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斯琴高娃 苏日古格
摘要:海绵理论是对城市怎样保持旱涝平衡的设计考虑,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面的广泛应用,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分析,深入研究该理论在现实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一、海绵理论的基本介绍
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理念,海绵城市理论其主要的机理是城市对雨水等的海绵式吸收存储方式,当降水时就进行吸水、渗水、净水、蓄水,将这些水保存起来,当天气干旱需要用水时,就可以将之前蓄存的那些水取出来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对于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及防止雨水过多造成灾害等方面可以使城市具备“弹性”处理的能力,进而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修复功能,降低洪涝问题对城市的影响。
与其他类似城市建设理论相比,海绵城市理论的优势主要在于其设计的宗旨优先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考虑,通过人工措施将自然界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利用,保证城市水治理功能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用了天然水资源,通过对自然降水的渗透、净化、储存和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
海绵城市理论的设计理念与过去的城市建设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城市排水处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就是快速,需要排掉的水马上流干净。因此,城市排水系统就是粗放型的设计,需要就立刻建一个管道,缺乏整体系统的设计,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考虑,同时也不可避免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加区分的水统一排放,也因此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海绵城市理论的设计理念就是环保,将作为水患的自然降水进行蓄积,通过必要的处理过程转化成洁净可用的水资源,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水重新循环到城市的用水过程,灾害变成资源,因此提高城市的自修復功能,为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奠定基础。整个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规划中,会充分考虑对城市水文等方面的情况,确保城市建设前后该区域的基底水文特征保持生态程度的无变化。海绵理论会考虑更多运用自然界的力量进行排水处理,因此能够满足水文特征的保持稳定的要求,并从根本上降低城市因降水量过大而造成径流量发生峰值的问题。
二、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一)海绵理论技术
对于海绵理论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所采用主要技术,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技术是截留技术。就是利用道路建筑材料以及一些结构设计,来扩大道路汇流水的有效面积,降低降水中因吸收不够而形成地面径流,该技术主要用于人为提高降水形成径流的时间,在降水发生的初始阶段有效避免径流猛增,从而对整个市政的排水管道形成过度的压力。具体到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方法中,可以采助绿化乔木灌木伸展树冠以及树干的截留和蒸腾作用,实现对降水的分化处理。第二种技术是促渗技术。就是利用提升路面铺装材料的透水效率和速率,也可以采用扩大铺装材料间衔接缝隙的实际面积的方式,将雨水更多渗透到场地的内部。按照上述的渗透模式分析,可以将道路的透水材料铺装大致分3种方式:自透水下面的垫铺装、缝隙透水下面的垫铺装、自透水与缝隙透水相结合的垫铺装。最简单有效的海绵理论道路设计方案,可直接用于对城市绿色街道的构想和设计当中。发生降水时,降水可以沿着铺设材料预设的孔隙或缝隙直接下渗到道路路基的基层或者土壤层;未降水时,铺设材料预设的孔隙或缝隙就成了土壤进行换气通风的渠道,将水汽重新释放到空气中,就像加湿器一样,能够降低城市发生干岛效应的可能性。
(二)设计案例分析
就具体的案例来做以深入的分析,案例如下:
某城市道路其绿化项目工程的设计总长度为5802m,整条道路计算绿化面积为742000m?,这其中还包括道路退缩的绿化带面积总面积为568000m?。经调研确认,该项目采用贯穿道路全程的整体绿色设计、建筑和运营。就自然条件来说,该城市所处的地区,其年降水量的分布较为不均匀,在6-8月份是该地区的雨季,其降水量要占到全年降水量总数的73%,而春季是该地区的旱季,其降水量只有全年降水量总数的11-16%。在雨季,道路汇流的雨水径流直接排入流经城市的河中。就以上的情况,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具体设施如下:
(1)对绿色屋顶的设计
绿色屋顶设计,就是对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屋顶,全部或部分采用绿色植被、绿色植被生长所需的基质、屋顶进行防水处理的结构所覆盖,而形成的整个绿色景观改良的屋顶。通过这样的设计,道路旁边的建筑物就成了整排的绿色景观屋顶,其功能就是将雨水形成径流的时间拉长,屋顶的降水会得到直接吸收或者延缓流到地面的时间,同时还达到了净化屋顶流水水质的目的。通过完成这些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的制冷对能源的大量消耗,对调节小范围的微气候有一定的贡献。
(2)对雨水沟的设计
对道路路面,我们还设计了雨水种植沟,这些雨水沟被设置在道路上,整个沟的造型狭长,在沟内种植有适宜的景观植物,并留有下陷式的景观生长空间,沟的底部根据实际情况被设计成坡底以及平底的造型,沟体呈现略为倾斜的横向边坡,以及坡度更缓的纵向梯度缓坡。当雨水在纵向的边坡内汇聚,并流入雨水种植沟的底部,与此同时,在横向边坡一侧的流水会沿着坡度方向流向沟的一端,这有利于汇集雨水。经过这些过程,保证了地下水的不受污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对于发展生态友好型城市道路建设,是一种很有创见的思路和非常有益的尝试。在设计中,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加强城市道路对降水等积蓄和涵养能力。当降水时,可以将雨水收集、过滤,进行必要的处理。当需要用水时,这些积蓄的水就会被重新释放,水资源得到重新利用。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将可能是灾害的废水,变成了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对城市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昭为.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
[2]万贤茂.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5.