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2018-08-10 09:28潘晓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培训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优化职业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需求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9.2;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46-02

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在发展理念、培养模式、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培训作如下思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

普通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培养的是研究型、探索型人才以及设计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的是技艺型、操作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在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普通高等教育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的内部逻辑设定的,而职业教育则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的。从二者差别看,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具有未来职业的需求导向特性。

二、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发展而言,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实践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另外,国内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教育经过多年扩招发展,大学的录取门槛降低,相应地挤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加之社会大众的偏见,致使各类职业学院普遍招生困难,数量难以保证,遑论生源质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存在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使高职教育不能优于产业技术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质量不高,降低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吸引力,从而使招生难度加大。招生数量少又进而影响院校的发展,更难以匹配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这种恶性循环正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德国的职业教育

德国是技术强国,其职业教育体系是非常成功的。2014年,德国联邦政府科学咨询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实施“工业4.0”需要与之配套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为此,德国联邦教研部、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16年提出了“职业教育4.0”的倡议。

“职业教育4.0”包括:(1)鼓励开发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适应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需要。(2)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工业4.0”要求的诸如熟悉操控软件、掌握电脑编程知识和扩大系统生产知识的能力都对新一代就业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工厂不再需要大量重复从事单一工作的简单劳动力,而是需要更多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考能力、自我组织和自主决策能力的高级“脑力型”专业人才。(3)重视师资培训,信息时代和数字化生产的特点是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师资必须与时俱进,具有解决现实生产问题的能力。(4)支持企业参与数字化学习网络的构建,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整体积极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到,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需求导向特性。

四、以需求导向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学生关注的是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企业关注的是院校培养的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技能素质。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二者的交叉点是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才是职业教育院校品牌建设的主旨。

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发展的大趋势下,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将信息化作为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素养。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院校必须了解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教育培训课程和计划。

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人力资源规划主动向院校定制人才。院校和企业协调,安排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可以推广现代学徒制,提高院校、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融合度。此外,企业的在职员工也有进修和再教育的需求,院校可以针对这种需求提供职业技能和理论培训。

另外,院校的教师也需要寻求合适的机会,到企业现场实践,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既可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理论实践相互印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只有企业的参与度提高了,院校的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才能与企业技术发展水平相匹配,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如果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院校除了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以外,还需要在创业综合素质、管理技能、创业经验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撑。

用人企业的需求满足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自主创业也成为可行发展路径,院校的招生也就自然容易了,生源不断扩大,生源质量不断提高,院校的品牌才能进一步发展,才会有更多资源匹配进来,院校的基础建设才有更多的投入保障,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才会更坚实。由此,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只有形成良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

五、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建议总结

1.为更好满足企业需求,加强校企沟通,强化校企合作。

2.針对产业发展要求,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基础建设,改进学科配置和培训规划,提高师资素质,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制造等方面。

3.实施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4.强化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利于学生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谊,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职业圈》,2007(1).

[2]陈正、修春民,德国“职业教育4.0”的特点与启示,《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7(16).

[3]杜晓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6(1).

作者简介:

潘晓梅(1971.4—),女,汉族,黑龙江大庆,副教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石油工程、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