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蔚
【人物名片】
董明珠,河南洛阳人,热心公益,长期致力于人道救援和社区发展工作。先后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彝良地震、雅安地震、甘肃地震、香格里拉地震、海南威马逊台风、永善地震、鲁甸地震、福州闽清台风、茂县特大山体滑坡等灾害应对工作。
2008年5月—2011年6月,扎根汶川灾后安县安置区,服务灾后儿童并创办爱心植苗服务站,服务5000多名儿童。
2011年6月—11月,在国内和南非学习社区管理发展。
2011年12月至今,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联合创始人。
2017年9月任四川省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应急响应部副部长。
“忽”的一下,董明珠就出现在记者眼前——扎着马尾辫,脸上挂着浅笑,身穿深色户外装,脚蹬登山鞋——一副随时准备出发的样子。董明珠不像北方女生,挺瘦小的。在街上遇到她,你绝对无法将她和10年前的那场地震联系起来。
这位董明珠不是格力的掌门人,她是河南洛阳人,做过护士、开过书店,热爱户外运动,10年前“5·12”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震区做志愿者,一干就是10年,并先后10多次奔赴国内外地震、台风、泥石流救援现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0年间,她也从一个满腔热血的志愿者变成一个志愿团队的领导者,感染并培训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
挺进:得知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申请赶赴灾区
2018年5月18日,成都市东南郊外三圣花乡,记者和董明珠约在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见面。
上午8时,董明珠给记者发来微信。“我在绵阳高铁站,还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请我的同事先接待你们。”她去绵阳看望“女儿”松松了。
10年前,董明珠到汶川做志愿者,在绵阳市安县桑枣镇的爱心植苗服务站,给震后儿童做心理疏导和陪伴时认下了松松这个“女儿”。
2008年5月12日,董明珠获悉汶川发生了地震。得知灾区紧缺医护人员,曾经做过护士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到河南户外救援队赶赴灾区的队伍。因为有户外救援的经历和护士资格证,她的申请很快获得批准。13日凌晨,瞒着家人和朋友,董明珠和其他6名志愿者驱车前往震区。
2008年5月15日下午,董明珠一行抵达绵阳救灾指挥部,被派往北川县城救援。北川县城倒塌的房屋、破碎的家具和废墟下的伤者,深深刺痛着董明珠的心。
来不及伤感,抵达灾区后的她迅速投入工作。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河南户外救援队的队友们开始撤离。2008年5月20日,董明珠回到洛阳,朋友特地为她安排了接風宴。席间,得知河南户外救援队即将派第三梯队前往灾区救灾,还挂念着灾区的董明珠决定再赴灾区。
未等散席,她就动身赶往集合地点与河南户外第三梯队医疗队会合,一场接风宴变成了送行宴。
扎根:创办灾区“爱心植苗书屋”,为孩子们驱走心中阴霾
从回到洛阳到再次前往灾区,前后加起来还不到3个小时。那时,董明珠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四川做10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从此这个河南女孩在四川扎了根。
“我曾开过书店,就想利用这个优势为孩子们办个爱心图书馆,陪伴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日子。”董明珠的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洛阳红十字会志愿者提供了2000多册图书以及象棋、跳棋、毽子等物品;安县则在当地帐篷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协调出了一顶帐篷做图书馆。
2008年儿童节当天,董明珠的爱心图书馆成立了。在这个地震后第一个专门为孩子服务的活动室——“爱心植苗书屋”里,董明珠和志愿者们每天带着孩子们读书、画画、下棋、游戏,听孩子们讲经历,为孩子们讲故事,逐渐驱散了受灾儿童心中的阴霾。
图书室慢慢走上了正轨。董明珠却发现很多幼儿没地方去,她又萌生了创办临时幼儿园的想法。很快,当地政府就协调了两间板房,洛阳的10多位幼教志愿者也赶到了安县。6月17日,“洛阳红十字会幼儿园”正式建立。
在汶川灾后重建3年里,董明珠和牛娜、苗苗三位志愿者发起的“爱心植苗服务站”公益项目在安县发展壮大,她带领志愿团队建立了5个儿童活动中心、15所校园图书室,共服务2万多名灾区儿童。她也逐渐从一个单独的志愿细胞,成长为将多方爱心力量拧成一股绳的组织者。
授渔:把10年志愿经验,传递给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
2011年,在去南非进行社区管理培训学习之后,董明珠再次回到成都,加入到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一步步成长为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
10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也让董明珠更加体会到个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微弱。在带领团队开展灾后救援以及社区、学校防灾减灾项目的同时,她更想带动、培训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队中:“如果说将地震之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比作‘授鱼,那么给更多人赋能,让他们拥有应急救援方面的能力就是‘授渔。”
安全讲座、救灾培训、消防演练、资源协调……董明珠的工作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她不再仅仅是一名热血澎湃的志愿者,更是一名助推志愿事业扩大范围提升水准的公益人。董明珠说,她特别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传递给更多人,为人们在灾前预防、灾后救援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
5月18日,记者在授渔公益偶遇了一群前来参加“春笋公益组织”培训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甘肃、青海等11个省份,“通过半个月集中培训,帮助这些志愿者提升专业能力”。
10年里,董明珠从一个充满激情的救援志愿服务者,成长为国内知名公益组织合伙人。然而,未来的志愿服务路还很长。目前,她又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志愿服务,帮助中国式应急管理模式走出去,也希望将更多的国际标准带回来。
【记者手记】
约访董明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连续一周的约访,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一方面是她真的太忙了,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公益事业上,本来已经约好的采访却因她出差被迫取消;另一方面是10年前的经历是埋藏在心底最深的痛,她不愿再去一遍遍回味、咀嚼,更不愿轻易示人。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敲定在5月18日见面。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在成都绕城公路环线以外,坐落在一个小院里的一栋两层楼里。
初见董明珠,觉得她很阳光、洒脱、坚强,我们从上午11点饿着肚子聊到下午4点,中间她多次眼红、落泪。
坚守10年,最难的是什么时候?董明珠沉默了10多秒才作答:“最难的是面对我的内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志愿者),我还要不要坚持下去?”
压力大的时候,她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躲在被子里哭。曾经有一刹那,她也后悔过。然而,回头发现她帮助过的人也成为志愿者和公益人的时候,她觉得这10年值了。
她像极了一株开花的仙人掌,用坚硬的外壳抵挡困难,里面却藏着一颗最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