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美集团:打造服装业“致胜”新思路

2018-08-09 17:40何晓娟
投资与合作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华

何晓娟

一个行业里,同样的机会可能会被很多人发现,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披荆斩棘且完美致胜的就屈指可数了。足够的用户基础、明晰的商业模式、领先于行业的制造力、大数据时代下品牌的洞察力等等,皆是“致胜”必备!本次采访,我们特邀到了中国互联网服装品牌鼻祖级人物,茵曼创始人、汇美集团董事长方建华。他是当今服装业广受关注的“风云人物”、成功的企业家。他的精彩故事和成功经验绝对是行业的一笔财富,他把控浪潮走势成为行业翘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商业高峰。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

寒门学子 慧眼识机

第一次见到方建华是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生活在左”的发布会上,他待人温和、衣冠楚楚,言行举止皆能感受到他温文尔雅的气质,风趣且极具感染力的话风让人觉得十分舒服。

本次采访开始,方建华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广州市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汇美集团”)。 他讲述道:“汇美集团根植于互联网,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饰設计、销售与品牌运作为一体的时尚品牌集团。公司采取多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业务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流量互通、优质运营资源共享、多重品牌风格互补、时尚创意人才聚集的‘互联网时尚品牌生态圈。”

2015年年初,汇美集团获得上市服装企业搜于特的3.24亿元投资,创下当年国内电商品牌估值、融资额的最高记录。2015年,汇美集团荣获“国家商务部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茵曼”品牌被评选为广东省、市著名商标。同时,汇美集团成为阿里巴巴 IPO 招股书的唯一女装品牌案例,还是代表中国服装由 ODM向原创品牌转型的成功案例。 ”

汇美集团的前身由创始人方建华创办于1998年。他勇往直前、敢拼敢做的创业精神绝对是如今众多年轻创业者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一个人获得成功时,他走向成功的路,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到了,成功没有轻而易举、顺风顺水可言。方建华也不例外,他既不是“子承父业”,也不是“名门望族”,恰恰相反,他是“寒门学子”。

据记者了解,方建华16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初中就辍学,后来跟着老乡辗转各地打工养家,每天拼命工作但仍然生活困窘。不甘于平凡的他自然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1996年,方建华用打工攒下的所有积蓄自费重返校园学习服装设计知识。方建华对服装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里的专业自然也选择的是服装设计,由此服装也成为他创业的行业方向。

方建华告诉记者:“ 学成毕业,正好迎来南下到广州创事业的浪潮。一开始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经历过一番短暂流浪之后,我最终在一家日资服装企业慢慢开始累积了自己的经验。那时候,我从基层仓库管理、生产车间管理到销售主管、营销经理,帮助老板把这家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得到老总器重。

“1998年的时候,刚好遇到亚洲经济危机,很多工厂都相继倒闭了。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个行业没有希望和生机的时候,我却看到了商机,认为那就是个自己开干的好机会,就是所谓的趁低入手。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创业,并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外贸服装ODM工厂,成立了一个30多人的工厂,后来慢慢经营到500多人的规模,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

方建华感叹道:“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创业道路不可能没有坎坷,外人看到的光鲜,只是表面。创业者除了肩负着自己的那份初心和理想外,还担着更多的责任。对于我而言,幸运在于,遇上了电商、移动互联网,国内发展最快的几十年,相对过去,这是消费市场中最好的趋势。创业是艰辛的,一路走来,很多当年的老战友也销声匿迹了,但这也让我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动力。我想,创业最诱惑人的是,它相对于一份普通的工作,更能够让你尝到沉浸的幸福。

勇士之胆 谋士之思

对方建华有几分关注的人都知道,他绝对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他身上有过太多不同凡响的“第一次”。方建华敢拼敢做,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必然联系。一个人在幼年、青年时代受到的磨炼,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青年时的艰苦磨砺,造就了方建华不怕吃苦的性格,并且让他深深地认识到,想要100%的收获,就要付出200%的努力,这些显然决定了方建华性格的一部分。

当然,具有敏锐的触感,能迅速抓住一切机会,慢慢培养自己更大的格局,这些也是方建华身上不可多得的闪光点。

2005年,随着美元贬值的势头开始出现,服装外贸生意的难度逐渐加大。方建华向记者说道:“马云那时候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第一届网商大会,他介绍了日本、韩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马云觉得中国商业很不发达,因此建了阿里巴巴B2B网站。由此,我认定做外贸不能只有一个大客户,便加入了阿里巴巴。随着服装外贸业务的形势日益吃紧,我决定自创品牌。2008年,当时正好淘宝商城在广东招商,汇美从B2B转而尝试以自有女装品牌“茵曼”做淘宝商城。

据记者了解,方建华的服装电商路在初期并非顺顺利利。2008年、2009年,淘宝流行韩装,天猫的主要消费群体就是18~22岁的年轻人,而茵曼的定位是心理年龄25岁、实际年龄30岁的消费者,定价也比其他品牌高,而且肥大的棉麻衣服在当时并不流行。

方建华告诉记者:“当时我们投广告收效很小,10万元的广告投入,我们只卖了1万元的东西。整个2008年,我们才卖了几百万元的货,2009年卖了700多万元,2010年有1000多万。这3年,我一共亏了两三百万元。”

2010年年底,方建华便把赚钱的外贸业务彻底砍掉,将工厂全部外包,后来将物流管理也外包,把主要精力放在天猫做自有女装品牌上。由于坚持投入电商业务,汇美终于迎来天猫业务的井喷。2010年“双11”,汇美销售额680万元,当时一年却只卖了1000万元,一天卖出了大半年的订单量;2011年,茵曼走入稳健发展期,此后长期稳居女装TOP3以内;2013年,汇美全年销售额达7.6亿元,拿下了“双11”全国女装销售冠军(单日销售1.2亿元);2014年,汇美收入约9.6亿元,净利润3891万元,净利润已经超过不少服装上市公司。

方建华说:“我的创业背景,正值中国品牌崛起的时间,塑造一个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但每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细节,都可能让你的品牌走向死亡,最终昙花一现。敏锐、速度、勇气,做决定的当下你不会轻易察觉,但从现在往回看,还是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作为一个企业家,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信息爆炸,高铁和移动互联网铲平了原本处于金字塔的社会结构,年轻人的勇气和活力,这些都时刻让我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所以我督促自己,我始终在学习,并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翘楚殊荣 不拘一格

“茵曼”绝对是互联网当之无愧的翘楚。从2010以来,它的线上销售成绩一直不凡: 2010年日销售业绩位列淘宝品牌女装前3名,2011年位居天猫女装榜首,2012年单日销售额刷新品牌历史记录,2013年成为“双11”全网销售第一女装品牌。惊人的销售成绩羡煞同行,这样的的成功源于何处?

方建华说:“‘雙11的诞生,对于茵曼或第一代互联网品牌而言,意义深远。从行业背景看,不可否认,茵曼是吃到第一波电商红利蛋糕的品牌。这让茵曼成长迅速,但也危机四伏。

“我甚至记得第一年‘双11,当时平台的小二让我们定目标,我们自己定了50万,小二说100万,我们勉强说好吧,其实心里没有底。没想到当天最后做了680万。当时,整个团队从上到下都紧张、兴奋,甚至流泪。

“但在高销售额的背后,其实作为品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需要承担产品压力、物流压力、售后压力、人员压力等。一路走来,团队的默契程度、提前规划和统筹商品的能力、数据在各个方面的运用、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品牌的发展重心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年,已是茵曼参加“双11”的第8个年头。但方建华看得很淡。在方建华看来,作为一名电商老兵,他早已将重心放在产品品质和顾客体验上,而拥有好质量、设计感、性价比的产品,才是品牌能够胜任大促考验的核心力量。因此从长远看,这才是最终延续品牌生命力的关键,销售额已不再是“双11”的唯一目标。

方建华告知记者:“如今对于茵曼而言,‘双11依旧是品牌全年ALL IN的重要销售节点,随着国际大牌的蜂拥而至,这一天不单是只争排名来较高下的日子。这一天,成了回馈粉丝,与粉丝共同狂欢的最好时机。”就在这个互联网如此盛行的时代,方建华全渠道布局,不拘一格,一直很看重线下市场,并在多个公开场合说过:“线上市场是我们不可分割的重要市场,但线下市场蕴藏了产业中80%的体量,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是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心,也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品牌的最好历练场所。”

方建华还告知记者:“茵曼在很早的时候就关注到了线下,并有过小小的尝试,但当时的环境和技术并未成熟。2015年启动‘千城万店后,茵曼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没有错。”

据了解,自2015起,汇美集团正式启动命名为“茵曼+千城万店”的新零售战略,通过线上积累的品牌用户和知名度,已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初步成果,在全国162个城市开设超过450家体验店。就2017年“双11”这个黄金时间而言,茵曼的全渠道、多品牌联动在此次活动中成效明显。其中,茵曼线下门店同步参与了“双11”促销、营销活动,并起到了增加互动体验的作用。11月1日,茵曼联动全国111家线下门店开始“11.1元限时抢购”,在“双11”前夕,已有3.5万客户抢入场券,共计33万人参与整个活动,销售额接近2000万元。“双11”活动期间,茵曼线下销售额同比上年增长60%,购买会员增长95%,销售件数翻倍。

当记者问及该方案与传统服装品牌营销有何不同,它的优势在于何处时,方建华回答道:“作为一个原生于互联网的服装品牌,品牌销售的方式、营销的玩法和线下传统品牌自出生起就有着不一样的基因。首先是效率上的提高。传统做服装的一般是通过加盟商订货会这样的模式,把库存的压力转化给了加盟商,但是我们用互联网的手段来实现柔性供应链,通过线上线下的数据,大概知道消费者对于哪一类型的喜好是比较有偏向的,再进行预售。

“现在,首单和返单的比例是5∶5,比如我今年要200万的衣服,那么首先生产50%,剩下50%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能够及时返单,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的压力。我们希望未来首单能够做到30%,这是我们未来两年的目标。而现在,门店与门店之间的货品周转也能够以天来计算。另外,我们还依托门店能够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属性,做社群化粉丝运营。

“在‘千城万店启动之初,我们号召粉丝开店,他们是对茵曼有着熟悉度、热爱度的人群,喜欢棉麻,与茵曼倡导的爱人、爱家、爱自然的品牌理念有着一致的价值观。通过这群粉丝,来吸引更多有着同样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人群。

“与过往的品牌经营模式不同,我们以每个店铺或店主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小社群。我们将与每一个消费者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形成稳固的合作体系,从而形成自然的增长效应。其中,慢慢建立品牌影响力,输出品牌文化,是一种更有温度的品牌接触。”

记者还了解到,2017年茵曼线下实体店销售额达3亿元,店铺已覆盖万达、凯德、金鹰、新世界百货等购物中心。一线城市以直营店为主,二、三、四线城市以加盟店为主。方建华透露,20%~30%的店可以实现当年盈利。

对于茵曼全渠道的布局,方建华强调说:“线上线下就像人的两条腿,不管你只有线上一条腿,还是只有线下一条腿,都是走不远、走不快的。茵曼作为诞生于互联网的品牌,对渠道布局的判断很简单,那就是哪里有消费者就到哪里去。

在未来3~5年,新零售模式还将被运用到汇美集团旗下的重点品牌中,以此巩固新零售融合时代的领军地位。同时,汇美集团将持续扩大营业规模,强化品牌孵化及运营能力,满足更多符合消费升级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打造汇美时尚品牌及生活平台。”方建华表示。

品牌矩阵 让“质”飞跃

截至目前,汇美集团旗下已上线的品牌包括茵曼、初语、生活在左等10多个品牌,初步构成风格差异化且互补的品牌矩阵。多个品牌持续多年在天猫、唯品会、京东、当当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女装类目中均处于领先地位,累计会员超过1500万。

方建华告诉记者:“传承传统手工的高端女装品牌‘生活在左、年轻潮流的女装‘初语,还有一个细分类目的品牌,目前都发展的不错,处于稳步上升的发展状态。

最多的时候,我们拥有超过10个服装品牌,品类涵盖女装、童装、鞋包、运动、家居等。多品牌效应能够迅速拉动规模,但经过实践,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剔除了部分的品牌,并对每一个品牌都提出对应该品牌的发展节奏,符合自我良性成长的要求。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就会被快速关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上升到一个又一个的高度,甚至有些挑剔。当下的消费者需求可谓变化莫测,方建华是如何结合品牌的市场定位,及时开发应市服装的呢?

方建华说:“每一年,我们在产品开发前,都会先寻找一个产品灵感来源地。我们去过台湾、荷兰、西班牙等。我们的设计师、品牌负责人等很多工作人员,都会一起去当地采风,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用他们的视角去听、去看、去触摸、去品味。回来后,我们会将这些最真实的感受形成新一年度的关键词,再细分到四季去拆分。茵曼的设计理念是“以舒服为本,为舒心而生”,以棉麻为主要产品元素,我们总会寻找最自然、最舒服的设计,不追赶潮流。”

据记者了解,茵曼在面料的选择上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较多使用的面料来自欧洲和日本。茵曼擅长使用真丝、全棉等天然面料,也特别注重运用如富强纤维、氨纶、莱卡等最新的高科技面料,使衣物既有天然面料的舒适性,又容易清洗,能够保持良好的形态。

茵曼的品牌释义是这样的:

女人如水

静美其姝

衣服就是语言

可远闻灵动清新

接近了,灵动舒适

是对自然的回归

对生活的回味

随身、随行

没错,茵曼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如此。

2018年,茵曼在设计力上有了一个新阶段的提升,方建华希望回归棉麻,做一个以棉麻为本的百年品牌。而“棉素”“清麻”这两个产品系列,就是最直接的表达。

当记者问及接下来在品牌的扩充上是否还会继续时,方建华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告诉记者说:“过去几年,汇美集团以多品牌致力于打造不同類型、不同风格的品牌矩阵。但近期内,我们暂无扩充品牌的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更专注地打造现有品牌的调性,将更多精力放在设计与品质这两个属于产品的本质要求上。”

智慧智造 出战海外

2018年3月,汇美集团战略投资的江西于都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式落地。这并非是汇美集团的自建工厂,而是一个集品牌、供应商、生产力为一体的智慧智造平台。它不只服务于汇美集团的订单,而且是一个开放平台,其他供应商和品牌只要符合参与标准,均可加入。

据记者了解,在方建华的构想中,这个平台的整体厂区面积共达33万平方米,其中第一期将有6栋6层车间、6栋公寓,1栋办公楼。规划是要分别建立羽绒工厂、休闲衬衫工厂、裤子工厂、毛织工厂,让每个工厂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每一个工厂的专业效率。

方建华告诉记者:“对这个战略项目的打造,我预留了5~8年的时间。“通过5~8年的努力,我们将以最高标准打造全球一流的服装智能制造供应链,而且这个供应链平台是可复制的,也将会整合一些有订单量的国内外大品牌,共同完善这个供应链平台。”

方建华还强调说:“战略投资的服装智能制造供应链平台最终只需做成一件事,对外输出设备、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输出,能够直接影响、改革汇美集团的供应商以及未来参与进来的更多品牌。而且新时代供应链应具备的特征是,不能把目光只聚焦于工厂,而且要解决以下问题:面料问题、合理排单、生命周期反推订单量、信息化管理取代纯人工、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升级、产品可追溯源头、制造业走向产业供应链协同整合。

未来我们的供应链模式需要按订单生产,要按销售驱动返单,通过供应链驱动消费力,从订单型生产向快速翻单型生产转变,以取得翻单的效率,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

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环境下,未雨绸缪的心态必不可少,给未来布局是企业家们挖空心思也要去思考的事情,方建华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诞生于互联网,在新零售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服饰品牌,汇美集团敏锐地观察到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即从销售全球化,到品牌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方建华强调品牌必须立足于新起点,更要有全球的思维去圆梦。未来几年,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将会是迎接时尚产业的下一个风暴口。

采访到最后,方建华就中国未来的服装市场前景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向记者说道:“国家的宏观政策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层面已经非常重视实体经济,例如买智能制造的设备有补贴。环保、税收、 员工的基本保障,有社会责任的,这些会成为优质供应商的基本基础。要做到不掉队,最终取决于我们的自信、毅力是否足够。”

方建华还强调说:“未来5~10年是中国供应链的黄金时间,新赛道、新思维、领先于行业的制造力非常重要,如果现在还不开始布局,未来会非常麻烦。同时,全球化的力度也已经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全球化的眼光。我们碰上了最好的时代,我对国家未来20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建华
倒立奇奇
变来变去的树
托尼逃跑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哈比的愿望
100岁的贝其
艾米狗
一半河马
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