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田赋考》的史学价值探讨

2018-08-10 19:10张文燕
神州·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

摘要:《文献通考》开篇除了自序和抄白,便以七卷的《田赋考》居首,足以看出马端临对田赋的重视程度。对《文献通考·田赋考》的价值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窥探出整部《文献通考》的一些价值和地位。《文献通考》中有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史料丰富、详细,真实具体。其本着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重视历代学者的评论,客观公正地评判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田赋考》;史料丰富;实事求是

《田赋考》在《文献通考·自序》里,马端临对他所写的《田赋考》有如此的理解:“作《田赋考》第一,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文献通考》开篇,除了自序和抄白,便以整整七卷的《田赋考》居首,足以看出马端临对田赋的重视程度。因此,对《文献通考·田赋考》的价值进行探讨,从中便可以窥探出整部《文献通考》的一些价值和地位。《通考》以《通典》为蓝本,并在《通典》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和补充,将《通考》与《通典》、《宋史》等史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考》具有更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等方面的史学价值。

一、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

首先,史料丰富、详细。《田赋考》共七卷,第一卷开篇便以上古时代的田赋之制起笔,从尧舜禹时代的田赋制度开始,“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一直记载到了宋宁宗开僖三年(1207)年,详细记述了这么长时间段内各个历朝历代的田赋制度,系统且有条理化。不仅时间之长,且田赋内容分类非常的详细丰富,赋税下有“受纳税限”“预借”“支移折变”“代输”“畸零”等种类,水利田又分为“农田水利”“湖田围田”“沙田芦场”等种类,并且对每一种类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说明。由此可以看出,《田赋考》的史料完整丰富,且非常系统,内容详细具体。

其次,史料真实具体。《田赋考》中作者有大量的数字的记录:“每年税钱: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上下户三千,中上户二千五百,中中户二千,中下户千五百,下上户一千,下中户七百,下下户五百文。”“开宝末,天下垦田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三百二十顷六十亩。”“至道二年,垦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二十五亩。”诸如此类的数字记载在《田赋考》中还有很多。大量数字的使用,能够使说明的东西更加具体化,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更加真实可信,增添了史料的真实性。

一本好的史书,我们对它的评价应该是史料真实可靠,内容丰富,记载条理化,系统化,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文献通考·田赋考》亦是如此,其对于我们研究历朝历代的各种田赋、水利、屯田、官田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史书。同时,《田赋考》的编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略古详今”,对远古时代的记载较为粗略,而对唐宋时期的记载比较详细,约占整个《田赋考》部分的一大半,尤其是宋代部分,记载尤为详尽,对研究宋史具有很大的价值。《文献通考》以《通典》为基础进行编纂,但它对《通典》又做了大量的补充,所以它的内容,比《通典》更完备,更丰富。而且据考证,虽然《文献通考》的成书时间早于宋史,但《通考》中的许多内容却是《宋史》中所没有的,而且《宋史》中有很多地方是抄《文献通考》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献通考》重要的史学价值。

二、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这是作者在自序里边说的一句话,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作者编写此书所坚持的原则:“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不记荒诞之事,不录无证传闻,这是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的集中体现,给后世编纂史书提供了榜样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作者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在《田赋考》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视历代学者的评论。在《文献通考·田赋考》中,作者在记录的历代田赋制度后面,附录了许多历代学者的评论,如:孔氏曰:“田下而賦上者,人功修也。田上而赋下者,人功少也。”;朱子《集注》曰:“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记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始为并田之制……而不复税其私田。”记录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制度后面都会附录许多历代学者的评论,这种编纂方法可以说是《文献通考》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了这件事情,这种制度是怎么回事,更可以让我们全面地了解到前人对这些典章制度是如何评判的,以及它们在施行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

第二,客观公正地评判历史。作者对历史的编纂,评判能够做到不以个人的喜恶为依据,也不人云亦云,而是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判。在《自序》中,作者对商鞅变法和杨炎两税法进行评价:“三代井田之良法坏于鞅;唐租庸调之良法坏于炎。二人之事,君子所羞称,……而国与民俱受其病,则以古今异宜故也。”肯定了商鞅变法、杨炎两税法的历史地位。马端临对商鞅变法有所非议,认为他的邻里连坐的“令民为什伍‘之法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对此非常不赞同,但他没有忽视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的效果。他引述杜佑《通典》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对他变法表示了明确的肯定。作者在编纂中不以大部分人的观点为评判依据,也不因为自己的喜恶对某个人贴上某种标签,能够结合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而客观公正地对事情,对典章制度进行评价,这种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给后世编纂史书提供了榜样作用,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文献通考》作为一部记录历代典章制度的书籍,内容丰富,研究价值高。除了具有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等方面的史学价值,在研究历代的典章制度,发展演变等方面也有非常深厚的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中华书局,2011

[2](元)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

[3](唐)杜佑撰.通典[M].中华书局,1984

[4]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张文燕(1990-)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事求是”定乾坤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坚持实事求是 力行“三严三实”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当代诠释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