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8-08-10 10:47王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王欣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占有量。本文重点提出了几点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52-01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关系到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初中学生不喜欢学习这门学科,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的落后,一些教师还在实施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实际上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现阶段,大部分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按照书本教材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一方面这样会造成学生无法了解道德与法治对自身产生了重要影响,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上课走神、嬉戏、打闹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枯燥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无法深入掌握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无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新阶段的成长,尚未起到基础的教育作用。

(二)内容设置不合理。一个方面是在探究内容的选择上:有的教师选择的探究内容没有讨论价值,如课本中基础的学科知识或基本常识,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不予重视;有的教师选择的案例素材过于老旧或不贴合实际,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在道德、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案例的使用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近期的时政热点中选择,案例素材的选择若不符合生活化时代性的特征,学生则不能感同身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话可说。另一个方面是在探究问题的设置上:有的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数量过多,或者语句太长,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心理产生压力,或者对问题的理解不全面,尤其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角度出发,过多的问题设置导致多而不精,不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思考和升华。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用生活内容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法治知识,避免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而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更有效的达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教师不僅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依赖教材内容,更要采用生动化的方式引入生活内容,真正起到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作用,更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例如,在为《法律保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一些其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受到法律保护的场景、事件等众多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具有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在丰富学生法律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可以保护好自己。

(二)借助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与学习。与枯燥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相比,透过生活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与学习其中所包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既有利于学生以生活事件为例深入理解其中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时,深入回顾以往学习到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笔者建议教师积极搜集在大部分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同时该事件中还需要体现出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搜集到更多教学素材后,教师需要采用特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学习,帮助学生将该生活事件与道德与法治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丰富学生法治知识占有量。

(三)联系社会新闻,学习先进人物。在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新闻传播渠道逐渐增多,我们也可以快速、深入了解社会中发生的好人好事,基于此,在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社会新闻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先进人物有关的事迹,借助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其所做事件对社会、自身以及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学习先进人物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四)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开展教学工作。在实现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只有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才可以收集到更多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更好的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于学生生活中。在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交流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积极借助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创设出一个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聊天室。在课后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该聊天室了解到更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信息,并引导家长在学生生活中采用适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而通过家长为学生普及更多与道德、法治有关的知识,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真正融合起来,全面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

(五)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是巩固课程所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纸质的形式,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时,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家帮爸妈洗脚、看望祖父祖母等,让学生通过与家人亲密相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家庭浓浓的爱意。这样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完成作业会带来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形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意义重大,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初中生在这个关键阶段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门学科的实际意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明.生活化教学艺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11,(55):41-42.

[2]陈启涛.基于教材贴合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J].新课程导学,2012,(07):33-34.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