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空”与“解释”中渗透历史价值观

2018-08-11 10:28王洪星
关键词:人文精神时空文化遗产

王洪星

摘 要: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历史遗存,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遗产本身,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寄托。从看得见的文化遗产入手,深入到看不见的历史“时空”,“解释”遗产背后的历史价值观,是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问题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价值观;人文精神;文化遗产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过去的某个具体历史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其背后也一定承载着某种历史价值观,而这些也必然会在后来的历史解释中得以呈现出来。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为例,尝试在“时空”与“解释”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历史价值观,浅谈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问题的一点思考。

一、在历史解释中分析——人文精神“破土复苏”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是“历史解释”的明确要求。解释教材中的“结论”也是现阶段一线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得较多的一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历史结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这些结论“死记硬背”显然已经过时。让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教材中的结论进行深入分析,才是培养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教材中的某些结论,既是一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如若不深究、不吃透就会影响对整节课的理解和把握。就《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一课而言,笔者认为第二目中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就是一句结论。本课介绍的文化遗产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故而这句话看起来“就应该这样”。但如果问一句“为什么?”则很难回答,因为教材没有具体说明。如果不深究,学生对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的历史地位就无法把握,对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如何“破土复苏”更无从理解。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

生:文艺复兴。

师: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生: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师:大家从大教堂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人性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

到此,学生已经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但由于难度依然较大,所以笔者继续引导。

师:看图1,我们能不能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由于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加之思考的方向明确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解答就水到渠成了。

生:是共和国建造而不是教会建造,所以体现世俗权力的文化领导权;教堂本來要体现神的力量,可是这个大教堂建造的初衷是为了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体现公民精神;建筑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布鲁内列斯奇解决了许多难题,彰显了人文创造精神;圆顶继承了古罗马建筑风格。

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人文精神在“建筑风格”方面的“破土复苏”,笔者又让学生对比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顶风格和科隆大教堂的哥特式风格(见图2、图3),并补充两段材料。

材料一:由于得到教会的支持和认可,哥特式几乎成为教堂建筑的钦定形式。

——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材料二: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

——袁新华《中外建筑史》

然后继续提问。

师:教会为什么支持和认可哥特式教堂建筑?

生:象征教会权力至高无上。

师:如何理解大圆顶的建筑风格是人文精神的“破土复苏”?

生:“破土”即冲破基督教神权的束缚;“复苏”的是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两种建筑风格的对比和两段材料的补充,学生已经对人文精神的“破土复苏”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曾指出:“原因一元论对历史研究都是有害无益的,历史学就是要探究错综复杂的原因。”[1]就“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这句结论而言,从谁要建、为什么要建、为什么能建、建造过程以及建筑风格等大教堂建造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世俗权力和世俗社会中“人”的力量,是古希腊、古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破土复苏”。可见,只有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进行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历史解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在学生这片沃土上真正落地生根。

二、在历史时空中比较——人文精神从“含苞”到“绽放”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历史上每个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是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的明确要求。我们在某一历史事件的教学过程中肯定要介绍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所以最基本的时空观念一般不会被忽视。但是,如果某一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较大,我们则很有可能忽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尤其是事物的“变化与延续”。毫无疑问,文艺复兴就是这样一个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发生于公元14~17世纪,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我们往往会忽略对一个长时段历史事件的动态考察,即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性”是如何一步步在“历史时空”中展现出来的。基于此,笔者在本课教学中又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让学生欣赏现收藏于乌菲齐博物馆的三幅关于同一主题(圣母像)却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不同时间的画作珍品(见图4),然后提问。

师: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它们创作的年代顺序应该怎样排列?

生:第三幅最晚。

师:为什么?

生:人性展现得最明显。

师:另外两幅呢?

生:好像差不多。

就在学生比较迷惑的时候,笔者补充以下材料,然后继续启发。

齐马布埃与乔托的画风有一段极大的距离,大过他们生活年代的差距(27年)……拉斐尔画中的圣母是活着的真实女性。

——保罗·约翰逊《黑暗中诞生的黄金年代》

师:“极大的一段距离”表现在哪里?仔细观察一下细节,比如头发和衣服。

生:应该第一幅早一些,因为第一幅圣母的头发看不到,中间这幅开始露出了头发,第三幅则完全露出。另外,第一幅圣子穿的衣服把他的身体都遮盖起来,而中间这幅遮盖得没有那么多,立体感明显增强了,而第三幅则干脆光着屁股,最真实和自然。

最后,教师再进行升华。

师:文艺复兴画作的发展历程就是真实的人的再现过程,乌菲齐博物馆如此丰富的藏品,不仅仅是对艺术的保存,更是对一部文艺复兴历史的保存;这种保存既是美第奇家族对文化艺术的贡献,更是对文艺复兴历史的贡献,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贡献!

其实,文艺复兴时代绘画中人性的显现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画作中“真实的人”在“历史时空”中展现的历程。从齐马布埃到乔托再到拉斐尔,人文精神一步步从“含苞”到“绽放”。

三、在历史观念中延续——人文精神“薪火传承”

我们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往往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许多情况下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历史知识点,而对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显得相对缺乏,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教育使命,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历史教育的成败问题。在本节课的最后,笔者用人文精神“薪火传承”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师:1796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见到乌菲齐博物馆的藏品时垂涎三尺,只是由于它是公共财产,才未敢征收。

接着展示下面这段材料,并提问。

1743年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安娜离开了这个世界。安娜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将美第奇家族所有财产捐赠给佛罗伦萨政府。唯一的条件就是所有美第奇家族的一切藏品永远不得搬离佛罗伦萨,要让全世界的人民永远可以欣赏,从而为人类造福。

——《美第奇家族兴亡史》

师:大家从材料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美第奇家族对文化遗产的人文关怀精神。

随后,笔者再展示下面这段材料,并继续提问。

1639年,佛罗伦萨大教堂圆顶内壳内部出现了一连串裂缝。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政府考察团发现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都在增加,经证实是由于教堂周围繁重的交通所造成。佛罗伦萨政府马上禁止了汽车和巴士的通行。

师:大家从这段材料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人文关怀精神。

师:1982年佛罗伦萨阿尔诺河两岸的整片区域以“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名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如果我们来到佛罗伦萨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展示图5)。

师:可以说这里处处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么多文化遗产到今天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难道仅仅依靠美第奇家族和佛罗伦萨政府的保护吗?

生:还要靠每一位佛罗伦萨公民。

师:对文化遗产的人文关怀精神已经流淌在佛罗伦萨每一个公民的血液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人文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会明白,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不但属于佛罗伦萨,也属于世界和人类,不但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而这一切依靠的是人文精神的“薪火傳承”。文化遗产课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自觉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正是文化遗产课的意义之所在。

总之,作为一种看得见的历史遗存,文化遗产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文化遗产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遗产”本身,它更是一种人的“精神”的寄托载体。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本身的保护,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从看得见的文化遗产入手,深入到看不见的历史“时空”,“解释”遗产背后的“历史价值观”,才能真正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张和声,程郁,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141.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时空文化遗产
跨越时空的相遇
与文化遗产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