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米尔斯克比尔事件及其影响

2018-08-10 00:00宁永成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5期
关键词:米尔斯丘吉尔舰队

宁永成

米尔斯克比尔事件是二战中英法两国海军之间发生的一次最为严重的 流血冲突。这一事 件不仅导致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而且对日后的战局以及盟国内部的合作关系也产生了非常 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利用有关当事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关文献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背 景、经过及影响做一初步探讨。

一、米尔斯克比尔事件し⑸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在西线发动疯狂进攻后,英法 两 国一直是患难与共、并肩作战的盟友。但是,随着法国军队在法兰西战役中的全面崩溃和包 括巴黎在内的法国领土的大片沦陷,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投降派很快取代了智穷力竭的雷诺总 理掌握了国家大权。贝当政府背弃了3月28日 英法两国政府达成的在战争期间"决不单独谈判, 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①的协定,迫不及待地于6月22日和24日分别与德、 意通 过谈判签订了停战专约,宣布退出战争。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围绕着法国海军舰队的命 运展开了紧张而激烈的争论,到最后竟反目为仇,兵戎相见,引发了7月3日米尔斯克比尔的 流血冲突。那么,英法做为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友,为什么在短短的半个多月里便发生如 此严重的"悲剧性冲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当法国战败之际,法国舰队的命运直接关系着英伦三岛的安危。由达 尔朗海 军上将更新的法国海军共有238艘舰艇,包括1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数十艘巡洋舰、 数十艘驱逐舰、101艘潜艇(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潜艇"苏尔古夫"号),还有不少炮艇和鱼雷 快艇②。它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现代化海军之一,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居 欧洲第二、世界第四位。直到法国停战之时,这支强大的舰队仍完整无损。因此,这时的" 法国舰队或 多或少 就在英国海上力量和轴心国在欧洲水域海上力量之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只要法 国海军站在交战者的任何一方,战争的结局都可能被打乱。正像希特勒担心法国舰队如果 置于英国支配之下会大大增加皇家海军的力量一样,英国对法国舰队落入德国人之手也充满 恐惧。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军队损失了他们所拥有的全部重型装备,因此,英国把自己的 防御首先放到 海上和空中。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法国舰队不幸落入德国人手中,就会带来三大危害:(1) 轴心国就会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2)大西洋的护航运输--英国的生命线将会受到更 加严重的威胁;(3)德军在英国登陆就将不再是一种虚声恫吓了,加上日本的威胁已经愈来 愈明显,"这就会使大不列颠面临致命的危险,并将严重地影 响到美国的安全"④。所以,当法国准备停战求和时,丘吉尔就不能不对法国舰队的命运 忧心 如焚。这就是英国战时内阁极力鼓励雷诺把法国政府迁往法属北非坚持作战,直至最后提 出把英 法合并为一个国家,建立英法联盟的真正原因。不过,所有希望都因为贝当政府的上台而变 得毫无意义。

(二)英国政府为争取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进行了种种努力,但都无果而终。6月15日,当雷诺提请英国解除法国在3月28日协定中承担的义务,同意法国向德国探询停战条 件时,丘吉尔在6月16日的两封回电中立即表明了英国政府的立场:3月28日协定"涉及到法国 的荣誉"问题,"虽然如此,假定,也只是假定,法国舰队在谈判期间立即驶往英 国的港口,则英王陛下政府完全同意法国政府为获悉在法国停战的条件而进行探询 "。在几小时后发出的第二封电报里,英国又要求法国接到任何停战条件的答复时 ,要立即和英国协商,同时还表示:"约定把法国舰队调往英国港口,就表明我们心目中把 法国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同样看待。"⑤雷诺对此非常不满。6月16日晚,贝当政府 上台后忙于停战谈判,对英国人的要求几乎无暇 顾及。于是,丘吉尔又在6月17日给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发去了一封私人电报,希望他们决 不要把优秀的法国舰队交给敌人,从而损害他们的盟国,并呼吁法国舰队"载着未来的希望 和法国的荣誉开往英国或美国港口以保障它的安全"⑥。但是,贝当政府一方面认为英国 很快也会战败投降,另一方面又企图利用法国舰队这张王牌在停战谈判时与德国人讨价还价 ,以便争取到较好的停战条件,所以,根本无意让法国舰队驶往英国。

(三)停战协定签订后,英法两国对有关法国舰队的条款在理解上出现了严重分歧 。6月22日,《德法停战专约》签订。其中第八条规定:"法国舰队--归由法国政 府,为维护其殖民帝国利益而统辖的部分除外--应集中于尚待确定的港口并应复员,在德 国 或意大利分别控制下解除武装。……德国政府庄严地向法国政府声明,除沿海警戒和扫除水 雷所必需舰队外,德国政府无意在战时为自己的目的利用德国管制下各港口中的法国舰队" ⑦。

法国人认为,停战协定使法国保住了自己的舰队,至少它不会完整地交给德国人,因此, 这一规 定比他们"预料的要好"。但是,不论是英国驻法大使还是英国领导人看到这一条款时,第一感觉都是法国人把舰队的支配权完全交给了德国人,所以英国政府电令坎贝尔向达尔朗海 军上将坚决表示,"如果不能把舰队交给英国或美国,就必须把它凿沉"⑧。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指出:"很明显,法国的战舰将在全部武装的状态下接受德国和意大利的控制",因为它们一旦按停战协定的要求回到位于被占领区的法国港口内,便将成为使敌人垂涎而又容易掳获的战利品,而且对"除沿海警戒和扫除水雷所必需的舰队外"这条信书怎么解释,全凭德国人,更何况停战协定还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任何不遵守协定的借口而予以废除。所以,它对英国"一点也不安全"⑨。由于法国停战已成定局,双方在法国舰队问题上的矛盾 无 法调和,英国遂于6月22日晚下令召回了坎贝尔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走到破裂的边缘。

(四)在法国舰队问题上,英国不但无法相信德国人,而且也失去了对法国政府的 信任。从希特勒上台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位战争狂人不知向全世界散布了多少谎言,干了多 少背信弃义的事情,所以,不管德国政府在法国舰队问题上的保证是多么的庄严,多么的正 式,都是无法令英国人相信的。那么,法国政府又当如何呢?1940年4月13日,丘吉尔与雷诺 在图尔商讨两国合作问题时,曾要求法国政府把囚禁在法国的四百多名德国 飞行员(其中大部分是英国皇家空军击落的)交由英国看管。雷诺欣然允诺,但是贝当政府到 后来却把他们全部放回德国,致使其再次参加了不列颠大空战。事实上, 英法双方不得单独媾和的协定最早还是由雷诺首先提出来的,贝当政府上台后,全然不顾英 军正在和法军并肩作战这一事实,径直去和德国进行停战谈判。6月17日,当贝当 命令法国 军队停止战斗时,对英国军队连个招呼也不打。尽管贝当政府已经承诺在接到停战条 件 时就立即和英国政府磋商,但是,当6月21日法国人真的拿到停战协定的文本时却秘而不宣 。不论是贝当元帅,还是法国外长博杜安,都拒绝让英国人知道停战协定的细节。贝当元帅 在停战协定签订后的第二天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时还不无揶揄地说,丘吉尔只是他本国利 益的判断者而不是法国利益的判断者,他更不是法国荣誉的判断者。这怎能不令英国政府感 到痛心和震惊?

法国投降后,英国决心继续战斗下去。"法兰西战役"的结束预示着"不列颠之战"即将 开始。英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确保自身的安全万无一失,决不允许法国的军舰落入德国或 意大利人之手,并被用来攻打自己。"要不惜任何牺牲,甘冒任何风险,想尽一切办法绝对 不让法国舰队落入敌人之手,否则也许会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遭到毁灭"⑩。于是,一场" 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二、米尔斯克比尔事件的经过

当法国政府在停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的时候,英国人已经放弃了对它的呼吁,开始采取更 加强硬的政策。6月27日,即停战协定签订5天以后,英国战时内阁毫不踌躇地制定了 "弩炮"作战 计划:"凡是我们能接近的法国舰队,都同时夺取、控制,或有效地使之失去作用或予以击 毁。"丘吉尔说:"这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决策,在我一生参与的决策中,只有这个决策 最违背天性、最使人感到痛苦。"然而,这却是一桩有关国家的生存和全世界反法西斯 事业存续的大事,"对于不列颠的生存和一切依赖于不列颠而生存者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加 重要的行动了"。7月1日凌晨,在丘吉尔的敦促下,海军部发出了命令:"做好7月3日执行 弩炮计划的准备。(11

7月初,法国海军的部署如下:2艘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9艘潜 水艇(包括"苏尔古夫号"在内)以及大约200艘小型舰艇,因为避难停泊在英国的朴次茅斯 和普利 茅斯港。在亚历山大港驻有一支法国海军中队,包括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其中3艘是 装有8笨诰洞笈诘男率窖惭蠼)、3艘驱逐舰和一些小型舰只。在地中海西端附近 的法国军港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停泊着刚从布列塔尼迁来的强大的大西洋舰队,包括法国 舰队中两艘最好的舰只"敦刻尔克"号和"斯特拉斯堡"号。另外,还有2艘战 列舰、4艘轻巡洋舰,几艘驱逐舰以及一些小型舰只。在阿尔及尔则驻有7艘巡洋舰,其中 4艘装有8笨诰兜拇笈凇

7月3日黎明,在朴次茅斯、普利茅斯和亚历山大港,英国人以奇袭或和平谈判的方式掌握 了停泊在这些英国港口的法国军舰,并将大部分法国水兵遣送回国。但在法国的军港奥兰和 米尔斯克比尔,双方则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进攻奥兰和米尔斯克比尔的是英国海军中将萨默维尔统率的"H舰队"。这支舰队包括英 国海军中实力最强大的战舰--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战列舰"英勇"号和"坚决"号、 舰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以及2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7月1日凌晨2时,"H舰队"接到 了准备执行"弩炮"计划的命令。

萨默维尔与其他军官商量后,全都反对采取这项行动,并担心这一行动会引起 各处法 国人 的不满。但英国海军部在下午6时电告他们,政府之意已决,并在7月2日凌晨1时发来了最后 通牒的全文,同时命令萨默维尔在7月3日将其送交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舰队司令让苏尔。该 文件阐明 了英国人采取行动的理由,并提出了解决法国舰队的三种方案:(1)和英国一起继续对德意 作战;(2)裁减船员,并在英国人监督之下开往英国港口;(3)在英国舰队监督下开往西印 度群岛的一个法国港口,并解除武装,或交美国托管。如法国舰队拒绝以上建议,则必须于 6小时之内自行凿沉舰只。否则,英国人将采取武力行动。

尽管达尔朗对英国人的行动已经有所预感,却没有料到英国人的行动如此迅速,如此冷 酷无情。7月3日上午9时半,当英国舰队抵达奥兰附近的海面后,霍兰德上校曾试图与让苏 尔协商,但让苏尔根据达尔朗的命令拒绝与之会晤。霍兰德遂将最后通牒送了过去。让苏尔 大为震惊,立即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了海军部,但他却漏报了除法国舰队凿沉以外其他三种 可供选择的方案,特别是第三种方案。下午3时,法国内阁开会研究英国的条件,最后命令 让苏尔回复英国人说:法国军舰决不会"原封不动"地落入德国人或意大利人之手,同时也 不能接受英国的最后通牒,如果英国诉诸武力,法国将"以武力回敬武力"(12)。双 方谈判遂告破裂。下午5时54分,萨默维尔下达了攻击命令。英国舰队在驱逐舰施放的烟幕 掩护下,用大口径的大炮向孤立无援的法国舰队开了火,从"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的飞机则从空中往下投掷炸弹。不到一刻钟,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即告结束。法国战列舰" 布列塔尼"号被炸毁,"敦刻尔克"号搁浅,战列舰"普罗旺斯"号冲上了沙滩,"斯特拉 斯堡"号在遭到重创后逃回了土伦。法国损失了3艘主力战舰和许多小舰艇,有1297名 法国水兵被打死,341人受伤。英国的损失微不足道,几乎没有多少人伤亡。

这样,英国人在展开猛攻之后,一举就消除了法国海军这一影响战局的重要因素,把无可 争辩的制海权暂时掌握在自己手里,使得德国人不能再对法国海军有多大的指望了。

三、米尔斯克比尔事件的影响

米尔斯克比尔事件虽然发生于英法两国海军之间,但是它对"二战"的整个战局和盟国之 间的合作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这一事件导致贝当政府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消息传到法国后 ,海军部长达尔朗和国务部长赖伐尔勃然大怒,竭力怂恿贝当对英宣战。7月4日上午, 达尔朗下令给刚从阿尔及 尔逃出的法国驱逐舰中队,要它们和"斯特拉斯堡"号一道对正在返回直布罗陀的萨默维尔 舰队进行突然袭击,并建议袭击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塞内加尔,轰炸直布罗陀(7月5日,法 国空 军果然从非洲基地起飞对直布罗陀投掷了几颗炸弹,但这一象征性的报复并未对英国造成多 大损失)。 7月5日上午,法国政府召开了内阁全体会议,经过激烈辩论之后,冷静思考的 意见占了上风。尽管这时希特勒已经正式通知法国,在北非可以暂时中止执行停战协定要求 解 除法国舰队和空军的武装的条款,以便它可以被用来抵抗其他国家发动的 "非正义的可耻的侵略",但贝当元帅却不愿颠倒同盟关系,使法国加入反对它的前盟友的 战 争,为德国人火中取栗。贝当认识到只有希特勒被击败才能恢复法国的独立,因此他" 真 诚地希望英国胜利",他把这一事件归咎为"丘吉尔在丧失理智时发生的"(13),并 希望以此把与英国的裂痕减小到最低程度。于是,他接受了博杜安的建议,即断绝法国与英 国的外交关系,但不进行军事报复。

其次,这一事件向全世界表明了英国坚持抗战,永不投降的决心,并且使英国及 时赢得了美国的大量军事援助。当盟军在敦刻尔克被赶下大海和法国投降之后,许多 人都认为孤立无援的英国 已经陷入绝境,战战兢兢地马上就要投降了,甚至连丘吉尔那些慷慨激昂的著名演说也被看 成是虚张声势,摆出来作为和平谈判的优美序曲。但是,在米尔斯克比尔事件之后,"就再 也 听不到有人谈论不列颠就要投降这类话了"(14)。所以,此事在所有国家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美国尤其如此。英国对米尔斯克比尔的轰炸赢得了美国人广泛的支持(15),因为它不仅加强了英国的防御能力,同时也加强了美国的防御能力,使美国有充裕的时间为 它的安全 备战。罗斯福总统改变了在援英问题上的犹疑态度,立即下令将50万枝步枪、8万 挺 机关枪、1.3亿发子弹、900门75mm大炮、100万发炮弹,以及一些炸药、无烟火药运往英国(16)。这对于极端缺乏武器和弹药的英国来说,无异于雪里送炭。

再次,这一事件对战时盟国内部的合作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法断 交之后,美国和 英国达成了某种逻辑上的分工:即美国应该暂时同维希政府保持外交关系,支持和引导这个 公认为可悲的政府,用威逼利诱的办法,要它尽可能暗中抵抗德国超出停战协定之外的合作 要求,而英国则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支持戴高乐将军所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同时又不至于使自己同贝当政府进入战争状态(17)。盟国之间的这一分工合作关系一直持续到 北非登陆 之后。在此期间,美国由于受到了和贝当政府的关系限制,既不能在外交上承认戴高乐,也 不能在经济和军事上给"自由法国"以大力支持,这就使戴高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不能不完 全依赖于英国人的帮助,从而直接影响了"自由法国"的发展壮大及其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发 展。

可以说,在米尔斯克比尔事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戴高乐将军和他刚刚在伦敦发起的" 自由法国"运动。当贝当政府向敌人屈膝投降的时候,戴高乐却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 的伟大号召。虽然有很多法国人赞同戴高乐的这一爱国壮举,但是却对"自由法国 "在初创阶段不得不依附于英国有点误解,甚至有些政界知名人士还把它看成是在英国的卵 翼 下产生的。因此,当英法关系因为米尔斯克比尔事件而恶化之后,他们对"自由法国"更是 如敬鬼神而远之,加之贝当政府对戴高乐这一"叛逆"行为的诬蔑和攻击性宣传,使得许多 本来打算参加"自由法国"军队的法国军人和平民,这时都转身跑掉了。不仅 如此,法兰西帝国各行政当局以及保卫帝国的海军和陆军对戴高乐将军的态度,大部分都由 犹疑 变成反对了。这对戴高乐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打击,而且对法属非洲日后归顺自由法国产生了 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但是,戴高乐在经过痛苦而又冷静的思考之后,卓有远见地认识到: "拯救法国的事业高于一切, 甚至也高于我们舰队的命运。"(18)他在悲愤之余,对英国人的举动仍表示了令人感 动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呼吁 法国人民认清贝当政府的投降本质,不要因为这一悲剧性事件而造成英法两国人民精神上的 敌对。因此,他 非但没有作为一个普通公民退隐山林,反而决定继续与英国政府合作下去。正是依靠了 这一合作和友谊,法国才得以在战争结束时重新站立起来。お

①(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下部,第三分册 ,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877~878页。

②(法)拉乌尔·阿格隆:《戴高乐与罗斯福》,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1 29页。(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上部,第二分册,商务印 书馆 1974年版,第343~344页。

③William L. Langer,Our Vichy Gamble,New York,Archon Books,1960, p.390.

④⑤⑥⑨⑩(11)(14)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 二卷,上部,第二分册,第341、299~300、315、342、342、343~345、356页。

⑦《国际条约集》(1933-1945),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第259页。

⑧(12)威廉·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下集),南海出版公司1990年 版,第1145~1146、1189页。Cordell Hull,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Vol.1,p.799.(15Julian G. Hurstfield,American and the French Nation,1939-1945,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6,p.53.

(16)(美)舍伍德:《罗斯福与霍普金斯》上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 5页。

(17)Don Cook,Charles De Gaulle:A Biography,p.38. G.P.PulnansSons,New York,1983,The Memoirs of Cordell Hull,Vol.1,p.805.

(18)(法)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第一卷(上),世界知识出版 社1981年版,第87页。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ぴ鹑伪嗉:林屹

猜你喜欢
米尔斯丘吉尔舰队
《淘气二人组》(二)
淘气二人组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5%的水下奇迹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段子里的丘吉尔
毒蛇和权杖
俄太平洋舰队将裁5000名官兵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