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4-02
一、理念阐述
1.理论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的矛盾,正如社会心理学家Erkison所言:为自我统整与角色错乱的阶段,现实与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其中一个,于是能否有一个明确的而又能够实现的目标,就能决定青少年期之发展的方向。从Erikson、Fromm、Rogers等的自我发展论中皆提出青少年阶段容易迷失自我,欠缺计划和发展方向,这将影响未来他们的适性发展。
2.学生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明显感受到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给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没这个必要”,就这样有些学生就过了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整天就是在老师与父母的逼迫之下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慢慢开始厌学。只有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将目标具体化,将目标可操作化,使他们提升学习动力,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感受学习目标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认识到制定學习目标的方法。
3.帮助学生制定的合理语文学习目标。
三、活动准备
1.听写的词语、弹珠、筷子
2.小组一份夹弹珠目标制定纸,每人一张语文学习目标卡
3.一封来信《我不是学习的料》
四、活动设计
五、操作建议
本次心理辅导课是有关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教师应调控整个环境与气氛,应让学生有一种切身体验的感觉。夹弹珠活动环节中先让学生填写表格接着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夹弹珠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目标的制定脱离不了现实,在整个辅导过程应避免说教,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感悟中自己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边玉芳主编,《心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杨治良总主编,《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2.
[3]龚维义 《发展心理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