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给我捉过刀

2018-08-09 03:34陈甲取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曹丕匈奴曹操

陈甲取

三国时的崔琰,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如果翻开他的履历表,看到“曹操给我捉过刀”这样的描述,你是不是就会有“哦,原来是他”的感觉呢?

崔琰出身于北方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是个人高马大的须眉酷哥,《三国志》载其“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在大臣中威望很高,就连曹操也敬畏他几分。

曹操统一北方后,威名远播,匈奴也派使者前来进贡。曹操自卑于“姿貌短小”,不足以扬我大国威风,就让手下头号型男崔琰假装成自己。在接见匈奴使者时,崔琰大马金刀地端坐在那接受拜贺,曹操却抱着把钢刀,站他背后扮保镖看热闹。会见完毕,曹操想看看这戏演得如何,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咋样?我家领导形象咋样?”匈奴使者说:“曹操形象硬是要得,高大威猛,帅呆酷毙。只不过,站他后面捉刀的那位,绝非善茬,气场杠杠的,那才是真猛人啊!”“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崔琰曾推荐杨训为官,说他虽然才华不怎么样,但优点在于“清贞守道”,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曹操当上魏王后,杨训为表忠心,就上了一道讴歌曹老板的表章,大写赞美诗,极尽肉麻之能事。曹操是舒服了,但别人看了就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对杨训表示鄙夷,捎带着也埋汰起了举荐他的崔琰,吐槽其眼光不行,竟然推荐了个马屁精。

这可算是无妄之灾了,崔琰受不了,就给杨训写了封公开信,信中有这样的字样:“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你的表章我看过了,赞美诗写得也挺有意思,只不过啊,这时代呢,总会有变化的时候罢了!崔琰的本意只是讥讽那些八卦的人,同时也劝慰杨训,不要太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这封信很快就摆上了曹操的案头,而他理解出了另外的意思:崔琰这是对我严重不满啊!这个“耳”字用得很有问题。就好比说,人们重男轻女,如果生了个女儿,有旁人问男娃女娃,都会答“生女耳”。“时代变了”之说,更是让曹操无法忍受。崔琰因这封信,被判处髡刑,一头美发被剃光光。曹操没把他关进大牢,而是令其停职在家反省,顺带派了特务全天候监视,记录他的一言一行。

不久,特务整理出一份监视报告:崔琰虽然待家里不出门,但依然人气很旺,家里整天客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且他待客时,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貌似心怀不满。不作不死,这是嫌命长的节奏呀!曹操本就对崔琰有心结,这下更动了杀机,下令让崔琰自杀。

其实,这事只是个导火索,曹操早就对崔琰心怀不满了。当初,曹丕和曹植是接班人的重要人选,两人明争暗斗个没完。曹操总拿不定主意,一方面觉得曹植文采出众,才华盖世;另一方面又觉得曹丕毕竟是哥哥。为了不激化他俩的矛盾,曹操就低调征求几位心腹重臣的意见。大家领会到领导意图,都跟曹操私下沟通。崔琰却公然明确表示坚决支持曹丕:“老祖宗的规矩从来都是立长不立幼,再说阿丕又聪明又孝顺,不将他立为继承人,简直天理难容。我老崔会用生命捍卫阿丕的第一顺位继承权资格。”

让曹操愤怒的是,自己原本就想暗中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崔琰却明目张胆地表露意图,简直太不识好歹了。大概从那时起,曹操就存下了干掉崔琰的心思。

曹操生性爱猜疑、疑心重,孔融、许攸等名士都被其杀死,而崔琰被杀是最被世人痛惜的。

等到魏明帝在位时,崔琰的堂弟、司空崔林曾跟司空陈群等评论名人。崔林推崔琰为名士第一人。陈群却说:“崔琰的才智连性命都无法保全,不配当第一人。”崔林據理力争道:“大丈夫只看有没有机会碰到明主罢了!都像你们这些人一样苟且保命,就称得上高贵了吗?”易中天则这么评价:“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猜你喜欢
曹丕匈奴曹操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生化危机”之匈奴的阴谋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