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生活”是幼儿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确立“爱生活”课题内容和总目标、分级目标,通过环境的创设和资源的挖掘、干扰的防控,丰富多样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爱生活”实践活动精心指导和创造动力激发,促进幼儿在“爱生活”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自我成长,学会了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生命情感。
关键词:本土资源;幼儿;“爱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17
课题项目:福建省莆田市教育科学2016年度课题“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幼儿爱生活的实践研究”(JYKT1618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淑容(1983—),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学。
“爱生活”包括三个层面:会生活、学做人、懂得爱。会生活是指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做人是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懂得爱是指爱家人、爱同伴、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第一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幼儿“爱生活”实践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爱生活”课题内容的挖掘和总目标、分级目标的确立
(一)“爱生活”课题研究的内容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幼儿“爱生活”课题实践研究是指幼儿园教师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本土特色的“爱生活”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特色,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幼小的心灵,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爱生活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爱生活”课题的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1.课题的总目标
(1)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活动场所和游戏化的环境,以幼儿活动为切入点,培养幼儿爱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2)善于利用、挖掘本土化的教育资源,让幼儿一日活动回归生活,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和自主探究,让幼儿快乐、自主、富有个性的发展。
(3)在活动和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增进师幼、幼幼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共享生活教育资源。
2.确定各个年段课题的分级目标
小班:通过创设班级的自我服务区,将“爱生活”的情感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中班:开展制作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吃活动,感受富有乡土特色的特有的农产品,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班:创设富有乡土气息“农家小院”氛围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为他人服务,让幼儿快乐、自主、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爱生活的情感。
二、“爱生活”活动环境的创设和资源挖掘、干扰防控措施
1.创设环境,丰富体验,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我们将“爱生活”的课题氛围创设融入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通过楼道环境及各个班级环境的创设,让家长从环境的层面上感受幼儿爱生活的气息。一是楼道环境的创设:“绿色世界”利用绿色的树叶,通过几何图形的木板拼搭而成的楼道设计,上面张贴了亲子作品,让幼儿仿佛置身在绿色的丛林世界之中;“大自然中的美”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枯枝,悬挂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作品,让幼儿感受表现自己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体验生活中自我创作的美。二是“农家小院”的创设,让幼儿感受富有农村特色的乡村小院。在小院里,我们提供了具有农家气息的筛子、腌制农产品的缸以及磨豆浆的磨等,再现农家生活的面貌,营造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氛围。
2.更新观念,走出误区,防控课题研究的干扰
《指南》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前期的准备阶段,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利用图片、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开展“爱生活”课题带给幼儿情感的升华和教育,让家长从中感受到幼儿学会自理、学会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小学化的提前教育,而是让幼儿在这里展示无限可能的场所。我们通过宣传,让家长走出误区,同时也争取到家长对我园开展课题活动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防控了家长因为不理解而导致的干扰课题研究的行为发生。
3.家园共育,广拓资源,提升课题探究的深度
我园地处农村,家长是我们开展“爱生活”课题研究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了“家长课程”,让家长来幼儿园与幼儿互动,制作“农家特色产品”,增强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趣味性,也调动了家长主动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如我们请家长过来帮忙腌制萝卜干、黄瓜、海带、软螺等,腌制出来的产品也深受幼儿喜爱。另外,我们及时利用保育员的丰富资源,引导保育员阿姨共同参与课题活动,制作了红团、地瓜团、印糕等农村特色小吃,迎合了幼儿的需要,也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爱生活”实践材料的提供和幼儿操作探究正面效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的选擇、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的策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材料对于幼儿的学习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特色的农家产品、家乡自种的蔬菜等是“爱生活”课题开展非常重要的材料资源,它们需要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收集,于是我们积极引导家长、幼儿从家中带来食材,另外,我们也通过幼儿园购买食材来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农家小院”尝试制作腌制蔬菜等系列农家菜。
四、“爱生活”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幼儿创造动力激发策略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们教师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指导策略做了一个调整,让教师对开展课题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
在开展课题时,我们教师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在幼儿自主表达、尝试动手操作时,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做一个真诚的听众,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真正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如在大四班开展腌制芥蓝菜中,林X小朋友家里是开饭店的,因此对于一系列东西的摆放及腌制非常熟悉。于是,教师大胆放手,以“小老板”的身份鼓励他带领小组其他幼儿进行活动。
2.适时精练的点拨指导,让幼儿及时解难且易于成功
在幼儿们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指导、鼓励他们。如在中班幼儿“做红团”的活动中,由于中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得不是很完善,对于揉、压红团皮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无法估计红团皮的大小,通过教师耐心的引导以及观看同伴的作品,最后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将红团皮包住馅,制作出比较满意的红团。
课题活动的开展要求我们不断地前进和摸索,我们教师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爱生活”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老师和幼儿同成长、同进步,幼儿也在“爱生活”的活动中体验到了自我成长、学会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通过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农产品以及特色小吃的服务中,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生命情感。
参考文献:
[1]胡雅琴.开发乡土资源让农家孩子快乐成长[A].中国首届园长大会论文集[C].上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6.
[2]李卓倩.利用本土资源 开发园本课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版),201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