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作用

2018-08-10 06:30久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语文

久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93-01

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培养了学生信息搜集能力以及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的大背景中,要进行教学效率的提高,語文学科的改革发展变革,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整合,也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利用和提高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将信息技术的课程同小学语文的课程进行整合,即以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作为基石,将信息技术的课程作为工具及手段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当中去,进而将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到培养学自主解决小学语文学科问题方法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首先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现实的问题入手,借助实际背景的问题,并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最终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安排实践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的信息手段来获取信息,并学会使用信息工具以及信息的手段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有效信息,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同人进行交流、合作并完成组织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语文是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交际交流工具之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为: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其新特点供教师进行选择。在阅读方面,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曾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在未来教育的角度上分别在阅读的广度、深度以及速度这几个方面上提出阅读的三个方法:精读、略读、快读,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语文阅读应当高度重视在略读以及快读的培养。在写作方面,随着我国电子系统的交换信息方式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之一,写作方面的教学将面临重大变革,改编和整合信息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写作能力。在口语交际方面,口语交际的技能将被视为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职业和事业的重要技能,若欲获得更高的职位,那么学生就应当首先学会如何在不同语言、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沟通。

二、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新课程改革进行整合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偏重于系统训练体系的,它非常注重传授语法和词汇的相关知识,在语言教材之中收录的文字也仅仅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范文。而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并重视积累和感悟,重视语文的运用能力以及语感方面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令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究。

1.课文的精读。

在传统教学中高度重视对教材课文的精读,在当前信息网络的环境下这一点同样不可忽视,精读作为强化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学习方式,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这种阅读方式中非常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性感知以及深入性思考,语文教师可以提供有效资源以供学生进行参考,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

主题式研读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阅读的主题十分丰富且灵活.信息容量很大,外延很宽,传输路径也具有辐射性。语文教师也可向学生提供事先整理的资源,学生也可以自行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并可以在论坛上交流研读心得。

3.选择性阅读。

学习的主体通过网络进行快速阅读,并且根据需要进行选取对己而言最有用的段落或文字进行精读,由面及点进行信息输入。选择性阅读在结果上往往是通过写作来表现。这种方式符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轨迹,具体方式可以在每学期向学生指定一本中外名著进行精读,并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来渐进阅读,并作读书笔记,教师亦可进行监督和检查,并组织读书交流会。

三、信息技术手段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反思

1.加强网络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大互联网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互联网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的高效性和地域无限制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和降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难度。

2.完善网络论坛、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方法。

不仅仅是网络论坛,同样QQ群、网易邮箱等互联网产品也应当完善其使用方法,有针对性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同时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探索一条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

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前面几个内容,归结到最根本,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需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是所有教师所期望的。所以不论怎么改革,教师都要把学习方法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对于语文课程而言,会读会写会说,能读能写能说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支持,不是教师讲几节课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下工夫。

语文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关系,一虚一实,紧密相连。不论虚实都得抓,而且两手都得硬。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格;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为他们的长远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两者千万不能割裂开来,如果只是突出工具性,就陷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走出来,如果一味地突出人文性,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小学生,基础是根本,全面是发展方向,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

只要我们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核心与规律,抓住关键环节,不断探索、总结、提升,新课标精神将会逐步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去。

猜你喜欢
新课程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