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而又重要的课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游戏可以作为幼儿与知识之间的引领者,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文章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年龄层次设定数学游戏,将生活融入到教学中,创建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趣味小游戏;幼儿数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6
作者简介:魏丽金(1972—),女,福建福清人,一级教师(专技八级),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幼儿园在平常教学中经常会利用游戏作为开展活动的形式,如果将幼儿熟悉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提升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扩展。教师在游戏中教授知识能够使幼儿放松心态并且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将生活中的场景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幼儿增强记忆力,并让游戏与数学形成并存的状态。
一、从情感角度设定数学教学目标
要使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符合幼儿的发展,幼儿所处的身心发展水平具有特殊性,决定其教育目标与其他学龄的人群有一定的差别。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游戏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起到铺垫作用。幼儿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将会自主寻找解决的方法,会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乐趣,有助于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1]。幼儿在学习中会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探寻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有一道题目:原来有10辆汽车,几分钟之后又开来了5辆汽车,现在有多少辆汽车?针对此道题目,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比作汽车,让10名幼儿与5名幼儿相互配合,让剩下的同学进行数数,最后得到此题的答案。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观察,对数学中的加法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相适应的小游戏
游戏设定的环节与形式必须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符合幼儿的年龄以及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将游戏与知识有效结合,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习到相关知识[2]。小班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动作以及情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颜色的感知,在进行看图填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图案让幼儿学习,利用鲜艳的颜色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颜色以及学会数数,不同颜色可以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捉迷藏的游戏是众所周知的游戏,教师引导学生指出小兔子藏在了花园中的什么位置,它的旁边还有什么动物,从左往右是第几棵树,从右往左是第几棵树。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动物以及学会从不同方向中掌握排列,这种情况适用于中班以上的幼儿。课后练习题中有比较数字大小的题目,幼儿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进行数数学习,并不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认知,所以教师只需要简单地引导便能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班里的幼儿分组活动,各组人数不一致,让其他幼儿观察两组由于人数的不同所形成的大小关系,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学会运用。教师在设定游戏时尽量简单,使幼儿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在中班或者大班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用生活实例创造游戏情境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幼儿在合适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活动将知识融入活动中,能够很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3]。在学习测量加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进行引导,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自主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借助幼儿比较熟悉的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让幼儿分组扮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进入“小矮人”的房间时先进行观察,对桌子与凳子的宽度与高度进行测量,幼儿在角色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测量各种物体的长与宽。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做过家家的游戏,引导幼儿给家里添置凳子,但是凳子的高度以及长度需要幼儿们动手测量,并到相应的“市场”中描述测量的数据,对不同高度的凳子进行对比,这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数字的乐趣并且培养仔细认真的态度,用轻松的态度掌握数学知识。
四、探索发现操作用具
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大量的材料辅助教學活动,更能够吸引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主能动性,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与活动联系在一起,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寻本次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与道具,例如在测量加、减的活动中,幼儿找寻桌子、凳子、尺子、木棒、铅笔等物品进行测量,能够在探索中获取学习的兴趣。多种测量材料能够满足大班幼儿在实践中敢于尝试的心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探索精神[4]。幼儿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使用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所得到的数量是不同的,测量一张凳子的宽要用5根木棒,但是只需要使用两根铅笔,教师应该抓住机会为幼儿们讲解测量中包含的知识,让幼儿明白使用相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品的数量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种物品的数量结果是不同的,同时注意不管测量工具如何变化,所测量的同种物品的长度和宽度是不变的,让幼儿在应用中掌握测量的方法与简单加减法运算。
五、数学与更多游戏的融合
1.角色与知识的融合
角色的设定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经常碰见的场景进行描述,通过角色设定将数学知识蕴含在里面,使游戏活动开展顺利。如教师可以利用超市的各种职位进行设定,将班级中的幼儿分别设定“售货员”“收银员”等角色,小班幼儿中的“售货员”需要对水果以及玩具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售货员”对水果的个数及大小进行排序,将玩具按照大小放置在不同高度中。大班幼儿中的“售货员”在销售商品的时候需要对商品进行定价,并按照价格的高低进行排序,“收银员”在清点商品的时候必须学会认识手中钞票大小以及金额数量。游戏活动的真实性不仅能够让幼儿身处游戏活动中,激发主动性,还能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2.体育与数学的融合
幼儿在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游戏方式是体育游戏方式,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体育中。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拍皮球活动是其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引导学生两两分组,分别数一数对方拍皮球的次数,进行比赛,记录拍皮球次数,在项目活动中完成对数字的认知。幼儿喜欢的经典体育游戏是“老狼几点了”,教师让学生轮流扮演老狼,在“老狼”的面前放上钟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钟表的认识,了解整点与半点的区别,掌握新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会有不同运动器材,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大班幼儿已经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其称重,让幼儿动手进行乒乓球与羽毛球之间的重量比较。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深入了解,并掌握幼儿学习的状态,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出发,将生活游戏与知识完美融合,创造多种情境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内容,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手、口、脑的练习,提升主动探究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培养其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蔡仙萍.让游戏和数学手牵手[J].教师,2017(3):58-59.
[2]赵 晓,崔 颖.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及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2):53-56.
[3]孙月华.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的教学方法[J].数学大世界(下旬刊),2016(8):69.
[4]郑 婧.有效创设数学情境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