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婧
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画总是给我们最为强烈的印象。早在七个世纪以前,知道过圣丹尼斯大教堂重建工作的建筑师、修道院院长絮热(1081-1151)说过,把玻璃画装在修道院教堂的窗子上,全是为了一般群众能读懂他们信仰的《圣经》。尽管这样的玻璃画能刺激人们的感情,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用作教化,与现代的跳眼的招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世纪早期的窗子虽然也有带玻璃画的窗子,但从残存的一些局部看,还不能确定它就具有装饰的性质或倾向。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维塞姆堡大教堂里,还保留着一个十一世纪下半期的基督头像,尽管他在制作技术上已近相当完备,但仍然没有表明设计师用玻璃表现故事的情节的技艺已近成熟。到了十二世纪初期,画家们的技艺已近有了很大的提高。
哥特式教堂上镶嵌着的彩色玻璃窗几乎是没有墙壁,而玻璃窗的所占的面积区域很大,几乎占据整个开间,是最适合装饰的地方,这些窗户对于下雨较多、潮湿的北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堂的玫瑰玻璃窗就赋予了光线的色彩,从而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幻色彩,它的存在是是传递光线,并使其升华似若夭光,在寒冷黑暗的中世纪,艺术绽放在中世纪的神权政治之上,因而也为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氛围的营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对宗教的宣传和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时还不能够生产出纯粹的透明玻璃,但是能够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在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下,智慧的工匠用彩色的玻璃镶嵌一幅一幅的图在整个窗子上。所镶嵌的画都是源自《新约》故事的内容,成为教堂里“不识字的人的圣经”。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也迫使争端持续,艺术家所需要的艺术载体也都不尽相同,历经了由雕塑、壁画、木材绘画、湿石膏画、油画等绘画材料和绘画方式的更替交换。在北欧,随着哥特式建筑风格艺术的崛起,哥特式建筑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罗马式建筑,墙面上大面积区域的彩色玻璃窗启发了伟大画家绘画的灵感,他们在富有丰富色彩的玻璃玻璃上绘制精美的图画,画在彩色玻璃上的图画成为了中世纪的绘画成为天才们的最杰出的作品。
十二到十六世纪,随着哥特式建筑技术的运用,玻璃画在整个北欧十分流行,哥特式的建筑师千方百计的设计高大的建筑和教堂,以便接受更多地阳光,为神灵的住所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许由于大窗户更适合简明的图案,或者像早期修道院那样是一些简单的玻璃图案,更符合与设计师的意图。尽管彩色玻璃的透光性比较弱,但它也有自身的优点。五颜六色的闪光,就像金属圣物箱上镶嵌的珍珠宝石一样,不仅具有激情的效果,增强朝拜者对上帝的神秘感,而且还能把彩色玻璃画连贯起来,讲述《圣经》和圣人的故事。虽然有的画在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很难看清,但它仍然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不仅如此,就像墙壁上的壁画一样,把传教书上的场面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翻译出来,其结果是新的技术得到发展,而窗户也就成为哥特建筑物上苦心经营的一部分。因此,玻璃画家也就像当时的石匠一样,一个建筑的这一部分还未完成,又借到另外一个建筑装饰的订货,四处奔忙。
以各大著名教堂玫瑰窗为例
起源:玫瑰窗的起源可以在古罗马圆形的洞眼中找到,这些大型圆形开口,光线和空气进入建筑的之内,最典型的是帕特农神庙帕萨迪纳圆顶。在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筑,使用圆形侧窗的建筑很是常见,如位于威尼斯的。教堂。文艺复兴时期,圆形窗口的进一步发展,与车轮径向模式的放射状图案的演化,,如西班牙阿维拉教堂。伴随着中世纪的宗教建筑结构的进步和宗教传播的需求,圆形的侧窗继续进化。肋架券、飞券和尖券的使用为圆窗区面积扩大提供的可能性扩大,引进大量的自然光线,与罗马式教堂内部昏暗的模糊非常不同。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制作的工艺变得更精细而复杂,斑斓明亮的玫瑰窗便由此而生。但也因为与郁郁葱葱华丽的玫瑰花都有所相同,它的名字从便由此而生“玫瑰”。一般的形式为圆形窗口,并通过窗口玻璃面板的不同形状和色彩斑斓的色彩构成。受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的启发,工匠的创造力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的图画。
类型:玫瑰窗上的图案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个特定的宗教和神的历史,故事,另一个是使用更抽象的宗教符号的形状模式表达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也称玫瑰象征着纯洁的圣母或耶稣圣经中玫瑰也代表了古老的血液和女性崇拜,哥特式圆花窗作为教堂的象征,通常安排在祭坛后面的墙上。神圣的使者登上色彩绚丽的彩色的窗户,像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依靠光线渗透玫瑰窗的玻璃变得清晰、神密而梦幻,照亮了教堂的上部、高坛、整个大厅、走廊、唱诗班的席位、礼堂上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会导致反光的表面。当人们走进教堂,其光色的奇妙震慑人心,这种视觉上美轮美灸的愉悦使教众感到来自天国的神力,不禁感觉对天上的诸神的崇拜,诱导他们得到拯救,走向天堂的愿望。丹纳《艺术哲学》中表示“透过彩色玻璃的光变得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与图案珠光宝气的神秘的火焰,奇异的照明,它似乎是开向天国的窗户。就这样,玫瑰窗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可以想象,当耶稣宣称“我就是世界的光”时那些色彩斑驳的窗户上舞动的光,便成为神权至上极好的对比和升华,可见,在整个哥特式教堂体系中,玫瑰窗在宣传宗教方面不可或缺的功效,它促進人们向往天国的同时,心甘情愿地听从神的指令。
主题:玫瑰窗的主要题材是圣经故事。在这些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玻璃窗户上,大多数艺术家使用明亮的颜色向教堂内的芸芸众生讲述圣经中从创世记到末日审判的救赎故事。在文学还没有广泛传播的时期,这种传播方式向有信仰的人直观地展示了他们听到的故事。基督徒可以通过可以通过窗户上的那一幕幕画面以撒的献祭,摩西过红海,耶稣的诞生,最后的晚餐以及圣安东尼勇斗群魔等等,感同身受的去体会耶稣对现世的救赎,深深沉浸在宗教中冥想。同时也向没有信仰的神力灌输上帝的伟大力量,让他们体验到视觉感官教会圣经故事代代相传,感觉灵魂的救赎,渴望通往天堂,不能自拔。
中世纪的社会,动荡不安。哥特式教堂象征城市的稳定与繁荣,是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公众情感寄托,反映城市生活的精神。同时,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虔诚的天主教信仰在哥特式教堂的气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期间,材料,数量,颜色,位置,人,动物或植物,己经给所有的似乎超越表象的某种象征意义,宗教氛围浓郁,神性完整的反映在人性与自然中,无处不在。哥特时期的玫瑰窗通过自身材质和外界光线构成的哲学,为显而易见的事物和暗含其中的意象搭建了平台,构成了明与暗、可视与不可视之间的对话,外部灯光模糊了窗户而内部的昏暗反而使光大放异彩。这种建筑外的低调肃穆和室内瞻仰的瑰丽魔幻,很好地连释了中世纪宗教信仰对立的一致性。内外空间的对立和连续,在人们的视觉感官中,对比烘托出了天国的奇幻,把宗教连释得更加肃穆而神秘,羽化而登仙,更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激起轩然大波,达到了激发人们进入教堂后的对宗教狂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敞露着的心扉_中世纪的教堂玻璃画艺术》_杜蜀秦.
[2]《哥特式建筑的眼睛_彩绘玻璃窗的艺术价值》_朱娟.
[3]《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窗与现代婚礼教堂玻璃窗应用的美感对比》_范嘉迪
[4]《教堂玻璃彩绘工艺》_赵晖.
[5]《石头与玻璃的平衡_试论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_余太星.
[6]《探析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艺术与文化价值》_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