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燕
【摘要】可以说语文学科是一把锁,只有开启了它,才能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那么开启这把锁的钥匙是什么呢?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发展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其中听、说能力固然重要,也应下力气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读写互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18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训练的途径之一。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通过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真正实现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升华。
一、读写结合教学应立足于教材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目标,简言之就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学生在语文课上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四川师范大学的刘永康教授作了精辟的回答:“语文课本中选作课文的一篇篇范文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它们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提供了最直观的样板。学生正是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学习规范民族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教材是最好的例子”,用好教材,挖掘教材,是读写结合教学不可动摇的根基。
二、模仿性读写
这一步骤是启发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课文,体会写作方法、技巧,然后通过仿写转化运用,目的是读中学写。教师应适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找准仿写的结合点,不断的坚持训练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目标用几件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在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详写的材料能不能略写?⑵去掉略写的材料好不好?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体会详略结合的原因、好处以及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我的》(要求写人)。从练笔看来,学生对此写法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运用,也有许多成功之作。这之后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都让学生模仿其多事写人,详略结合的写法。
三、理读文本,构建写作系统
读写结合必须钻研学情和教材,整体规划。必须把一个学段当作一个体系来设计。大到以初中三年为整体,思考每一学年,每一学期要通过“读”来促进“写”的哪些能力的提升。小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文章侧重点的选择,与其他单元、文章的联系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把读写结合视为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随意设计,零碎使用。
以表达方式为例,初一,宜以训练记叙、描写为主;初二进一步训练记叙和描写技巧,训练学生用抒情方式深化主题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写作简单说明文的能力;初三,在学习通过议论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还要训练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整体意识、系统思想,就会对照规划,逐步深入。
此模式的重要步骤是创造性理解课文,并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拓展性写作并交流点评,从一般的写作形式来看主要有扩写、改写、续写、补写、缩寫等方式。(1)扩写:学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在引导学生基本疏通文意后,启发学生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所处的环境,并要求课后扩写或写成描写细致、形象生动的记叙文,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2)改写:学习《雨说》可以让学生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散文,在写作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方法,切身体会语言的魅力及这两种体裁在语言上的区别,同样能起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殊途同归,这些创造性读写训练,使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读写效果。
四、感悟性读写
这其中的主要步骤是读――悟――写,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悟思想、感情、观点等,并通过写作加深情感体验,达到了从“入境”到“入情”,提升审美愉悦。如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都是富有感染力的美文,在导读时,我侧重于调动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心门,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二是悟读法、写法,并通过写作特色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感悟落到实处。如学《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再如学《夏感》,就文章的语言特色进行了一课时的品析讨论,课后让学生写了《谈〈夏感〉的语言特色》,并就语言的赏析方法做了指导和小结,学生对语言尤其是优美语句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掌握,语言鉴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运用性读写
主要思路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法是学生自读、自析、自写、自悟、自结。目标是扩大读写实践量,加强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提高读写的综合素质。如开设自由阅读写作课。学生可以选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写出读书笔记,或仿写,或分析,或评价,或感悟……自由度很高。再如学习《香菱学诗》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香菱是怎样一个人”,要求运用所学的人物分析方法写出人物形象分析的短文,然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学生的习作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另外,我的两节作文课基本是属于学生的。命题之后,学生自己写提纲,自己作文,自读,自改,并要求写出后记,就文章中的优点、不足进行分析、小结。以此来巩固阅读知识,提高写作的自悟能力。“读”与“写”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重要的构成因素,而且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必须以读写训练为途径。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持之以恒的读写训练,只要把这两只手有力地握在一起,才能耕耘出一方属于自己的沃土。
参考文献:
[1]杜清来.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生活教育,2015(02).
[2]白兰英.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求知导刊,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