音乐人带来学习意义。

【关键词】徐沛东声乐作品 创作特征 演唱研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254-01

引言

徐沛东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贡献不容小觑,他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并在其作品中呈现着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特征,使得实际的演唱过程也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并向社会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对许多音乐人的创作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徐沛东的艺术创作生涯

徐沛东于1954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并在其16岁时担任首席大提琴手,而后于1976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在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歌舞团担任指挥和作曲,并在工作过程中多次担任大型比赛中的评委。他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并且曾有百多首作品获得过不同的奖项,而且其作品也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如为电视剧《雍正王朝》创作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这些作品广受大众喜爱和传唱,并且给许多音乐作曲人的创作带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徐沛东的声乐创作生涯主要受到成长环境、父亲、军营生活以及众多音乐前辈的影响与启发,使得其对音乐具有坚持不懈的追求与信念。

二、徐沛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徐沛东的声乐作品主要是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弘扬爱国情怀、赞扬和关怀人民生活,感恩亲情、向往美好爱情等角度进行创作的,在题材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并将时代、民族和艺术巧妙融为一体,使得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一)时代性特征

时代性是徐沛东声乐作品创作中一个显著的特征,真实反映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并巧妙运用作曲技巧等丰富了其创作风格。在改革开放中,他用朴实无华的辞藻,配之以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创作出了一首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声乐作品。例如《大森林的早晨》,这是由张士燮作词、徐沛东作曲共同完成一首较为清新优美的作品,词曲中充满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大森林中晨雾、流水、鸟儿等景物的描绘,并结合了欧洲作曲技法向人们展现出了时代发展中我国大自然的独特风采,表达了其对祖国大好和山的热爱之情。《黄河渔娘》描绘的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打渔姑娘仍奋勇直前为生活而坚持奋斗,并对黄河和生活的保持热爱之情。此首作品表现出了黄河的气势磅礴,并用e羽调的雅乐调式展现了对打渔姑娘的赞美之情。《曙色》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献礼,徐沛东用大量的戏曲风格讲述了大清朝灭亡之际各爱国人士对曙色来临的期待和渴望之情,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

(二)民族性特征

民族性是徐沛东声乐创作中的又一突出特征,不仅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融入声乐创作中,更向世人传递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运用独特的创作形式表达了对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热爱与歌颂之情,引导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重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在《黄河渔娘》这首作品中,便是充分融合了河南的语言发音特色以及当地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得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具有豫剧风味,不仅赋予了作品以更加豪迈大气的韵味,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例如还具有民族性创作特征的《曙色》,作为一种民族历史体裁的作品,徐沛东以大量的戏曲风格歌颂了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广大爱国人士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怀,更向我们传递着强大的民族精神。

(三)艺术性特征

艺术性创作特征常常体现在声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等方面中。在徐沛东的声乐作品创作中,他常以不同的创作技巧赋予了音乐更加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最终的作品蕴含着不同的艺术韵味。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是用其超高的专业水准,在结合传统音乐创作理念的基础上,有效融合了现代化的词曲创作理念和自己独特的创作想法,向人们展现出他对艺术和生活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在《大森林的早晨》作品中,便是利用简单自然但又丰富的伴奏音型进行创作的,使得此首音乐作品的旋律更加清新明快。同时,还借鉴了欧洲作曲的技巧,并赋予了音乐独特的语言特色,进而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中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形成独特创作风格的同时,使得这首作品在鲜明的艺术性特征中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突出了音乐主题的艺术性。

三、徐沛东声乐作品演唱研究

(一)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演唱研究

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方面常常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特征,如独特的民族语言风格、民族戏曲语言等。在开始演唱之前,为充分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民族情感与精神,在了解歌曲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还应调节自身的心态,进而将自己对民族情感的理解表达出来。其次,还应掌握一定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技巧,注意声音、口型、气息等,如利用叹气式和闻花式吸气方法、并注意咬字与吐字等。例如,对于徐沛东《黄河渔娘》的作品,由于它具有戏曲特征,因此,在演唱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唱者保持全神贯注的精神,并想象自己正身处于黄河大桥上。同时,还应用河南豫剧的演唱方式进行演唱,进而展现出黄河渔娘坚韧不屈服的精神,让听众领略黄河磅礴的气势。

(二)徐沛东美声声乐作品中的演唱研究

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在演唱上具有独特规范性、通畅性、灵活性等特征,对演唱者的气息以及歌词咬字的准确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在演唱美声歌曲时,首先应把握美声演唱的技巧,并通过一定的发声训练来控制好自己的气息,如利用意气相连、调节人体的共鸣腔体、混合共鸣发声等进行演唱。其次还应在理解歌曲曲风与情感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好歌曲演唱的基调再开始演唱。在徐沛东美声的创作作品中,不仅旋律优美动听,还具有极强的倾诉性特征,例如其美声作品《大森林的早晨》,在歌词优美的基础上,其节奏和旋律更加清亮明快和动听,通过对大自然中一些景象的描述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美好。它主要是由三个乐段构成的,每个乐段都对主体进行了强调。

四、结语

徐沛东是我国现代音乐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将声乐作品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强调了革命精神弘扬与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汪琼.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赵晓佳.徐沛东声乐作品的魅力与艺术价值[D].西安音乐学院,2014.

[3]马蕾.中国声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在美声演唱中的体现[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07):54-56.

作者简介:

吴巧,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生于1986年,籍贯陕西延安,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论传奇类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明清女性词坛创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