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住在四合院里,谁家做了好吃的,给这家送点,给那家送点,这是老北京人的人情味儿。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北京有了私人饭馆,有了夜市。
过去住在四合院里.你家做了好吃的,给这家送点,别人做了好吃的,也给你送过来,这是老北京人的人情味儿。英达、张大礼、王卫东、牛响铃、焦世宁,以及主持人潮东,一起回到青春时代,回味时间的味道!
那个买什么都需要“票儿”的年代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说的就是北京住在一个四合院里的街坊们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故事。节目现场的嘉宾,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这四十年来的变化,我们深有感触。就单单从吃的来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吃得起酱牛肉的,应该不多。英达回忆,那时候最想还是吃肉,他经常被父母差遣出去买肉,也只是一两毛钱的肉,吃鸡基本要自己宰杀,也得有个说法才能吃到。那时买菜买肉,都要票。粮票、副食票……这个可以说是每个家庭吃饭的“护照”。
牛响铃和英这是老熟人了、,都是在人艺大院里一起长大的,小时候,他们也有串门吃饭的事儿。牛响铃17岁的时候当老师上课,至今英达管她叫老师。牛响铃回忆说,当年她去到英达的班级,知道英达不会老老实实上课,等到提问的时候,就英达把手觉得特别高,站起来后,说:“牛老师、马老师、驴老师好,说完就鞠了一个大躬……同学们都乐翻了,他根本就没打算回答我的问题。”
王卫东在上世纪80年代是属于有钱人,是最早富起来的。他印象中第一次挣钱去了晋阳饭庄下馆子,对晋阳饭庄的历史、典故比那里的工作人员还熟悉。
张大礼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烤肉宛当厨师。在《情满四合院》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何冰扮演的男一号就是在餐厅做厨师,每次下班都能带回来一些菜给院里的街坊们吃。张大礼说,其实当厨子根本吃不上好的:“我们每天只是大火烧、大白菜,保证能吃饱了。但人饭店卖的菜,你想吃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吃折箩。每周给吃一次炖肉头,改善生活。不舍得,拿回家给父母,炖着白菜、土豆吃。”
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悦宾饭馆
1980年10月7日,《北京晚报》头版刊登了一篇不足百字的消息,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悦宾饭馆只有25平方米的空间,开业当天,只有4张桌子,16把長凳,就在开业第一天,餐馆接待了200多人,个体户餐厅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能去翠花胡同的悦宾饭馆吃顿饭,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件赶时髦的事情。
悦宾饭馆老北京人应该是没有不知道的,到今年开了38个年头了。英达对悦宾饭馆太有印象了,他那时候经常去,有时候跟父亲在人艺排完戏,也去那。
郭华就是在那里认识英达的,她为了英达来到节目现场:“悦宾餐馆是我爷爷奶奶开的,我就是在餐馆里长大的。在餐馆里看见从电视里走出来的英达,还觉得很奇怪。”悦宾饭馆的出现就像早春第一棵破土而出的嫩芽,成了改革开放时期的轰动事件,在翠花胡同里每天慕名而来的食客,让这个狭小的胡同充满了元气,如今饭馆的生意交到了孩子们手里,客人依旧络绎不绝。店面依然不算宽敞,桌子还是那么几张,来这里的食窖也大多是为了这一口老味道。郭华说,前不久英达去悦宾饭馆吃饭,还带着很多朋友,可是那天,饭馆刚好到了两点半就下班了,英达也没吃上那顿饭。郭华现场带了很多好吃的,为把这顿饭给补上。
英达拿着悦宾饭馆的菜单说:“菜单还是老样子,他们家的这几道菜,我特别爱吃,蒜泥肘子是招牌。”现场悦宾饭馆的师傅给嘉宾切肘子。
1980年底,北京市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到2834户,从业人员3018人,在这些个体户中没有多少能像悦宾饭馆一样被人记住,但他们都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好日子而努力追起的人。“让北京亮起来”东华门夜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北京这座城市,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可是在八十年代前期的北京,一种奇怪的两重天现象,鲜明地存在了多年,白天随处可见排队拥挤的人群.而当夜幕刚刚降临,街上立即行人疏落,只有昏黄的路灯,映衬着北京夜晚的萧瑟与寂寥。1985年,北京东华门夜市出现了,那可以说是北京最早的夜市小吃街。张大礼不仅知道东华门夜市,他还知道西单有夜市,并在西单夜市摆摊千了好几年。张大礼说:“那时候哥哥正好从外地回来,没有工作,起了一照,弄一平板,搭铁架子,摆摊,对面就是卖吃的的。”
潮东说当时东华门夜市不只有小吃摊,还有卖服装的,牛响铃说当时经常去东华门夜市:“刚开的时候就去了,那个时候和好几个朋友一起去的,为了能多吃几样儿,我们每个人买不相同的吃的,一起吃。”英达对炸灌肠、褡裢火烧、拉面印象很深,那里都是年轻人去玩的地方,小吃很多。
牛响铃是很时髦的,她没有开过服装店,却开了北京市第一家美容厅:“凌子风伯伯给我题的字,我们剧院的大设计师王文春给我设计的门脸。”英达和姜文还一起去过,听牛响铃给他们讲自己的理念,建议他们俩剃了板寸,后来进了减肥机还让英达去减肥。侯耀华也去弄过头发,打上啫喱抹完头发,看见满手的啫喱,他开玩笑说冬天不用戴手套了。
夜市的出现改变了北京人多年以来固有的生活习惯,夜市消费、夜生活,渐渐在人们生活中变得合情合理,琳琅满目的小吃,追赶潮流的服装,吸引了大量的北京市民,北京的夜晚开始亮起来了。
节目现场还请来一位特殊的嘉宾老滕,从1984年东华门夜市出现,他就在那里摆摊,这一千就是32年,老滕米线在东华门夜市往西,从夜市开市起,他们家的客人总是排队排得最多的,老媵也是最招人喜爱的店家,老滕是东华门夜市最早摆摊的个体户,从30岁到60岁,老滕在东华门夜市留下了整个青春。2016年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展,东华门夜市关闭了,一向爱笑的老媵,落泪了。夜市撤了,老滕放不下30多年的手艺,更放不下这么多老顾客,2017年3月,几经周转,老腾米线在距离东华门夜市原址不到50米的地方,又重新开业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些人还在坚守着,像翠花胡同的悦宾饭馆一样,让时光慢下来;也有人虽然有着短暂的告别,却重新带着微笑回来,重新踏上新的旅程,亦如那个难忘的八十年代,他们都是追赶幸福牛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