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益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教学反思

2018-08-10 08:33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冷凝试管建构

彭 芬

(江苏省溧阳中学,江苏 常州)

本文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内容为例,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反思中获得化学核心知识,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情境主线贯穿课堂

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要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那么,学生已有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以“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贯穿于整节课。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将5 g大豆研碎放到试管中,加入10 mL己烷(一种有机溶剂),振荡后,静置几分钟;(2)取过滤器过滤提取液;(3)把提取液放在小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掉己烷;(4)观察得到的大豆油的颜色和状态;(5)把油移入试管,向试管里加入10 mL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

之所以选择“从大豆中提取油脂”这一实际性教学情境,是因为其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化学是真实有用的。将教学内容隐含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之中更能唤起学生的认知期待,激励学生去思考,去探求,去主动获取知识。从长远目标看,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探究架构课堂

化学家傅鹰先生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其中提到:“倡导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本节课在认识“萃取”这个概念的时候,通过大家都喝过豆浆和西红柿汤这一亲身体验,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制作豆浆的第一步是浸泡大豆,经过一晚上浸泡的大豆水面上方并没有漂浮油脂。而西红柿汤是红色的,如果再加入菜油,会发现菜油层特别鲜红。通过实验的对比,引发学生对萃取的思考,理解萃取的概念。

在“萃取剂的选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萃取操作过程,通过不同溶剂的对比,探究萃取的实质。

实验仪器:试管4支

实验药品:碘水、水、酒精、四氯化碳(CCl4)、苯

实验要求:请用试管做比对试验,体验萃取过程,观察填表

实验方案 加入试剂前碘水颜色加入试剂后振荡后现象①5 mL碘水+2 mLCCl4②5 mL碘水+2 mL酒精③5 mL碘水+2 mL水④5 mL碘水+2 mL苯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实验问题的能力,进而训练学生实验探究的思维方法。

三、思维碰撞渗透课堂

本节课在处理“蒸馏装置”“分液漏斗装置”时,学生主动对比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将知识融入推测验证,最终探究和归纳出实验装置。以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片断:蒸馏装置的设计

【学生】先将己烷加热成蒸汽,再冷凝液化成液体收集。根据该构思设计出图1 蒸馏的简易装置。

【教师】交流与讨论:利用该简易的蒸馏装置来蒸馏,有何不足?如何改进?

【学生】热蒸汽冷却不够充分。根据该构思将装置中的导管换成了冷凝管。

【教师】平直的冷凝管不利于冷凝的液体顺利流下,那么如何改进呢?

【学生】将冷凝管倾斜放置。

【教师】已知沸点:己烷68℃,大豆油230℃,如何确定首先蒸出来的是己烷?如何确定己烷已完全被蒸出来了?

【学生】在实验装置中增加温度计,再次改进蒸馏装置。

【教师】介绍蒸馏烧瓶,根据最终蒸馏装置图搭建实验仪器(图2 蒸馏装置)

图1 蒸馏的简易装置

图2 蒸馏装置

通过对实验仪器的不断改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力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凸显了以上三个特点外,也存在以下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课堂前面过滤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学生实验中萃取与分液比较匆忙;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不够,在学生实验时出现液体流出等问题。此外,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很多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在探究蒸馏装置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猜你喜欢
冷凝试管建构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有机化学基础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试管难题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
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净化装置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