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特别推出了“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在“中国五大区域营商环境指数”排行榜上,沿海六地(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的得分遥遥领先,高居榜首。
“一把手”把关近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许多地区都是由一把手亲自上阵、部门一把手责权承担。
此次,还发布了“公众心目中营商环境最优的十个省份”榜单,浙江省占据了榜首位置,广东省位居次席,上海市名列第三。在本次调查中,“沿海六地营商环境十强区县”分别是江苏省江阴市、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海市虹口区、浙江省义乌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浙江省慈溪市、江苏省昆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福建省晋江市。
显然,沿海省份依然是人们心目中营商环境的“首善之区”。
近年来,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许多地区都是由一把手亲自上阵、部门一把手责权承担。
今年是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大年,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安监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建立安证换证提醒制度,在许可证到期前4个月、3个月、一周、到期日分别提醒矿山企业做好换证工作,杜绝无证作业的违法行为。衢江区聘请浙江安科院矿山专家对辖区内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一次深入排查,从专业的角度、以更高的标准,为矿山企业解决安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全域内矿山企业提供优秀矿山安全生产发展样本,力促衢江矿山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5月14日下午,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在“衢州市建设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动员大会”上强调,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要求,以列入全国首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为契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对标一流、主动引领、自我革命,坚决打破拖累经济发展的产业生态的“坛坛罐罐”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政务生态的“坛坛罐罐”,全力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为国家营商环境体系建设提供衢州素材、衢州经验、衢州样本。
“谁跟衢州发展过不去,我们就跟谁过不去!”徐文光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十条宣言”和“三个绝不能”。
3天后,衢州市检察院决定自2018—2020年在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服务保障营商环境专项立案监督行动。全市检察机关利用三年时间组织开展服务保障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建设专项立案监督行动,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一批涉嫌破坏营商环境犯罪案件,特别要监督立案一批企业界反映强烈、影响衢州市营商环境良好形象的案件,对发现的尚不构成犯罪的案件线索,移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通过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并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探索服务途径,创新服务机制,综合运用打击、教育、监督、保护等多种手段,提供“一站式、全覆盖”检察服務,努力为企业家营造“五个环境”:服务保障更具活力的“两创”环境,服务保障诚信开放的投资环境,服务保障公正依法的市场环境,服务保障平安清明的社会环境,服务保障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2017年年初,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全力破解一窗受理、网上办理、“数据孤岛”等难点,基本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各级政府建设2.0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恪守“亲”“清”二字,浙江领导干部主动当好亲商、富商、安商的“店小二”。浙江营商环境得以改善,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中,浙江共占120席,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浙江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户。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共创办企业400余家。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上海地方政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一项突破任务。2017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目标是把上海打造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
商事改革只是广东强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一方面。近年来,广东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准入流程,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协同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其它改革,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央政策在广东的及时落地,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创新经验。
1月18日,《江苏省浙商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江苏浙商对江苏的营商环境满意度普遍较高。调查表明,受访企业对相关工作的满意度较之前有很大提升,55%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明显感受到政府简政放权、优化环境带来的改变。在对企业的额外负担进行评估中,75%的企业表示没有额外的企业负担,11%的企业表示有额外的企业负担,但是情况不严重。存在额外负担的企业中,52%的企业表示额外负担占企业总成本的1%以下。
去年,福建省打造了“政企直通车”,对于企业诉求“直通必达”,政府承诺“马上就办”等举措在福建省各地市落地生根。福建省省长唐登杰表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继续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智能审批,全面推进“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海南为改善营商环境不惜刀刃向内、壮士断腕。为此,释放了一堆货真价实的“大礼包”——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压缩企业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大力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
当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广州的一位企业主表示,赋税、融资、政商关系等等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成本高,压力大,不好做”也是诸多实体企业主的一致感受。目前,沿海部分省区已经着手解决此类问题,从2016年开始,浙江省政府启动企业减负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了两批50条减负降本政策举措,减轻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1010亿元。2017年省政府再次从10个方面对降成本进行细分部署。2017年1月至9月,全省再降低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920多亿元。《广东省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显示,广东在2017年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计划,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600亿元,加上此前公布的2016年广东为企业减负约2125亿元,两年内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减负近4800亿元。
此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企业运营活动整个过程的税负、融资、人才、政商关系,甚至住房交通等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也应积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