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群杰
【摘 要】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也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大量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理想的阅读体系包括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传统阅读教学为单篇阅读,课型以精读为主,略读为辅。单篇精读教学又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传统的课型,即教师对文章展开全方位的解读,充分挖掘文章的语文教学价值,包括识字、阅读、写作、情感熏陶、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围绕这篇选文精讲细读、反复琢磨。而群文阅读教学则与之不同,是在一节课中读多篇文章,更关注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量,更关注学生在阅读多种多样文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群文阅读让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真,最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也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教师阅读策略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内化运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寻找主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前提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二、“内”“外”兼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抓手
“内”“外”兼读,即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对比式阅读,它是在对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度引入教材之外的有相同之处的文章,建立起内容相关、中心相似、手法各异的阅读资源体系,通过对比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如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开展群文阅读时,除了可链接上册杨绛的《老王》之外,还可对比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作品,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人间亲情或者母爱,通过不同的事件颂扬了真情的无私和伟大,很值得进行群文阅读。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采用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合理选择“举”课内的“一”、“反”课外的“三”的方式,有效地呈现多篇文章。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它要求以一篇课文的某个人物为标杆,引入类似一则或几则新的篇章,进行组合式比较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和丰富阅读的体验,如以时间为主题开展“春天的诗”群文阅读,以人物为主题开展“我的母亲”群文阅读等。
再如,杭州名师高利佳老师在开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精”“略”得当,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法宝
课文教学强调逐字逐句地有感情朗读和理解把握,这是“精”的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过多过滥。其实,除了朗读和品读外,我们还可以采用默读、速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等方式,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既要学会精读细读的策略,更要学会浏览略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略读和浏览,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传授这些快速阅读的技巧。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是精读、略读交叉编排、“精”“略”共读的,讲读课多为精读,自读课多为略读,与之配套的课堂训练都附有多篇同类文章,如果使用处理得当,则又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群文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师在组织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可选准时机,引入选学课文,适时进行整体或专项的阅读活动,可以“大意概览”,也是“跳读速读”等。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戴一苗老师指导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时,就运用了略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信息, 学生的真实阅读情境是安静快速地默读、跳读、浏览等,群文阅读教学也要真实地再现阅读的情境。进行群文阅读时,我们让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如在组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略读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群文阅读时,初读要求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默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想一想战争的残酷性,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文的旁邊;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要精读课文最后留在纸片的文字,体会父母“赤裸裸”的爱,最后,把五篇同样反应战争的文章对比阅读,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战争残酷性和体现战争中的温情的内容或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看法。
四、高度重视,是群文阅读教学地位的凸显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从根本上讲,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直以来,在传统单篇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都是重视字词句、篇章结构的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见解和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教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共同思考,积极讨论,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民主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求异品析,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提升
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具有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才使得文学创作具有难能可贵的独创性。进行群文阅读时,在基于群文“关联点”进行“求同”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求异品析”,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种长期的没有终点与止境的“自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上好阅读课,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爱上阅读课,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总之,群文阅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正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在发言中所说,“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理念,进入课堂教学,必将掀起了一场语文教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导学》,2013年7、8、9期
[2]《教学探究》,2014年06期
[3]《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6期
[4]将军晶.《“群文阅读”的尝试与思考》
[5]《学周刊》,2014年02期
(2016年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课题名称: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立项编号:qwyd160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